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漢之魂  第一百八十八章:煉鋼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漢之魂 | 實在閑得疼   作者:實在閑得疼  書名:明末漢之魂  更新時間:2019-04-21
 
永平府地界礦產資源豐富,不僅僅擁有大量優質煤礦,還有蘊藏著豐富的鐵礦資源,石灰巖、白云巖、石英砂巖、耐火粘土、石墨等等非金屬礦也可圈可點。

黃漢知道早期水泥的發展,明白生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燒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這些資源在地方上都很容易找到。

他安排人用大明類似于燒石灰的立窯燒制水泥,程序不復雜,把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物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就得到了水泥。

雖然質量不能跟后世的水泥媲美但是也能夠滿足徐光啟修建水庫、溝渠的需要。

燒制水泥要把石灰石砸碎還得研磨成粉末狀,這第一道工序就需要大量壯勞力,還得需要人挖粘土來攪拌混合,最后出爐的塊狀熟料還得再次砸碎研磨后才能夠得到水泥。

如此繁重的重體力勞動需要的勞動力何其大也?兩萬多流民很快就得到了作坊式水泥廠的工作。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其實是最可愛的人,基本上沒有懶漢,只要能夠吃飽肚子拿到工錢,幾乎人人都揮汗如雨努力干活,他們都在爭取多得有效工時能夠多拿幾文錢一天。

這就是漢民族,任勞任怨的漢民族,勤勞智慧的漢民族,逆來順受的漢民族。

現如今,第一批水泥已經投入使用,水泥的使用方法泥水匠掌握起來根本沒有難度,在修建的溝渠和在撫寧碼頭修建的筒式糧倉,泥水匠都以經用水泥取代了石灰。

在建的從底端出糧食的筒式糧倉好處太多,會減少糧食霉變的風險還能夠減少鼠害。

后世的筒式糧倉動輒儲存糧食萬噸,目前黃漢沒有那個氣魄也沒有那樣的技術,他安排建造的筒倉至多存儲糧食三千余石,大概是后世二百噸的庫容。

以后黃漢會不遺余力屯糧,糧食的存儲乃是重中之重,有了相對先進的筒式糧倉,會大大減少糧食存儲產生的損耗。

由于沒有輸送帶,糧食入庫只能是壯勞力肩挑背扛沿著環繞筒式糧倉的樓梯倒入倉內,出庫就容易多了,打開下端的出糧口,黃橙橙的麥子、稻子就會流下來。

入庫慢出庫快其實很科學,因為有糧食需要儲存說明暫時應該沒有饑餓,花時間肩挑背扛完全不用著急。

需要緊急調糧出庫,說不定就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面臨餓死,此時搶一天出庫時間都能夠活不少漢民。

有兩千壯勞力和健婦在專業泥水匠指導下修建糧倉,他們都會得到三餐,一天得到二十文至四十文報酬不等,工作積極性毋庸置疑。

又由于夏天的施工進度很快,預計在江南的冬小麥送達撫寧碼頭之時,十個以上的筒倉可以投入存儲不成問題。

忙完了補種農作物,開平附近的農民會相對清閑一段時間,黃漢會開出一天給十文錢以上,并且定量管三餐的優厚條件發動老百姓出勞役。

這些人會參與修建水庫、筒式糧倉、廠房、道路,黃漢目前手里有銀子,把這些資金用來加大基礎建設投資不但給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還會體現出效益,雖然得不到暴利,但是可以持續發展能夠得到雙贏。

介于這個時代煉鐵都是采取大風箱鼓自然風,煉鐵工匠不知道把空氣加熱使得爐溫大大提高。

黃漢開了金手指設計出了并不復雜的管式熱風爐,使得給煉鋼爐送風的風溫達到了四百度左右。

這一創新性的技術革命直接導致明朝土高爐的溫度提升了三百度左右,煉鐵工匠從而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液態鋼水。

明朝人是世界上率先使用焦炭煉鐵的存在,發展到了明末焦炭的質量已經趨于穩定,開平有優質煤炭,焦炭的質量當然更加好。

黃漢在開平這個得天獨厚的地方投資小高爐煉鋼,由于有了比較低端的風溫技術,不僅僅使得鋼鐵的質量能夠強于大明口碑最好的蘇鋼、閩鐵,成本還降低了一大半。

有了質量上乘的鋼鐵,楊老實干勁十足,他現在已經不親自揮錘打制鎧甲和鳥銃,而是以相當于質量總監的角色每天都在指導幾百鐵匠師傅帶著學徒干活兒。

黃漢在百忙之中抽空用了三個上午的時間制定了鳥銃質量標準,并且統一了零部件的驗收規范。

楊老實的成品庫里就有標注了重量、尺寸標注精確到了微米的鳥銃、抬槍零部件示意圖,并且有一支整銃,兩支分解成零部件的鳥銃作為樣品和驗收參照物。

徐光啟還是個數學家,他不僅僅為鐵匠們修訂了度量衡標準,還很熱心地為工匠們提供了兵部器械局比較先進的量具,類似于游標卡尺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居然早就有了。

因此以后黃氏出品的鳥銃、抬槍等等定型產品的零部件都能夠通用,這樣會大大提高維修速度。

工種細分是提高成品率減少工時的現代管理模式,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培訓工人相對容易許多,工匠成天上制研磨幾個熟悉的零部件,熟能生巧那是必然。

在整個打制鳥銃和抬槍的過程中黃漢都強忍著沒有再次開金手指,因此黃氏出品的鳥銃還是一支火繩槍而已。

黃漢明明知道發展燧發槍和燧發線膛槍,使用米尼彈才是前裝黑火藥火槍的終極產品,但是他不著急準備循序漸進。

因為現在“紅旗軍”的力量還很薄弱,開平這個地方比較靠近京師搞出太大動靜太容易被猜忌。

再則開平鎮乃是朝廷的,在這里有來往不斷的朝廷官員和吏員,誰能保證這些人中沒有后金的間諜?

大明朝的文官武將根本不懂什么叫做軍事秘密,連排兵布陣都能搞得盡人皆知,連紅夷大炮的鑄造方法都著書立說廣為傳播就可見一斑。

燧發線膛槍這個跨時代的產品問世容不得一絲閃失,不能被豬隊友坑了。

黃漢準備在擁有自己海邊的城堡之時才會在那里悄悄地生產燧發線膛槍,那里離山海關不到一百里,離京師六百多里,而且是一個軍事區,要進行保密就會容易許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