蘇廚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蘇廚 | 二子從周   作者:二子從周  書名:蘇廚  更新時間:2020-06-04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衡山之謀

待到蕭禧退下,趙頊才有些哭笑不得地開口:“小金沱,只怕道隆那里,沒有這等粗壓的黑茶……明潤這個蕭禧可是難纏,大宋在他手里邊吃了不少虧了。”

蔡確一直沒有開口,這時候說道:“陛下,看來魚國公和蕭使相的交情還不錯,要不,和蕭禧談判的事情,讓他主理?”

蘇油笑道:“說起交情,只有當年蕭禧提兵四萬欲渡黃河,被我拿弩炮威懾,然后揣著震天雷入營相脅的交情。那時候臣還是樞密副都承旨,這一晃眼也好多年了……”

王珪有些恍然:“難怪蕭禧對明潤你如此客氣,看來夷人就是如此,畏威而不懷德。”

蘇油拱手道:“王相公說得在理,講理的國家,普天下就我一個大宋,至于別國……還是多從所得利益分析其行為動機比較實在。”

王珪對趙頊說道:“遼人這份協議,老臣覺得實在是不妥,他們要求開放通商,擺明了是想要侵占更多的利益,一年五十萬貫金帛還不夠,實在是欲壑難填!”

趙頊對遼國一直有些畏懼情緒,河北河東的實際情況,經過軍機處奏報之后,更是如坐針氈。

關鍵問題在于,北方凋敝,即便是想增兵,北方經濟和人口也負擔不起。

據都水司奏報,今年的河情又不容樂觀,說是極有可能爆發六十一年一遇的大洪水。

趙頊看完當時就摔了奏章,老子登基才多少年?這六十年一遇的大洪水都遇到幾次了?!說好的六十年一遇呢?!

歲幣問題是絕對的恥辱,遼國從以前一年十萬貫,加到了現在的五十萬貫,大宋也只有一次次退讓,毫無辦法。

看了看趙頊的臉色,王珪說道:“好在大宋這幾年經濟大好,他們要貿易,似乎也……”

蘇油冷笑道:“遼人說得好聽,貿易,他們拿什么來貿易?就他們現在的馬匹,我們還真看不上眼了。”

“根據晁補之整理的遼國資料,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魚以食、皮毛以衣、馬逐水草、人仰湩酪。”

“占據幽云之后,才開始營造綠洲,將擄掠的漢人填實其中,漸漸有了農業、手工業。”

“如今遼朝的經濟,主要還歸于群牧使司,他們的群牧司,類似我朝的轉運司設置,這就說明其主要的經濟出產,還是以牲畜為主。”

“其土地與大宋相似,分公田和私田兩類。沿邊置屯和募民耕種的在官閑田,算是公田,百姓領種十年以后,要對朝廷繳納租賦。”

“同時也開放購買,占田置業入稅的那些,便是私田了。”

“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邊,私田則多在遼國南境。其國內負責耕耘的是漢人,與大宋無異,主要也是男耕女織。”

“這些人,多為歷次戰爭中被俘掠漢人的后代,現在已經成為遼國腹心地區許多頭下軍州的主要人口。所出錢糧,除少部分需上繳,其余收入皆歸頭下主所有。”

“遼廷自圣宗澶淵之盟后,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時期,對內革除弊政,整頓吏治,任賢去邪,開科取士。對外表面與我朝息兵,暗中卻支持黨項。”

“為了鼓勵百姓開辟荒地,遼圣宗立例,若成功開辟農地,可免租賦十年,一時間遼朝達到了鼎盛時期。”

“不過圣宗之后,政治昏暗,前后經歷了興宗朝蕭耨斤之亂,當朝耶律重元之亂,廢后廢太子之亂,國事日促。”

“這些年我大宋災害頻繁,北方也同樣如此,旱,蝗,前年上京還遭遇了一次大火,對于脆弱的遼國經濟來說,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去年南京大饑,遼主不得不免其租稅一年,并出錢粟振之。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有重要的一條,遼朝歷代君王太后均大興佛教,寺廟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佃戶,這些多是貴族、官僚隨同土地轉贈的。”

“寺農既向國家納稅,又向寺廟交租,加上北方氣候的關系,土地產量不高,佃農生計艱難,一遇饑荒,便只能流離。”

