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書屋的出售書籍種類非常多。
其中不僅有儒家經典,農業書籍,天文地理相關書籍,還有數學類書籍和哲學類書籍,甚至還有早已不聞很多年的諸子百家類書籍。
甚至還有史學類書籍。
太史公書和漢書也被刊印成冊,成冊販賣。
這是之前根本不敢去想象的事情。
就算這是一個學術下移的時代,但是皇帝陛下所做的這一切未免也過于震撼人心了。
價格相當實惠,只要愿意買,總歸是能買得起的。
可是知識……
是花錢就能買到的嗎?
是應該做到這種程度的公開嗎?
他們不會忘記,就在十多年前,知識還是花錢買不到的貴族奢侈品,只有士人之間可以公開交流,寒門子弟可望而不可及,至于那些販夫走卒愚夫愚婦們,更是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份兒,連字都別想認識。
可現在,書本和知識居然能放在書屋里讓販夫走卒隨意觀看,肆意學習,還能買回家自己擁有!
販夫走卒愚夫愚婦們什么時候也有資格擁有書這種東西了?
而且求是書屋內的書籍數量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一車一車的滿滿當當的書籍不斷往里送,都快要堆成一座山了。
短暫的驚訝之后,洛陽城內頓時掀起了購書狂潮。
只要能看得到的書,每一冊書都要買一本拿回家收藏。
管他能不能用上以后會不會看之類的。
這是書!
千百年來多少人連一眼都沒有看到過的書,碰都碰不到的書,現在忽然間低價面向全社會發售了,只要愿意買,總歸是可以買到。
管他識不識字,身上有多少錢,先買幾本帶回去看看再說!
購書狂潮火熱進行中,大量購書人爭先恐后購買這些書籍,生怕搶不到或者過了今天就沒有了。
雖然書屋里的店員再三強調貨量充足,不用擔心沒得買,但是人們就是不相信,就是要買,買的還特別多,每一冊都要買,都要買全套才罷休。
購書狂潮的消息很快傳回了朝廷,朝廷官員人所皆知,紛紛大驚失色,甚至有不少出身低微的官員已經沖了出去加入購書狂潮,生怕自己落后了就買不到想要的可以傳家的書籍了。
他們看不到的、無法擁有的書籍,那些諸子百家的學說,農業天文地理類的學說,還有史書,就算是一般的小官也看不到。
曾經要拼祖宗才能看到的書、學到的知識,現在都能買了!
要是花錢就能買來知識,錢又有什么值得心疼的?
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好嗎?
這種購書狂潮一直持續了三天才穩定下來。
三天之內,洛陽人爆發了自己的購買力和購買欲,幾乎買爆了八間求是書屋。
但是絡繹不絕進入洛陽城的書本車隊最終還是頂住了人們的購買欲望,巨大數量的書本抗住了這一波瘋狂。
源源不斷進入洛陽城的書本車隊打消了人們心中的疑惑和恐慌,讓他們相信,可以隨便買書的時代不是忽然來了忽然就消失,而且從此以后再也不會出現的時代。
這不是曇花一現。
皇帝真的開發出了新的技術,讓書籍可以源源不斷的出現,源源不斷的產生,甚至于可以讓全魏國每一個愿意買書的人都能買得起。
七天之后,購書狂潮趨于平穩,市場趨于穩定,進入求是書屋的人們不再是慌慌張張爭先恐后,而是有禮有節了。
看起來,大家都進入了賢者狀態。
七天的時間,足以讓人們相信書本是無窮無盡的,不是只爆發一波就沒有后續的。
朝堂上的官員們終于也明白皇帝賣書是真的在賣書,而且今后可以一直賣書,賣所有能找到的書。
而且還加注了標點符號,定下規矩,就是這樣斷句,不是這樣斷句的理解將不被接受。
任何人,只要有點錢,能識字,就能買書、讀書。
一些晦澀難懂的地方甚至還加注了官方注釋,官方幫助大家理解晦澀難懂的地方,只要識字,一定可以看懂。
只要稍微聰明一點,就算沒有老師,也能自學到一定的程度,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
朝堂上僅存的少數傳統士人出身的官員被皇帝突如其來的襲擊打的徹底懵逼。
他們立刻就想到,他們夢中的過去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他們夢中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知識壟斷的時代已經終結了,已經不復存在了。
