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賣書是這樣子的,不是說把書放在書架上任由人拿了閱讀和挑選。而是弄了個柜臺,像賣布的店鋪一樣,按照古時的習慣,書放在柜臺后面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顧客想要哪本書,和銷售員說。銷售員把書拿下來給你看,你看了合適再去收銀臺付款回頭拿書。
沒有幾個人能買得起書,因為薄薄一本書五毛錢都很貴了。一般人更買不了一個系列有好多本的叢書
書買不起怎么辦?看看書店外面的小攤販,不是賣書的,基本都是租書的。租的小人書,放在一個大木箱里,大木箱一格一格分開,每一格放一本書。周邊放了很多小木凳,給租書的人坐著看。一個小時租一本書多少錢這樣計算。
所以小四小五,進了書店看這么多人,書都放在高高的架子上自己都看不見摸不著。干著急的時候回頭一看,大書店對面好多小孩子坐在小板凳上看書,會感覺那邊更吸引著他們。
同樣的,孟晨浩和寧云夕犯了難。因為書太多了,好書太多了。畢竟這里是大城市,不像他們之前的呆的三線小縣城。這里什么書都有。
比如在小縣城很難買到的兒童科普讀物,這里有著名的《我們愛科學》、《治蟲的故事》、《浮力的故事》等,有到未來都沒有消失的《兒童文學》,那會兒,《兒童文學》剛創刊不久。
每一本書,那時候紙張都是發黃的,但是拿著那種承載著知識與文化教育的沉甸,一直沒有改變過。每本書都想買,都想帶回家去,孩子可以看,她也可以看。可是,錢不夠。她和他哪有錢可以把書店里的書都買下。全國也沒有這樣一個人。
她和他站在人群里,和其他人一樣仰視著書架上的書籍,不知道從何挑選起。想到林志強給他們的任務,這時候兩口子想起來。本來想著買書挺簡單的,結果現在一想完全不是這回事。這個林志強的老家在這里,林志強自然知道自己老家書店什么情況,卻把這個任務扔給他們,是早知道做這事兒不容易。
孟晨浩喟嘆口氣,看看自己媳婦:想好了沒?買哪本?
寧云夕定睛看著一排排的書,要她自己選,選到天亮都選不出來,因為要叫銷售員一本本地拿下來再翻翻。而顧客多,銷售員少。輪到她拿到一本書都得等上一陣。好在有異眼,這種擇優的工作交給異眼篩選最容易了。
在她決定拿那幾本以后,他叫銷售員去拿。這是給部隊官兵挑出來的書。至于給家里孩子和自己挑的,她要再想想。
幾個孩子站在她身后。
孟晨逸和孟晨熙不想大哥大嫂為難,因為都知道大哥大嫂工資就那么多,光養他們幾個都很難了,于是齊聲說不用買書。
小四和小五聽哥哥姐姐這樣說后,一樣對寧云夕說:“老師,我們可以看課本。”
看課本哪里夠。孩子在這時候最需要打開眼界,通過書籍更多地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