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歷二年,秋。
皇帝林諾命盧俊義為統帥,岳飛為副將,林沖、關勝、秦明、呼延灼等五虎將盡皆從各地被征兆而回,共調集精銳騎兵十萬,普通步卒五萬,共計大軍十五萬,出征燕云十六州。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出征,是因為今年北方地區算是風調雨順,雨量合適的不能再合適,再加上陽光適宜,氣候溫潤,使得大乾國乃至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地界,稻谷長勢喜人,漫山遍野黃澄澄一片,猶如撒了遍地黃金。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林諾準備一舉拿下這片被遼國占據了百年的寶地,當然,順便幫此地的百姓們,把糧食也收一下。
畢竟以后征伐遼國的軍糧,有一大半恐怕要從這里囤積了。
燕州。
遼軍駐扎在此地的軍隊,大部分早已被征召而回,如大乾國朝臣所預料一般,遼國朝廷已經放棄了對燕云十六州的防御,大部分兵馬,放在了遼國都城附近拱衛王都。
“快點,乾國的兵馬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打來,趕緊多收點糧食,咱們抓緊離開!”
燕州城周邊方圓五十里內,一隊隊的遼軍在監督著百姓們搶收秋糧,他們是朝廷留在燕州的最后一批軍隊,人數已不足萬人,留下的任務,便是在大乾國出兵前,多收集點糧食。
對于遼國來說,今年當真是多事之秋。
為了順利滅掉金國,遼國派出使臣,想要與宋朝聯盟,為了表達誠意,遼國甚至出兵十萬,準備先替宋朝剿滅了叛亂的大乾國。
可惜,大軍才剛出燕州,連大乾國地界都沒有踏入。十萬遼軍,便被之前看不起眼的所謂大乾國,摧枯拉朽的一舉擊潰,幾乎全軍覆滅,逃回遼國地界的,甚至不足萬人。
這也就罷了,畢竟此次出征乾國的,并非遼國精銳軍隊,失敗也并非難以接受,真正令他們覺得難受的,是今年春季,有惡魔從草原一路而來,轉戰千里,以一人之力徹底擊潰了遼國從各地征調的十萬精銳大軍。
而偏偏,那說出名號能令小兒止啼的惡魔,卻是大乾國的開國皇帝,林諾。
接連兩次大敗,而且還是那種令人徹底失去了斗志的敗仗,使得遼國上至皇帝,下旨普通百姓,都對于那所謂的大乾國,產生了畏懼心理。
在林諾明確的表示出要收復燕云地界后,遼國君臣經過多次商議,最終還是決定,與其被人各個擊破,不如將兵力調回。
在遼國看來,乾國屬于外患,而金國,則是內亂,百官在多次爭議之后,最終選擇了‘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
在遼國君臣看來,大乾國畢竟立國時間不久,占據燕云十六州后,一兩年內估計很難能徹底消化這塊面積龐大的領土,而這段寶貴的時間,便可以使得遼國聚集優勢兵力,一舉滅掉金國那個心腹大患。
說起來,遼國這個戰略部署并沒有錯,只是,他們低估了林諾對于天下一統的決心。
秋高氣爽,艷陽高照,遼國近萬士兵,在將領耶律楚材的率領下,監督著十數萬百姓,在瘋狂的搶收著糧食。
這批糧食,將會是遼國征伐金國的軍糧,無比重要,絕對不能有誤。
而且根據遼國在大乾國內傳來的消息,乾國如今也正忙著秋收,暫時沒有出兵的打算,在耶律楚材看來,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只是,這一日,就在耶律楚材感覺糧食收割的已經差不多,這兩日便準備撤退時,忽然就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
“大乾騎兵來了,敵襲,敵襲!”
三騎負責哨探的斥候拼命的吹著嘴里的哨子提醒正在收割稻谷的百姓以及監督此事的軍士,一面揮動馬鞭,瘋狂的想要逃竄。
咻!咻!咻!
箭雨傾盆而下,霎時間,那三個遼國斥候便被箭雨所覆蓋,徹底沒了聲息。
轟轟轟!
地面在不斷的震動,轟鳴聲、馬蹄聲不斷從遠處響起,在耶律楚材震驚的眼眸中,一支如同黑色潮水組成的洪流,正瘋狂的向著燕州城外席卷而來。
那是一支身穿黑色戰甲,手持長槍,身背弓弩的精銳騎兵,連身下的戰馬,都是純黑色一片,放眼望去,竟然找不到其他的顏色。
在這支如汪洋大海令人恐懼的騎兵群中,有兩根大旗分外耀眼。
“乾”、“岳”
“快逃啊!”
眼見大戰即將開始,百姓們頓時亂作一團,各種糟雜的呼喊聲響徹田野,男女老少紛紛丟下手里的鐮刀,扔掉肩上的背簍,棄掉剛剛收割的莊稼,一窩蜂般向著燕州城方向逃去。
“該死,那些探子傳來的消息,不是說大乾暫時沒有出兵打算嗎?這支騎兵是從哪來的?”
耶律楚材怒罵一聲,也來不及管那些四處逃竄的百姓,甚至連被丟在田野中的數十萬石糧食,也顧不得收拾,一聲令下,直接在護衛們的護送下,騎乘戰馬向著北方逃去。
耶律楚材心里焦急,軍糧是收集不了了,能不能保得住小命,現在都很難說呢。
咻咻咻!
遠處,再次有一波箭雨襲來,成千上萬支弓弩落下,當場將一些逃跑不及時的遼國士兵射死當場,駭的耶律楚材頭也不敢回,瘋狂的逃竄離開。
“不必追擊,收拾戰利品,我們此次的目的,是軍糧!”
對于逃走的遼軍,這支大乾騎兵并未追擊,而是列陣與燕州城前,在為首將領的指揮下,一部分入城駐守,一部分開始向著城內運送糧食,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
“岳將軍,運送軍糧的事情吾等指揮即可,還請您先入城主持大局!”
說話之人,手持方天畫戟,乃是備受林諾期待的小溫侯呂方,此次大軍出征,他被分派在了岳飛麾下為將。
同樣一身黑色戰甲的岳飛,將頭盔摘下,神色肅穆的點了點頭,隨后率領千余名騎兵,進入了燕州城內。
昨日這座古老的城池還屬于遼國領地,而今日,則是被納入了大乾朝領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