當書籍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到的時候,這個時代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他們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掌握這種技術的,但是既然木已成舟,一切都來不及了。
皇帝不僅對外公開售賣一部分書籍,還有一些不對外售賣的書籍。
這部分書籍僅僅只在教育系統內和關鍵部門內流傳,比如重要的兵書和政治類、技術類書籍。
這一類書籍要么只有相關官員才能學習,要么只在教育系統里供學生和教師閱讀。
當然,數量也相當龐大。
當初那些地方學宮、學校缺乏的向中央請求的書籍,中央沒有,但是現在有了。
這一次一口氣全給你補足了。
好了,加大招生數量吧。
不僅學宮、學校可以加大招生量,郭鵬再度宣布同時擴招太學生,從兩萬的數量擴招到三萬的數量,恢復到太學的極盛時期。
兩漢太學極盛時期,就差不多擁有三萬名太學生,郭鵬要把這個數字恢復,讓太學重達極盛狀態。
與此同時,郭鵬也要求地方學宮、學校要招募相當數量的適齡學生。
劃定指標,低于指標線的,地方學宮、學校的負責人就要被懲處。
郭鵬要正式打響這場教育戰役,把魏帝國從此往后的教育模式和選拔模式都給固定下來,不可動搖,以此徹底鞏固魏帝國的根基。
讓那些試圖在他退位和死了以后搞事情的人徹底絕望。
這些人還有那么一丟丟微不足道的想法,幻想著郭鵬死了以后他們還能反攻倒算,郭鵬就是要把他們最后一丟丟的幻想戳破,讓他們萬劫不復。
這件事情只要鋪開,全國范圍內的國營書店——求是書屋遍地開花之后,郭鵬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
造紙術和印刷術合二為一,為葬送士族的時代做完最后一步。
士族的時代就此終結,再也不會有復辟的可能。
獲得廉價書籍的世人將在也不會允許任何勢力把他們可以購買到手的書籍奪走,誰敢奪走,誰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哪怕沒有老師,哪怕不識字,哪怕只是地頭上的一個普通老農,他都能去買一本書瞧瞧,然后小心翼翼的留作傳家寶。
當然,當他們發現書籍遍地都是、數量龐大到了極點的時候,恐怕也不會再把一本書當做傳家寶了。
各類書籍在洛陽城內公開販售,買者甚眾,求是書屋之外人山人海。
關于這些書籍的討論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熱度,以至于郭鵬為了自己退位以后的政局穩定而做的一系列人事調整都沒有人關注。
大家都在關注這些廉價書籍,都在關注書籍公開販售的事情。
皇帝甚至還下旨,說民間如果有孤本藏書,可以獻給朝廷,朝廷會予以獎勵。
民間如果有能人自行撰寫書籍,可以帶到洛陽上報朝廷,朝廷觀看之后若感覺質量很高,甚至可以公開刊行,并且支付書籍作者一種叫做稿酬的東西。
簡而言之就是給錢。
為此,朝廷還會專門在學部下設刊行司專管此事,專管書籍發布、刊行。
朝廷非常歡迎有才華的人把自己創作的書籍投遞給朝廷,讓朝廷辨別好壞,若可以公開出售,也就等于是大功一件,足以天下聞名。
這個消息一出,又一次奪走了洛陽城內的頭版頭條。
大量文人學子激動不已,爭相通報這個事情,把這件事情傳播給自己認識的每一個人知道,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動。
有想法的,有想要進行著作的人紛紛開始行動起來,甚至已經有著作但是還沒來得及對外發表的人,也紛紛行動起來。
過去,想要讓大家知道你寫了一本書,首先你本身一定是要有一定的社會關系。
或者你本身就是名人,便可以邀請三五好友一起來品評好壞,再由他們出去傳播消息。
一傳十,十傳百,一段時間以后,整座城都知道了。
城里人知道了,城外的人知道這件事情也就是時間的事情,但是想要全國聞名,那難度就太大了,基本上能讓洛陽人知道就不錯了。
但是眼下不同了,皇帝對外宣布國營書店——求是書屋會在魏帝國的每個州的首府和每個郡的首府設店,這是第一步計劃。
之后還要拓展到每個縣,甚至每個鄉,讓最底層的百姓也能看書。
而一旦被朝廷認定是有價值的書,就會被刊印,然后通過遍布全國的求是書屋的網絡,把書送到全國進行宣揚、販賣。
目標人群是全魏帝國的讀書人、識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