“其農業大致如此,手工業就更不用說了。”

“下層平民,多用皮,木,陶,雖然也有鎏金、鎏銀、染織、制瓷、造紙之術,甚至有的工坊技藝還很高超,但是皆是為權貴服務。”

“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馬具和鋼鐵。”

“但是他們的冶鐵業,二十多年來,規模沒有多大本質性變化。”

“遼東是其產鐵要地,最初曾以橫帳和大族置曷術石烈。”

“曷術,即契丹語‘鐵’,曷術石烈,就是從事冶煉的軍監。”

“曷術石烈在遼圣宗時因戶口繁息,在首山、三黜古斯和柳濕河分置三冶,改石烈為部,其部仍以鐵為賦。”

“契丹鑌鐵,曾經和他們的馬鞍一起,被譽為天下第一。不過如今嘛……”

“其國能生產白瓷,青綠瓷,三彩瓷,品質連高麗人都嫌棄……”

“不過因為佛教盛行,燒大佛瓷像的本事倒也不弱。”

“至于商業,早期遼太祖在炭山北建立羊城,起興榷務,買賣牲畜,以通諸道市易。”

“之后建成五京,才開始有了像樣的商業發展。”

“境內也出現了富有的商賈階層,但是經濟規模實在是太小,小到連鑄幣都不用。”

“流通貨幣中,遼錢所占數量不及百分之二,而宋錢,舶來錢,占了幾乎全部。”

“其國內情形,大致如此,可以說每年歲幣的五十萬貫,除去絲帛,剩下的二十五萬貫,就是遼國的主要經濟流通增量。”

“我們在發展,他們也在發展,如今看來,二十五萬貫的貨幣流通增量,已然無法滿足其經濟需要。”

“但是根據晁補之記憶的資料,遼朝國內部的農,工,商業,并沒有什么巨大的變化。”

“因此這個經濟體量的增長,只能是和遼國沿海州郡的貿易興盛,息息相關。”

“而如今遼國沿海州郡的貿易,都掌握在我大宋的手里!”

王珪眼神頓時一亮:“衡山菁茅之謀?”

這是春秋時期管仲的謀略。

春秋時期的衡山國是一個擅長打造兵器的國家,各國都采購衡山國的兵器。

齊國想要吞并衡山國,管仲便大量高價采購衡山國的兵器。

衡山國人見有大利,于是全民造兵器,沒人愿意從事農業生產了。

管仲又高價收購各國的糧食,使各國富余的糧食都流入了齊國。

這樣,齊國雖然花了大價錢,卻擁有了兵器和糧食,并破壞了衡山國的經濟平衡。

之后管仲突然停止收購兵器,開始攻打衡山國。

而衡山國空有錢財,卻缺少糧食,各國富余的糧食又都被齊國收購,無從籌措。

于是衡山國不戰而敗,俯首稱降。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衡山之謀”。

這種經濟謀略管仲還玩了很多,相似的還有“綈繒之謀”、“鹿鳥之謀”、“菁茅之謀”、“石璧之謀”。

都是以經濟手段,為齊國謀取政治利益。

王珪蔡確都是飽讀詩書之輩,這些自然是知曉。

不過他們知曉,遼國人同樣知曉,蘇油笑道:“大家都是讀過書的,遼國人現在怕也沒有衡山,楚國那樣好騙了。”

趙頊想想也是,《管子》都爛大街了,這幾個典故誰不知道呢?

就聽蘇油接著說道:“不過手法大致還是不變的。”

趙頊不禁有有些雀躍了:“明潤,說說看。”

蘇油說道:“管仲的法子,其實就是制造一種虛假的供求關系,而這種供求關系,短期內看來,是利敵不利我,但是卻嚴重影響了敵國的經濟結構。”

“在敵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之后,一旦這種供求關系終止,會對敵國的民生,國力,將會帶來嚴重影響。”

眾人都是暗暗點頭。

蘇油說道:“但是遺憾的是,各國都有理智之人,他們的存在,會極大的提高國家政策的容錯率,而只要是水準以上的君王,絕不會干這樣的傻事。”

趙頊心都涼了,那還說個什么鬼呢?

Ps:推書《三國之隨身魔法塔》,劉秀系男主闖三國,隕石警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