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  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

類別: 歷史 | 外國歷史 | 神圣羅馬帝國 | 新海月1   作者:新海月1  書名:神圣羅馬帝國  更新時間:2019-08-27
 
殖民地本土化是一項長期性國策,或許會持續上百年時間。維也納政府不可能直接讓奧屬非洲并入本土,那意味著災難。

統治成本、長治久安、文化、戰略布局等方面都要考慮。

成本上來說,首先要當地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至少不需要中央政府往里面貼錢。

畢竟本土化后行政成本會增加,社會福利性支出也會大幅度增長,比如說:醫療、教育、交通……

這些都需要錢,如果中央政府從地方上收的稅足夠多,那么一切都不是問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是政府的職能之一。

反之,地方經濟沒有發展起來,中央政府收不到稅,那么要劃撥這些建設款項,就存在問題了。

經濟上滿足了條件,接下來就要看人口組成了。為了保證長治久安,擁有神圣羅馬帝國國籍人數,不得低于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這個限制,對奧屬非洲殖民地來說不算啥。當地基本上都是本土移民占主導,其次是來自北德意志地區的移民,來自歐洲其它地區的移民數量并不多。

這些人想要獲得國籍很簡單,都是開了后門的。只要沒有犯罪記錄,思想道德水平足夠就不是問題。

人口結構滿足了,接下來就看數量了。要求不算高,人口密度不得低于10人/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是非強制要求,可以用其它條件彌補,主要目的是為了限制本土化后的行政區面積。

不然一次性上百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本土化,未來這些地方發展起來了,就會出現地方做大的情況。

有這個門檻限制,就不用擔心了。整個奧屬非洲都不到六百萬人,就算是貴族、官僚想要擴大轄區面積,那也不可能做到。

讓殖民地以碎片化的模式,加入本土才是最佳的選擇。這個碎片化也是相對而言的,以十幾萬、幾十萬平方公里的行省做單位,實際上已經足夠大了。

文化上要求,不是要求學歷,僅僅只是要求使用德語。

大部分奧屬殖民地都不存在問題,全民使用德語是基本國策,不會德語當地戶籍都拿不到,根本就不算公民。

那怕是為了本土化,當地貴族也會把他們弄走。不要說什么廉價勞動力,這些人缺的是錢么?

如果想要撈錢,最好的辦法是永遠殖民地統治。在殖民統治下才可以肆意妄為,一旦本土化就考慮法律允不允許。

殖民地本土化,主要是老牌貴族想要更進一步,新興貴族想要建立家族基業,資本家們把這看做是他們踏入貴族圈的捷徑,殖民地官僚想要……

這是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所在。這些限制條件,最后都是需要評分的。最后的總分越高,獲得帝國議會批準本土化的幾率越高。

前面都是必須條件,后面的自然條件、資源、戰略地位,這些相當于附加分,如果前面得分不夠,可以靠這些加分彌補。

這是現實需求,不然像利比亞之內的沙漠之國,永遠不要想本土化,人口數量這一項滿足不了。

這只是一個開始,滿足了條件也僅僅可以進入議會討論,通不通過還要考慮。

畢竟大家都沒有經驗,誰也不確定這里面存在多少漏洞。弗朗茨干脆留下最后一環,準備隨時打補丁,不能讓人鉆空子。

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造假的,比如說人口、經濟,只要舍得砸錢完全可以制造一個區域的虛假繁榮。

不用懷疑,大富豪們有人干得出來。為了政治上的收益,些許投入算得了什么?

假如砸上一筆巨款,就可以讓一片數萬平方公里的沃土變成自己的家族封地,以貴族封地的形式加入帝國中,一躍成為頂尖貴族,估計沒幾個大富豪會拒絕。

顯然,這種破壞游戲規則的行為,弗朗茨是不允許發生的。

開什么玩笑,國王也是可以濫發的么?幾萬平方公里、甚至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封地,和國王有什么區別?

