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十議?”李璋接過趙禎遞來的奏折,打開看到奏折的名字,隨后一條條的看了下去,趙禎這時也放下手中的奏折,似乎饒有興趣的看著李璋的反應,只見李璋時而點頭時而搖頭,這讓趙禎也摸不清李璋到底是什么意思?
等到李璋把這份奏折看完,最后這才發現上奏折的人是知誥制李淑,所謂知誥制,其實就是替皇帝草擬圣旨的大臣,看起來好像沒什么實權,但卻是一個十分清貴的職位,而且又是天子近臣,平時也能上折言事,日后升遷也更加容易。
“表哥你覺得李淑的這份奏折如何?”趙禎看到李璋看完,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
“這十條建議有些十分中肯,有些則是狗屁不通,或者說他別有它意,陛下可以選擇那些中肯的建議考慮一下。”李璋這時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的奏折道。
李淑這個人李璋也知道,而且也見過幾次面,不過對于這個人他并不喜歡,事實上朝堂上的其它大臣對這個人的評價也不高,因為這個人屬于那種行事陰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不過李淑這個人的私德雖然不好,但卻不能否認他的才能,事實上李淑這個人也是神童出身,當初趙恒大搞天書運動,曾經去過毫州,結果當時才十二歲的李淑就向趙恒獻上自己的文章,得到趙恒的親自接見,于是被學員賜童子出身,試秘書省校書郎,后來更是憑著自己的本身考取了進士出身,因為他博學多才、詳練朝廷典故,文章又寫的好,所以一直坐在知誥制的官位上,哪怕歷經趙恒、劉娥和趙禎三朝,他依然是巋然不動。
“哦,不知表哥你覺得哪條中肯,哪條狗屁不通?”趙禎這時再次笑呵呵的問道,其實他和李璋的看法差不多,李淑這個人的人品雖然不怎么樣,但卻寫的一手好文章,對時政的看法也頗為犀利,當然有時候會夾雜著太多的私心。
“第一、四、五、六、七這幾條倒是頗有見地,至于第二條則是狗屁不通,其它幾條則是老生長談,不說也罷。”李璋這時也放下手中的奏折淡定的道。
“呃?表哥你覺得李淑的第一條時議很有見地?”趙禎聽到李璋的話也不由得露出震驚的表情道。
李淑的五六七這三條都是論擇官和取士,大義就是去掉一些老邁無能的官員,給優秀的年輕官員讓路,另外還有科舉方面的一些改革,至于第四條則是說大臣的權力太大,消弱的君權,這幾條趙禎也十分贊同。至于第二條則說是連年災荒,使老百姓背井離鄉,是因為朝廷違背天意,是上天對人世間君主和臣民的懲罰,這種鬼話根本沒人相信。
不過第一條的時議卻十分大膽,因為李淑把矛頭直接指向外戚與宦官,他在奏折中說劉娥當政時,宦官、外戚相繼專權,比如羅崇勛的權力就很大,另外還有外戚劉美、錢惟演等外戚也參政朝政,對朝堂也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表面上來看,李淑是在指責劉娥放縱外戚專權,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這也未嘗不是在提醒趙禎,因為趙禎現在對李璋太過信任,朝堂上已經有人說李璋雖無宰相之名,但卻有宰相之實,所以李淑的這條時議也可以看做是直指李璋,因為整個外戚中再也沒有人值得用上“專權”二字了。
李璋這時也是面不改色的道:“這是當然,李淑的這第一條其實是十分中肯的,歷朝歷代外戚與宦官專權都是一大問題,不過他的這份奏折只寫了表面一層,卻沒有說造成這種局面的真正原因。”
“表哥請講!”趙禎這時也坐直了身子道,他知道每當這個時候時,李璋都會發表一些極其深刻的見解,這也是他平時從其它大臣那里聽不到的,并不是那些大臣不懂,而是他們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說。
“其實這第一條是要和第四條要結合起來一起看,李淑在第四條中說大臣們的權力太大,嚴重的消弱了君權,這一點可謂是一語中地,毫不夸張的話,陛下現在手中的權力比之前唐可是相差太多了,這點陛下應該也明白吧?”李璋這時也坐直身子看著趙禎笑道。
