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漢之魂  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漢之魂 | 實在閑得疼   作者:實在閑得疼  書名:明末漢之魂  更新時間:2019-04-21
 
官府還會把原本十家該繳納的稅賦往七家甚至于五家、三家攤派。

本來年景就不好,官府這樣做自然加劇了自耕農破產成為流民的速度。

因此朝廷的剿寇大軍顧此失彼,流寇此起披伏生生不息。

黃漢來到田間地頭刷存在感就是讓農民口口相傳,這些原本的流民甘冒風險進入“紅旗軍”體系每個月有錢糧領取,還享受到了收成帶來的收益,本來就心滿意足。

現在還發現平遼將軍關心他們給予他們尊重,這些人當然會死心塌地追隨“紅旗軍”,以后他們都是種子,會帶動更多的農民投效。

黃漢最后來到了虎穴城,這一次根本不是擅離職守,而是經過遼東經略高第批準來撫寧監督屯墾、主抓春耕。

漢人王朝都注重農事,平遼將軍主動請令用半個月時間親自指揮搶農時當然會得到支持,上奏皇帝也會得到贊譽,自己人高第怎么可能不支持?

因此黃漢在撫寧衛得以接到了圣旨,黃四方的情報分析已經提前三天送到了黃漢手中,不能判斷是否會留在京師當逍遙侯爺,但是能夠肯定皇帝沒有對付自己的意圖,黃漢大可以安心進京。

憨子得到山海關總兵官的任命黃漢早就知道了,他是接到遼東經略高第的通知疾馳山海關接旨。憨子根本沒在意是否能夠擔任一方主將,可是好事偏偏輪到他。

他立刻趕到虎穴城問發小以后該怎么辦。黃漢信任憨子,根本不擔心他翅膀硬了玩單飛。

黃漢是先知,來到大明首先就是強大自身,從來沒有在麾下甚至于父親、兄弟、妻妾面前提及日后自己何去何從。

在處理大事小情之時,也是一貫堅持為大明效忠對抗建奴、韃虜這個基本原則,私吞錢糧也是為了“紅旗軍”謀發展。

憨子君前答對大可以有一說一,只要不提及“紅旗軍”擁有的海上力量就不會惹麻煩,憨子口直心快不愛動腦筋,也沒有打過海戰,因此他確實也不太了解水營究竟發展到了何等實力。

黃漢根本不刻意叮囑憨子如何君前答對,免得這個老實人心里有了顧慮反而不能從容應對。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太過刻意了會適得其反,讓崇禎見到一個有問必答坦坦蕩蕩的憨子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布局。

皇帝要召見,黃漢當然會接旨擇日進京,這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召見,不是急召,被召的文官武將可以安排好了工作交接再出發。

黃漢做事雷厲風行,既然判斷京師之行沒有風險,立刻著手把軍中之事安排。

第三天就送黃勇率領黃春生、沈憲宜、林明海等等水營將領出發。

黃勇他們指揮二十一艘排水量五百噸以上的大戰船和十八艘排水量一百噸以下的小型戰船、哨船遠航。

任務是保護由“日月海運”三個當家人之中的黃可造、邵俊才率領一百五十余艘排水量在三百噸到五百噸的商船趕赴倭國長崎貿易。

楊堅留在虎穴城接洽“日月海運”的生意,今年買賣、雇傭、出租商船做的風生水起,效益當然節節攀升。

現在船塢和“日月海運”都各自核算,交付一艘商船,王玉琪負責的船廠也會加上兩成毛利潤。

楊大成留在水營管事,駐地旅順口,加上這個月剛剛下水試航八百噸級的三艘戰列艦,還有九艘大型新式戰船留在遼東灣。

還有五艘完成修繕的三桅炮船和幾十艘排水量一百噸以下的戰船、哨船巡航,遼東灣的安全無虞,從海上支援被建奴攻擊的寧遠、東江鎮、金州都能夠做得到。

沈明已經被黃勇提拔為“烏德沃特號”船長。

他準備依舊打起原本這艘船上的東印度公司旗幟帶著“芬洛號”和三艘哨船離開商船隊獨自航行,看看有沒有好運氣再遇到東印度公司的戰船和戎克船來一次圍捕。

黃漢跟倭國有合同,想必此時做事有板有眼的倭人已經準備好了精米送達長崎等待交易,至于是三十萬石?五十萬石?還是更多就無從而知。

因此黃漢派出了足夠運回八九十萬石物資的戰船和商船,這還沒算上水營將領們準備下劫奪到的船舶運力。

浩浩蕩蕩的船隊東去,黃漢也立刻帶上四個猛士和六個學徒組成的十個貼身護衛上了前往京城的官道。

其實此時黃漢已經功成名就,實力非同小可,大可以率領上千鐵騎奔馳進京,可是黃漢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表現得低調,只帶十個親衛。

路上倒是用不著擔心遭遇流寇、山賊,這段時間京畿、通州、薊州、永平府這一帶的治安良好,也不怕被仇家算計,旗衛會密切探查,有個風吹草動自然會現身示警。

顧奎、嚴從優等等四個猛士已經是第四次進京沒什么感覺,黃義和王瑸、楊小錘幾個少年都是第一次去京城,一個個興奮得滿臉紅光。

崇禎六年的春天,京畿之地基本上擺脫了三年前建奴劫掠的陰影,生機在恢復之中,從虎穴城到開平鎮這片土地上一片欣欣向榮。

這其實是黃漢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三年時間的大力修建水利設施,給當時頻臨餓死的老百姓借貸糧食。

聯合徐光啟、鄭國昌、劉之綸、高第約束鄉紳、官吏,請旨減免稅賦。剿殺山賊、強盜,給升斗小民生存空間,這片地區多存活了最少二十萬人,少荒蕪了至少三百萬畝良田。

現在這里的糧食自給自足已經做到了,屯民、農民每年還能夠有余糧出售,良性循環已經形成。

為此徐光啟、鄭國昌多次上書朝廷,要求各州府要以永平府成功通過生產自救活民幾十萬為樣板,爭取使得大明遭遇兵災的地方不再荒廢。

可惜這兩位老大人有些一廂情愿,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靠山,沒有大筆的資金投入,沒有強勢的領導人,要完成這樣大的計劃有可能嗎?

皇帝真的希望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下旨號召推廣永平府的治理經驗,可惜然并卵,至今都沒有哪個州府、縣城能夠做得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