所以圈這么多地可以,只要你有錢開發,弗朗茨不介意農業公司巨無霸。想要把這些土地變成封地,上哪兒去找這么大的功勞?

除非是世界大戰突然爆發,化身為龍傲天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建立無上功勛;要么重新投胎,直接出生在大貴族中,靠家族力量實現目的。

不然,還是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往上奮斗吧!一步登天,對誰都不是一件好事,“德不配位”最后都是悲劇收場。

這個“德”可不僅僅只是“道德”不夠,也不僅僅只是能力,更多的還是相匹配的眼界、人生觀、社會觀。

除此之外,還有社會人際關系。在這個“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年代,沒有足夠的抗風險實力,還是不要過分冒頭的好。

亂世出英雄,不是只有亂世才有英雄,主要是只有亂世才能夠容納這些“英雄”。

殖民地本土化并沒有像弗朗茨想象中的那樣,引起全世界的震動,各國都不看好這項政策。

在很多人看來,開辟殖民地就是為了賺錢的。一旦本土化過后,就不能繼續肆意掠奪財富,完全是得不償失。

這是經營理念上的不同。奧地利開辟海外殖民地,首先在上面種地,走的是持續發展道路;而其它殖民帝國開辟的海外殖民地,只是單純的為了掠奪財富。

法國人是例外,拿破侖三世也有意搞非洲本土化,只不過邁出的步伐要小一些。

弗朗茨的玩兒法,法國人根本就學不來。沒有足夠的人口,也沒有義務教育的同化體系,限制了他們移民同化速度。

這一點,當初法國政府從巴爾干半島移民過后,就暴露了出來。這些移民進入法屬非洲殖民地后,依然保留了原來的文化傳統。

由于缺乏足夠的語言教師和配套的體系,法語的推廣速度一直都不快,加上本土的移民數量太少,同化難度大大增加。

這是無解的難題。十萬人同化一萬人很容易;要一萬人去同化十萬人,最后到底是誰同化了誰,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柏林,自從法奧兩國在意大利問題上妥協過后,威廉一世就產生了濃濃的危機感。他可不認為,只是表面上利益交易那么多簡單。

法奧兩國一直都是競爭對手,為了意大利雙方死磕了幾百年,怎么可能輕易放棄呢?

能夠讓維也納政府放棄意大利地區,那就只有更大的利益。毫無疑問,這個利益只有尚未被統一的北德意志地區。

憑借著手中簡單的資料,威廉一世就差不多推出了事情的真相。這沒什么好奇怪的,誰讓普魯士王國同時成為了法奧兩國的敵人呢?

當然,這只是普魯士政府自認為的,實際上他們并沒有資格被巴黎和維也納當成生死大敵。

了解敵人是一項本能,柏林政府從來都沒有放松過關注法奧兩國動向。

當帝國議會通過“殖民地本土化”的消息傳來后,威廉一世立即得出了新的結論——“奧地利的國策發生變化”。

這個結論和上一個結論自相矛盾,統一德意志地區和殖民地本土化可不是一條線,想要同時兼顧兩項戰略,幾乎沒有可能。

威廉一世期待的問:“你們覺得維也納政府這是想要干什么?”

在法奧妥協的前提下,如果奧地利要統一北德意志地區,普魯士王國就要倒霉了。

不同于別的邦國,普魯士王國太強大了一點兒。盡管和奧地利差距太大,無法威脅到奧地利的地;可是之前他們的做法,早就引發了維也納政府的不滿。

這就意味著普魯士王國要受到打壓,并且還是狠狠的打壓。容克貴族們不愿意和奧地利合并,實際上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弗蘭克首相面無表情的說:“維也納政府想要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我們想要干什么。

現在看上去似乎是一個機會,也有可能是一個陷進。

在法奧妥協的情況下,我們提出和喜劇帝國合并,英國人應該不會反對,法國人可能會觀望,奧地利人……”

說到了最后,弗蘭克首相也不知道怎么組織語言了。

他覺得這是一個陷進的可能性非常高,普俄戰爭還在繼續呢,要是奧地利再捅上一刀,他們就要完蛋了。

誰能夠保證,奧地利開啟“非洲戰略”后,就會放棄德意志地區統一呢?