“這個……”雖然李璋說的是事實,但被人直接說自己手中的皇權不如前唐的皇帝,趙禎還是有些尷尬,不過很快他就調整過來點頭贊同道,“這是事實,當初太祖與太宗皇帝擔心我們這些后輩兒孫們一意孤行,所以才刻意限制了帝王的權力,增加大臣對皇帝的制衡,所以如果論到帝王的權力,我大宋的確不如前唐。”
其實趙禎的話還是美化了他們趙氏皇族,如果有可能的話,沒有皇帝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只是當初趙匡起兵奪得皇位,對手下的武將也不再信任,于是就用文官集團壓制武將,這也導致文官集團的崛起,最后甚至威脅到皇權。
為此趙匡兄弟二人拆分宰相的權力,使得大宋宰相手中的權力大為消弱,但這種做法只是減小了宰相對皇帝的威脅,對于整個文官集團來說的影響并不大,反而因為拆分的相權,導致更多的大臣參與朝政,而皇帝一人面對這么多的大臣,很難保住手中的權力不流失,最后也就導致了大宋的皇帝在面對大臣時比較弱勢。
“陛下明白這點就好,皇權被限制,如果一個平庸的皇帝,對他的影響也并不太大,但是對于一個有野心,想要有一番做為的皇帝,大臣們的限制卻像是一道道綁在身上的枷鎖,而想要掙斷這些枷鎖,只靠皇帝一人肯定不行,必須要有人幫皇帝與大臣們奪權,而對于皇帝來說,最親近的人自然就是身邊的宦官與外戚了。”
李璋說到這里沒有再說下去,劉娥當初的確依靠了外戚與宦官,她也主要是為了奪權,同時增強自己對朝堂的掌控力,天圣三年后,劉娥對朝堂的掌控達到頂峰,當時朝堂上連個敢反對她的人都沒有,當然這并不僅僅是依靠外戚與宦官就能達到的,同時也與劉娥自己的能力有關。
趙禎聽完李璋的話也是沉思良久,最后這才抬頭看著李璋道:“那依表哥你的意思,如果我想要有一番大作為的話,就必須要依靠外戚與宦官從大臣們手中奪權,否則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嗎?”
“陛下誤會我的意思了,其實對于皇帝來說,無論是外戚、宦官還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員,他們都是陛下的臣子,哪怕大臣手中的權力再大,也要聽從陛下的旨意,而且相比外戚與宦官,大臣們無論是學識還是才能,都不是一般的外戚與宦官相比的,所以陛下如果想要有所做為,大臣也并非全都反對,如果陛下能把大臣們的力量整合起來,讓他們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抱負,豈不是最好的辦法?”李璋說到最后再次露出一個微笑道。
“這……這倒是個好想法,可是想要辦到卻實在太難了。”趙禎這時卻是露出一個苦笑道。
朝堂上大臣雖然是自己的臣子,但他們有時并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些大臣也有自己的私心,朝堂上更是利益復雜,除非是開國皇帝,否則很少有皇帝能把大臣們的力量整合起來,事實上很多皇帝都是以大臣牽制大臣,所謂為君之首其實就是在朝堂上玩平衡。
“皇帝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只要牽涉到皇權,自然沒有一件簡單的事,陛下想要讓大臣們歸心,這件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李璋當下再次笑道。
“怎么個簡單法?”趙禎急切的追問道。
“陛下請想,平時你接觸最多的無非就是幾位宰相,而宰相則為陛下統御百官,只要陛下能讓宰相支持您,那么其它人自然也不用你去操心。”李璋當下一針見血的指出道,朝堂上的大臣那么多,宰相這個職位本來就是做為皇帝的助手存在的,也正是有了宰相,皇帝才能更輕松的統治百官,從而通過百官來統治龐大的帝國。
趙禎剛才也是繞糊涂了,聽到李璋的話也立刻醒悟過來,當下一拍手掌道:“對啊,如果幾位宰相都與我一條心,其它大臣的意見也就不足為懼了,只是呂相他……”
不過趙禎說到最后也再次停了下來,現在的宰相是呂夷簡,雖然他看起來很稱職,但他畢竟是劉娥提拔上來的,之前在趙禎剛親政時,就已經有人非議呂夷簡是劉娥的人,甚至還希望趙禎換掉呂夷簡,只是趙禎才剛親政,不希望朝堂有太大的變動,所以才一直遲遲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