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漢之魂  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末漢之魂 | 實在閑得疼   作者:實在閑得疼  書名:明末漢之魂  更新時間:2019-09-27
 
原因很簡單,“漢王”進京之路經過的都是“紅旗軍”實際控制區。

太多州城府縣已經執行“漢王”法度多年,治安良好,老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水平日漸提高,他們大多數是“漢王”的鐵桿支持者。

春天京師內城和“漢堡”開始大修大建之時,刻意招募京城內和周邊的居民、農民、匠戶做工。

動用了足八萬男女勞動力,每天管早、中兩頓飯確保每人得到四個二兩重的白面炊餅,白米粥管飽,隔三差五給些諸如禽蛋、大肉丸子、海魚罐頭之類的葷腥。

幾個月下來,許多面有菜色的勞工養壯實了不少。

平均每月給予參與修筑的勞動力一兩塊銀幣作為報酬,使得超過五萬戶家庭受益。

不算上材料費和伙食費,單工錢就發放了一百多萬塊銀幣,直接的結果就是基本消滅了京師城里、城郊的赤貧之人,使得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

在黃漢眼里,大明依舊是個極度缺少工業基礎的農業國,大力發展工業才是富國強兵的必由之路。

以后的幾十年里需要的投入巨大,能夠創造的工作機會多著呢。

不僅僅是發動政府投資的惠民工程增加基礎設施建設,興修水利。

重工業、輕工業、采掘業都要大發展,煤礦、鐵礦、石礦,鋼鐵廠、車輛廠、船舶機械廠、紗廠、織布廠、毛巾廠等等都要擴大生產規模。

有些人之所以貧窮,其實是自己不懂得改變,經過這一次參與集體勞動,體會到了吃飽肚子拿到月錢的好處,愿意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進入工廠做工的比比皆是。

人人都說“漢王”好,果不其然,黃漢來到廣渠門外之時,懷著感恩的心主動前來迎接的軍民高達二十萬,“‘漢王’萬歲!萬萬歲!”的山呼聲響徹云霄。

挑頭喊出“漢王”萬歲的有可能不是普通老百姓,應該是黃四方、李三娘子等等安排的旗衛,但是響應者成千上萬卻不是制造的假象。

冰火兩重天,跟廣渠門外熱火朝天截然不同,紫禁城內死氣沉沉,太監、宮女知道皇帝心情很糟,一個個小心翼翼,連大氣都不敢出。

“漢王”來到廣渠門外的消息東廠、錦衣衛當然會向皇帝如實回稟,可是崇禎卻是束手無策,唯有自己在御書房亂轉,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漢堡”的修建已經完成,用不著十萬將士駐防,常駐一個甲種營、三個千戶衛所軍足以應對突發事件。

黃漢沒有在“漢堡”駐扎而是堂而皇之進入內城入住“漢王”府,說實話,王府建成后,黃漢從來沒有見到過,更加談不上入住。

“漢堡”內學校、醫院、商業街、衙門、城隍廟、道觀、寺院、兵營等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

還建造了許多獨門獨院的小樓類似于后世的小別墅,這些帶衛生間、自來水的豪宅一部分作為賞賜給予立功將士們居住,一部分公開銷售,價高者得。

“漢堡”城內有好房子賣的消息早在六七月份就放出去了,這兩個月前去看房、參觀的達官貴人、富賈豪商多不勝數。

最后,所有人都得出了結論,有如此堅固的城堡還有“紅旗軍”長期駐守定然堅不可摧,繳納定金簽訂購房合同者不知凡幾。

在沒有達到交付條件之前,“漢堡”內的待售的民居已經銷售一空。

黃漢進入京師外城的第一天,京師內城、外城的城門正式宣告全部由“紅旗軍”接管。

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原大明守軍很配合,都樂滋滋等著“漢王”收編,即便有幾個腦筋不轉彎的將佐想要反抗也是無濟于事,手底下的兵根本不聽指揮。

去年年底和今年春天、夏天陸陸續續有三萬人馬來到京師,這一次又率領足十萬將士們歸來,哪里用得著在京畿之地駐防十幾萬大軍?

黃漢只留下了親衛營和憨子、楊大年的直屬營,加上再次擴充的不夜城警衛和“漢堡”駐軍,人數達到三萬余,其余人馬兵分五路往黃河防線開拔。

京營人馬的精銳在黃河防線,京城包括周邊駐扎的京營兵丁質量差強人意。

即便如此,“紅旗軍”將士們還是挑選了足兩萬瞧上去比較強壯的青壯年,給他們發放了十二塊銀幣、六石麥子作為安家費,讓他們作為輔兵一同南下。

知道跟著“紅旗軍”干不會吃虧,更加知道“紅旗軍”戰無不勝。

被選上的京營兵丁根本不抵觸,有一部分青壯年甚至于認為終于等來了機會,期望能夠成為“紅旗軍”正兵立功升職光宗耀祖。

這兩年,高迎祥、李自成等等流寇們的日子過得不錯。

他們在陜西、河南的屯田卓有成效,如今自認為兵強馬壯,頭目們早就不滿足于經過商洛山互相聯系,潼關已然成為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名義上是“紅旗軍”協防鄖陽,其實是喧賓奪主,早就成為了鄖陽轄區十幾個州縣的號令發布者。

知道沒有“紅旗軍”鄖陽肯定守不住,巡撫苗胙土位置擺的正很聽話,馬福臨也不刻意為難他。

潼關被“紅旗軍”實際控制,如果再嚴防死守商洛山區,肯定能夠把陜西、河南之間的聯系掐斷。

流寇不是傻子,也不是紙糊的,當然不能忍受。

介于崇禎十二年的首要任務是平遼,大量內地“紅旗軍”被抽調出關參戰,內地的戰略任務是守住既得利益,不刺激流寇來拼命。

因此馬福臨只是守穩鄖陽,阻絕流寇往南、往東禍害,根本不往西北方向的商洛山里去,坐視陜西、河南流寇通過商洛山往來。

由于“漢王”號召以消滅建奴為首要任務,內地營伍要盡可能輸送騎兵出關參戰多多益善,馬福臨、何勇慶、黃惠武、谷如山、趙坤、王瑸等等當然積極響應。

內地將領基本上竭盡所能了,營伍里只留下了必須滿足探報、傳達命令的少量騎兵,其余人馬都出關集訓,最后參與了平遼大戰。

歸根結底還是騎兵難練,哪怕是何勇慶這樣的騎戰狂人面對新兵蛋子也是束手無策,因此內地營伍其他兵種都不缺,騎兵缺額嚴重。

駐防潼關的何勇慶、黃惠武坑蒙拐騙偷全用上了,倆人甚至于冒險只帶著十幾個騎兵牽著馬爬山涉水深入商洛山中尋找被打散落草為寇的前明軍騎兵。

功夫不負有心人,將近兩年時間過去了,何勇慶又組建了一個騎兵千總,只不過只有一個把總具備騎戰技能,其余兩個把總只能做到騎馬轉場,下馬作戰。

妙書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