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英奧談判的關鍵時刻,母親蘇菲公主給他帶來了一個消息,吸引了弗朗茨的全部注意力。
伯父斐迪南一世要提前退位了,讓他做好提前登基的準備。
天地良心,弗朗茨敢以上帝的名義發誓,這里面沒有他的手筆。作為奧地利的合法繼承人,他還不至于這么著急的逼迫伯父退位。
真正做出這個決定也不是斐迪南一世這個當事人,而是哈布斯堡家族集體做出的決定。
盡管奧地利以保守著稱,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民眾對這個智障皇帝的容忍度也達到了極限,維也納叛亂就有這方面的因素。
這對哈布斯堡家族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君主威嚴掃地、笑話頻出,要是長此以往下去,會動搖皇室的地位。
這個時候,弗朗茨橫空出世攝政,在短時間內掌控了權利,平定了國內叛亂,這令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奧地利帝國國勢在不斷下滑,皇室成員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不過這幫大公們都是有心無力,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弗朗茨的出色表現,讓他們眼前一亮,似乎哈布斯堡家族即將迎來一名中興之主。
然后大家私底下一合計,覺得不能讓斐迪南一世繼續在皇帝的位置上丟人了,哈布斯堡家族最近幾十年都成包了貴族圈的笑料。
為了長遠的利益考慮,他們一致決定讓斐迪南一世提前退位,換能力出眾的弗朗茨上位,重塑哈布斯堡家族的榮光。
做出了決定,大家就輪番上陣勸說斐迪南一世退位。不對,應該是勸說瑪利亞安娜皇后同意皇帝退位。
斐迪南一世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可能前面剛剛答應了,后面馬上又忘了,他記憶最深刻的是對廚師的命令:我是皇帝,我要吃團子。
清醒的時候他和正常沒有太大的差別,無非是反應能力遲鈍了一點,智商比常人低那么一點點,一旦犯病就啥也不知道了。
最關鍵的是,他每天要犯病若干次,誰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清醒,什么時候犯病。讓他做決定太不靠譜了,所以大家就決定幫他做主了。
為了避免鬧出笑話來,大家必須要說服瑪利亞安娜皇后,只要她不反對,斐迪南一世的本人的意見可以忽略不計。
毫無疑問,瑪利亞安娜皇后從來都不是權利欲旺盛的人,因為丈夫無力掌權,維也納宮廷對她來說更像是一個牢籠。
尤其是維也納大革命爆發后,更是令她膽戰心驚,生怕步了路易十六的后塵。
大家很愉快的達成了一致,讓斐迪南一世盡快退位,弗朗茨上位收拾爛攤子。
沒錯,在很多人看來奧地利帝國就是一個爛攤子。雖然叛亂已經被平定,可是國內的問題依然嚴峻。
很多人看來,這次波及全國的叛亂,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君主威儀受損,斐迪南一世已經無法獲得奧地利各族人民的認可了。
提前登基,弗朗茨并不排斥。名不正則言不順,很多事情皇帝去做,可比皇儲去做要容易的多。
或許是忍受夠了,大家一致選擇了快刀斬亂麻,斐迪南一世的退位的時間很快被確定了下來,弗朗茨的登基時間也同樣被定了下來,都在1848年9月1日。
現在已經六月底了,就剩下兩個多月的時間,弗朗茨必須要安排國內的事務,確保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不鬧出笑話來。
這次英奧談判的結果,弗朗茨總體上是滿意的。不但從撒丁王國那邊敲了一筆,還獲得了英國人在奧地利巴爾干問題上的支持,并且拿到了海外殖民的入場券。
唯一令人頭疼的就是英國人在德意志問題上的立場,所有的列強一樣,大家都反對奧地利向德意志地區擴張。
不同于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太大,哈布斯堡王朝的招牌太響亮了。一旦統一了德意志地區,造成的影響要大的多。
別的不說,瑞士、荷蘭、比利時都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故地,德意志地區盛行的大統一思想,在這些國家內部同樣存在。
誰知道奧地利有沒有辦法將他們整合起來?不管行不行,大家都不愿意冒險。
哈布斯堡王朝的影響力大家都非常的忌憚,一旦奧地利準備統一德意志地區,就要遇到和拿破侖同樣的局面。
甚至還等不到統一德意志地區,各國的干涉大軍就已經出發了。這個結論令大家很受傷,尤其是大德意志主義者。
沒有辦法,一個只有八百萬核心民族的奧地利是大家最好的盟友,一個擁有四五千多萬核心人口的奧地利,那就是歐洲噩夢。
統一德意志地區過后的奧地利,在人口上超過了俄羅斯,在工業上超過法蘭西,完全就是一個中歐巨無霸。
英國人看的很清楚,所以他們鼓動奧地利向巴爾干地區擴張,只要主體民族沒有占據絕對優勢,內耗就是必不可免的。
一個內耗嚴重的奧地利,是無法威脅大英帝國世界霸權的,大家還可以是好朋友。
弗朗茨安慰道:“英國人的立場本來就在我們預料之中,現在該頭疼也不是我們,普魯士王國同樣想要統一德意志地區,他們的選擇余地更小。
無法向德意志地區擴張,我們可以去巴爾干地區,還可以去開闊殖民地,奧地利前進的步伐不會停下來。”
這也是自我安慰,普魯士只是拿出來的借口,這個年代的普魯士王國還沒有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實力。
奧地利是本身具備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實力,國際環境卻不允許。
最有可能置身事外的英國人,都強烈反對德意志統一,隔壁的俄羅斯就更不用說了,臥榻之側豈容酣睡?
