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已久的徐劍仁總算準時開課了,說是去植發,倒也頗見成效。
只是這過于濃密的發量,給人的感覺怪怪的。
如果不是見到真人,陳博肯定會認為是p上去的。
“同學們,好久不見吶,得有快半個月了吧。”
徐劍仁臉上掛著和善的微笑,陳博見狀打起精神,萬不敢放松警惕,畢竟是教套路學的老師,人如其名,他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這周末你們就要考試了,緊張嗎?”
現場的同學余光對視,偶爾有幾點輕輕點頭,多數人沉默以對。
“看來大家是手到擒來啊,那我提前給你們整點開胃小菜踐行吧。”
徐劍仁把展示文件里的題目上傳到公共磁盤,讓同學們自行下載。
題量不大,但全是閱讀理解,陳博瞅了兩眼,恨不得自戳雙目。
陳博小聲比比道“又是那個你猜我究竟問什么的鬼題型,它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幫助你理解女孩子的心思。”王旭鍵盤鼠標握在手,儼然一副戰備姿態。
“初級考試又不考閱讀理解,我看這是在勸退吧。”陳博不情愿地把數據線接好。
“別想的那么悲觀,反正這個不計入平時成績,開心最重要。”王旭輕描淡寫道。
陳博點開第一題,這是道視頻題,講述的主角是考勤機。
[考勤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出于企業管理的需要,第一代插卡式考勤機取代了原有的手工記錄考勤,它是在一個由金屬制成的卡片進行規律打孔,通過光投影區別人的編號]
[二代條形碼考勤機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延伸,以生成一個條形碼的圖像,此類方式方便快捷,但依然沒能解決投影走樣的問題,直到第三代考勤機橫空出世]
“這題目能問什么呢?全是考點啊。”陳博瞅了眼進度條,才剛到三分之一,重點或許在后頭。
[磁卡型考勤機伴隨著80后90后的記憶盛行了約20年,是那個年代最為普遍的打卡方式,員工通過專門的磁卡,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上下班打卡任務]
部門的老同事和陳博談起過這玩意,經常是大伙輪流打,一個人手持一摞卡瘋狂滴滴滴,出勤早的反而成了老實人,到最后演變成了形式主義。
[為了遏制日益嚴重的代打卡現象,第四代生物身份考勤機面市推廣,打卡者需要與數據庫中對應的指紋、虹膜盡數匹配上,方能成功打卡]
陳博以前還買過指紋套,那是用硅膠塑模做的,騙騙老式機綽綽有余,先進的虹膜考勤機一臺起碼6000元以上,小企業負擔不起。
奈何楓葉可不是小企業,后邊集團陸續更換了設備,統一采用定位人臉識別,堵死了所有偷懶的可能。
平時散漫慣了的老油條一時不習慣,當月績效被扣了一半,幸好項目及時出成果,又從津貼那補貼回一部分。
[第五代智能云考勤機,通過與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無縫連接,擺脫了原有的固定場所考勤模式,打卡人員可以在手機端進行各種操作]
介紹完幾代考勤機的優劣,視頻又剪輯到測試打卡工具的實戰效果,令陳博沒想到的是,即使在定位人臉識別的雙重標準下,亦有牛人能瞞天過海。
“虛擬定位我還能接受,人造臉皮就過分了。”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技術耗資巨大,能負擔起的人基本不在考勤范疇內,且由于其具備一定的社會安全隱患,屬于嚴控行業,使用范圍僅限于科研用途。
視頻到這便戛然而止了,陳博把內容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段在講考勤機的發展史,后半段介紹了幾種打卡工具。
指尖懸在半空,陳博望著空白的答題板發呆,這能設問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視頻里也沒有明確暗示重點,從哪下手都說得過去。
考勤機的進化與社會演變?
論無良企業家的剝削手段?
底層社畜的自我救贖?
“王總,你答了什么?”
“答錯了,別問。”王旭頭也沒扭。
“那幫我排除個錯誤答案唄。”陳博忍不死心。
“我寫了甄別虛擬定位的方法,視頻中不是介紹了如何通過修改手機定位來達到千里之外打卡的嗎?實際上是有缺陷的,我給出了改進意見,可惜不是我想的那樣。”
“你可真細節。”
“答案更細節。”王旭給出了進一步的提示。
陳博心領神會,看來題目問的肯定不是淺顯的知識點,先前的參考設問被順勢推翻。
回到視頻本身,陳博又重新看了一遍,這次更細致,試圖覺察出忽略的地方。
打卡演示中提到一處,up主用白蠟復制了自己的拇指指紋,試圖解鎖蘋果手機,然而失敗了,他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推出了否定結論。
眾所周知,手機的解鎖屏和考勤機的識別方式不同,前者主要是電容識別,而后者仰仗的是光學識別。
從識別速度上,電容識別優于光學識別,而在識別準確率上亦是如此。
偽造的拇指指紋沒有溫度,不能產生生物電流,所以無法觸發手機解鎖屏,但未必不能對考勤機產生作用,up主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錯誤的。
這也是陳博能力范圍內的極限了,他想不到別的,唯有死磕這點,明確指出up主推論存在的問題。
“我答對了,嘻嘻。”
見到一道綠勾,陳博露出欣慰的笑容,這腦細胞消耗量,才做完一道題就餓了。
王旭一臉冷漠道“恭喜,不過徐劍仁同志真夠意思,居然拿高級鍵盤俠的考試題目來刁難我們。”
“不是吧,還當人嗎?”
“你加油,第二題我又錯了。”王旭倒吸了口涼氣,用力地按下鍵。
“材料論述題啊,全是字,看起來快一點。”陳博緩過勁。
王旭提醒道“看清楚,三萬字呢,而且是論文性質的,深度不是平時看的雜文。”
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