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漢之魂  第七十二章:新鳥銃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漢之魂 | 實在閑得疼   作者:實在閑得疼  書名:明末漢之魂  更新時間:2020-06-21
 
后山避難所外熱鬧非凡,這一邊楊大年一大家子拉著他好似有千言萬語,那一邊黃農生在給兩個哥哥和一對弟妹講故事,講得吐沫橫飛。

“咱們的隊伍現在叫做‘紅旗軍’,在永平府地界可有名了,鄉親們見到紅旗飄舞都會來幫助咱們,送糧食、送草料、甚至于有的老鄉把下蛋雞都殺了給傷病員燉湯喝。”

老大黃月生道:“鄉親們也不容易,能夠如此足夠了。”

“大哥,咱們‘紅旗軍’乃是鐵骨錚錚的好漢,人人都是子弟兵,咱們的軍紀是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老鄉們給咱東西,咱們會以高于市場價給銀子給銅錢。”

黃菊生問道:“‘紅旗軍’什么都得買啊?那要花多少銀子啊?長期以往少將軍如何供得起這許多人馬?”

“所以‘紅旗軍’戰士都懂得一切繳獲歸公中的道理,打死建奴、韃子連他們身上的衣服都扒得干干凈凈。”

小妹雪兒插嘴道:“哥哥,那些扒下的衣服真的用得著,剪粗布、糊漿子、納鞋底、納棉甲的材料就是那些破衣服和破布,我也每天都去幫著干呢。”

“‘紅旗軍’能夠屢屢殺敵立功,你們也有功勞,那些精心縫制的棉甲貼在鐵甲里面穿防御效果真的不錯。我就曾經中了兩支箭,如果沒有這些裝備,估計早就戰死了。”

雪兒聽哥哥說她們這些婦女也有功勞可開心了,笑得甜如蜜。“哥哥,咱們都知道棉甲是給戰士們保命用的,人人都用心著呢。”

避難所的一個大空間里,原本在做女紅的一大堆婦女、小姑娘都跑去山口接親人,現在只剩下十幾個人。

鄭國昌的夫人也喜歡跟一大群女人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如納棉甲這活兒她就比較得心應手。

她對身邊的鄭秀娥道:“女兒啊!黃家哥兒真的英雄了得,聽說他又得了不少斬獲、繳獲回來了。”

沒來由的驀然感到面孔發燒,鄭秀娥又仿佛瞧見了騎著駿馬踏著祥云而來的英武騎士。

她道:“哥哥也準備下山跟著黃家哥哥上戰場,娘真的不擔心嗎?”

“唉!東奴都打到京畿了,大明如果不反擊國將不國啊!舍身為國即便死也壯懷激烈,娘怎么會舍不下孝文去從軍。”

“要是我大明的軍人都如同黃家伯伯和黃家哥哥那樣,區區東奴怎么可能入關!”

“娘聽說灤州被東奴破了,知州楊家人生死不明,恐怕兇多吉少啊!”

鄭秀娥臉色暗淡了,雖然她根本沒見過未來的相公,但是知道他家有可能遭遇不幸還是心有戚戚焉。

這時前去看親人的婦女陸陸續續歸來,小薇、小月兩個婢女也瞧熱鬧回來了,她們嘰嘰喳喳把聽來的故事廣而告之,幾大十女人都喜聞樂見。

山下九里臺村,眼看著日頭偏西,宋鵬飛布置了明崗暗哨、伏路軍后,帶領大家動手收拾那些沒有被焚毀的房子準備晚上住宿。

在傍晚之時,上山送貨的人馬回來了,黃沂州陪著天使和錦衣衛也來到了村子里,隊伍里居然有鄭孝文和他家的兩個小廝,鄭孝文的小身板還穿上了一副山文甲。

下山的黃沂州帶了一百多人,他們不僅僅運來了馬料還帶了七支鳥銃五十套帶面甲的精鐵甲。

這七支鳥銃是楊老實帶著徒弟花了四五十天打制成功,再有十天還會有三十支可以交貨,出貨量猛增當然是因為半個多月前來了足三十鐵匠大師傅、幾十壯漢參與打制鳥銃的緣故。

在人手不變的情況下,以后每個月都會有不低于三十支精工細作的鳥銃交貨。

楊老實再次聲明,如此好銃只要不野蠻操作,不存在炸膛風險,如果有戰士死于經他手的鳥銃炸膛,他心甘情愿以命抵命。

有了好銃,最高興的就是宋鵬飛,他這些天只要有時間就練習裝填,已經能夠做到在黑燈瞎火的夜里摸索著完成裝填流程。

現在連黃漢在內只有五個人練習鳥銃,黃漢讓宋鵬飛給趙坤、劉四海、王根生發下一桿,其余四桿都交由小宋保管。

黃漢從來沒有接過圣旨,雖然條件簡陋,但是在黃沂州的安排下還是在黃家沒有被完全焚毀的主屋擺起了香案。

這一次肯定需要磕頭,黃漢規規矩矩三叩九拜,宣旨太監尖著嗓子誦讀:“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由于黃沂州接二連三升職,這一次沒有分潤到遵化大捷的運籌之功,圣旨是給黃漢的。

遵化大捷使得龍顏大悅,黃漢短時間從一個大頭兵連升七八級按理說應該暫時停一停,但是國家用人之時特事特辦,黃漢得到了正四品東勝左衛僉事虛銜,實授永平副將黃維正麾下把總。

至此為止,黃漢父子已經沒有了隸屬關系,兩人都是實授把總,黃漢的虛銜還比父親高了一級。

在大明兒子比老子級別高很正常,最出名的就是吳三桂,這小子被崇禎冊封平西伯之時,他老子吳襄連爵位都沒有。

圣旨下達了給黃漢的封賞,兵部另外還有封賞給憨子、宋鵬飛、楊大年等等有斬首功的家丁,沒給真金白銀,每人都被提了一級虛銜,具體職位安排由黃漢做主后報備兵部。

黃沂州忙完了兒子接旨的大事當然會帶著麾下回到山口駐守,那里至關重要半點馬虎不得,況且九里臺村被焚毀了七成以上的房屋,多出百十人住宿又要增加麻煩。

錦衣衛總旗當然不會回避難所了,他們完成了使命今晚在九里臺扎營,明天一大早就會趕回京師。

鄭孝文眼饞黃漢屢建功勛,不肯在山上做雜事空耗時光,他也想帶著家丁隨軍分潤功勞,直接來找黃漢協商。

經過這段時間并肩作戰,黃漢知道鄭家的四個家丁還不錯,人人有兩下子,算得上弓馬嫻熟,只是這位二十出頭的監生究竟是個什么德行黃漢一無所知。

黃漢擔心戰場上刀槍無眼,萬一打死了鄭公子不好交代,婉言拒絕道:“鄭主簿,你乃是文官,用不著跟著咱們這些武夫上陣搏殺,你放心有了功勞,本官不會忘了帶上你。”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