兼并不了德意志地區,奧地利就只能先解決國內的民族矛盾,再老老實實的種田慢慢積攢實力。
所謂的擴張,只是撿一些殘羹冷炙,在巴爾干地區不得不對俄國人讓步,開辟海外殖民地又不得不和英法妥協。
費利克斯提議道:“既然英國人反對德意志地區統一,我們退而求其次,和普魯士王國瓜分德意志地區如何?
如果可以兼并南德意志,我們就算是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可以的,大不了放棄意大利地區,換取英法的支持,割讓奧屬波蘭給俄國人,換取他們的諒解。”
梅特涅嘆了一口氣說:“沒有那么簡單,南德意志諸多邦國都是我們的盟友,我們怎么擴張?
要是對盟友下手,我們還要不要聲譽了?在未來的外交中,誰還敢和我們結盟?”
要是早知道國際形勢會變成現在這樣,當初構建維也納體系的時候,他就把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打發到意大利地區,奧地利直接吞并巴伐利亞王國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為了提防法國人,奧地利當時扶持了巴伐利亞王國這個盟友作為緩沖,現在這個盟友卻擋住了奧地利的擴張之路。
民族主義崛起前,大家不覺得主體民族的重要性,經歷了大革命過后,大家都明白了多民族國家的弱點。
匈牙利人要獨立,意大利人要獨立,波蘭人要獨立,捷克人要自治……
好在,民族主義沒有滲透到整個社會,起來鬧獨立的只是資本家和部分貴族,奧地利才把他們鎮壓了下去。
南德意志地區的最大財富不是其他,而是那一千五百萬人口。
要是兼并了宗教信仰、語言文化相同的南德意志邦國,奧地利的主體民族瞬間就可以超過一半,分裂危機會下降到最低程度。
弗朗茨想了想說:“大家也不要光想著擴張了,要解決民族問題,我們還可以在內部想辦法。
整個奧地利帝國目不識丁的文盲有兩千多萬,這些人有幾個知道自己是屬于哪個民族的?
教育部給我編一部教材出來,把各個地區的民族都給我串聯一遍,找出他們是日耳曼民族的根源來。
實在是扯不上關系的,就給我拿民族融合說事,我就不相信了他們的祖宗十八代,都和日耳曼民族扯不上關系?
只要不清楚自己是哪個民族的,就告訴他們是日耳曼人。
有文化傳承的少數民族,就對他們宣傳奧地利體系。重點強調血統上大家都是混血兒,擁有多民族血統,這里面自然也包括日耳曼血統,不信的就讓他們自己回家找家族史去。
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民族融合,我不相信純血民族還有多少?
先把民族關系捋清楚了,再向全國范圍推廣德語,不對是推廣奧地利語,逐步取代地方的方言。”
弗朗茨已經準備耍無奈了,主體民族不夠,那就自己制造好了。
不管是不是真的日耳曼人,先忽悠著試試,只要他們自己認為是那就行了。
忽悠一個算一個,只要官僚們努努力,要不了多久日耳曼民族就就會迅速擴大。
歷史上普魯士王國也進行了一次日耳曼化,他們本身的日耳曼民族同樣不占主導地位,硬是靠著語言文字同化占據了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