萬一賭錯了,他們就把戰爭借口送上了門去。順便,還幫維也納政府解決了“喜劇帝國”這個麻煩。

總參謀長毛奇冷笑著說:“奧地利的國策變化沒有錯,可是他們也沒有宣布要放棄統一德意志。

沒有采取行動,主要是顧及國際影響,擔心引發各國的干預。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我們還在和俄國人作戰,他們可以把普屬波蘭割讓給沙皇政府,就可以獲得俄國人的默認。

法國人也有可能被收買了,或許說是在收買中,奧地利人現在只差一個對我們動手的借口。”

氣氛一下子冷了下來,兼并“喜劇帝國”是普魯士王國的長遠規劃。一直沒有采取行動,那是遭到了歐洲各大列強反對。

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擺平英法了,然而沒有任何作用,俄奧兩國是不可能答應的。

俄國人還可以想辦法解決,只要普俄戰爭結束,沙皇政府的立場就有可能發生變化,亞歷山大二世同樣不介意坑盟友。

最終的阻礙者只有奧地利,在這里問題上,就維也納政府不會讓步。

企圖利用奧地利梳理法屬巴爾干半島,和推動殖民地本土化的時機采取行動,在毛奇看來這是一廂情愿。

他是激進派不假,可不是作死派。普俄戰爭還在繼續呢,這個時候拆分喜劇帝國,不是給奧地利創造機會么?

盡管這么干,有一定幾率引發歐洲大戰,讓奧地利戰敗沉淪下去;可是在此之前,普魯士絕對是提前沉沒的。

況且,喜劇帝國也不好欺負,從綜合國力上來說,他們僅此于英法奧西俄普六國,歐洲排名第六。

他們的實力確實不如全盛時期的普魯士王國,可是面對普俄戰爭中普魯士,那就一點兒也不慫。

外交手段?很抱歉,這不是軍人考慮的范圍,普魯士也不是什么外交強國。

陸海軍大臣羅恩打圓場道:“這些問題,我們戰后討論更加合適。

現在想辦法把革命黨人送回俄羅斯帝國,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這不是他們后知后覺,主要是英國人才把革命黨送過來。不然靠普魯士的影響力,俄國革命團體就沒有幾個肯鳥他們。

這次普俄戰爭,戰場上是普俄兩國在博弈,外交上卻是英俄兩國在戰斗。如果不是約翰牛出了大力,他們早就沒機會在這里開會了。

外交大臣麥克凱特附和道:“沒錯,當務之急還是盡快結束這場戰爭。歐洲局勢變化太快,法奧兩國靠攏,倫敦政府的外交政策也在發生變化。

北歐三國統一在即,如果拖的時間長了,英國人有可能會放棄支持我們。”

這不是憑空猜測,英國人賣隊友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北歐三國統一過后,英國人又增加了一顆棋子,普魯士已經不在是唯一選擇。

威廉一世內心深處嘆了一口氣,即便是奧地利國策真的發生了變化,普魯士也沒有實力采取行動。

這不是英國人對他們的扶持力度不大,綜合國力上的差距,不是靠扶持可以彌補的。

歐洲大陸太小,強國又太多了一點兒。沒有給普魯士留下可以崛起的資源,和發展壯大的空間。

威廉一世做出了決定:“就這么辦吧,把革命黨人送回俄羅斯后,就是我們和俄國人決戰的時候。

連續出現大敗,應該可以給他們創造起義的基礎。等俄國烽火點燃,我們就和沙皇政府談判。”

擊敗俄國人容易,可是要戰勝俄羅斯帝國難。這場戰爭已經打醒了普魯士政府,讓他們明白了什么是國力差距。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