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竊聽系統  241 蝗蟲倒霉了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崇禎竊聽系統 | 叫天   作者:叫天  書名:崇禎竊聽系統  更新時間:2019-06-01
 
步軍到了之后,崇禎皇帝就沒有再親手去撲殺蝗蟲了,要不然,年紀一大把的三邊總督鄭崇儉怎么辦,也得去撲殺蝗蟲,累不死他!可要是不去撲殺,皇上都在撲殺了,你身為臣子的好意思站著看?

拍拍雙手,抹了一把汗,崇禎皇帝笑著對鄭崇儉說道:“等都撲殺完了,就吃了這蝗蟲,好歹都是蛋白質豐富的,可以補充下營養!”

說完之后,看到鄭崇儉有點愕然的樣子,他才想起這個“蛋白質”的詞,讓他聽不懂,就連忙改口說道:“螞蟻雖小也是肉,這蝗蟲不管怎么樣,總比螞蟻要大多了,不是么!”

聽到這話,鄭崇儉才算聽懂了,露出一個勉為其難的笑容道:“陛下說得在理,吃這蝗蟲,總好過吃草皮樹根,吃觀音土了!”

這次蝗災之后,因為及時撲殺,至少其他地方可以免遭蝗災,但至少這涇陽,在收成上影響就非常大了。哪怕有蝗蟲可以吃,可就這點吃食,也吃不了幾天的。

一說到這個事情上,崇禎皇帝的表情就嚴肅了。他抬頭環視漫山遍野,到處都是大明將士和涇陽百姓在撲殺蝗蟲的身影,有點嚴肅地說道:“涇陽這邊,該救災就一定要救災,其他地方如果不能及時撥糧食過來的話,就實行臨時管制,所有鄉紳的糧食,全部都要拿出來,管控著涇陽口糧,爭取做到不餓死一個人。對于那些開明的鄉紳,官府可以給予獎勵,貢獻出來的糧食,等時候再補回去。可要是有人不長眼,藏著糧食不肯拿出來的,可以抓典型,狠狠地辦他一個。聽明白了么?”

“微臣明白,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鄭崇儉聽了,連忙點頭答應道。

如果要餓死人,那就會給了流賊作亂的基礎。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說,如果能不餓死人,自然是要盡量不餓死人了。至于那些鄉紳是否有意見,就不重要了。皇上發話,難道這些鄉紳的勢力,還能大過皇帝去?

他們正在說著話時,忽然有快馬飛騎而來,鄭崇儉轉頭看了,便對崇禎皇帝說道:“應該是西安府過來的信使。”

果不其然,來得就是西安知府派過來的信使,是過來稟告兩個情況的。

第一個情況,是輔臣張國維快馬從京師趕來,剛剛到達西安府了。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消息,很是欣慰。算算時間,應該是張國維接到旨意之后,就沒有絲毫耽擱,一路快馬加鞭趕路而來的。

大旱,蝗災,這些事情必須要及時得到處理,要不然,陜西這邊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賊亂,很可能就會死灰復燃。也只有讓老百姓有口飯吃了,這里還是邊軍重兵集結之地,才不會再出亂子。

因此,崇禎皇帝傳旨給張國維,讓他休息之后,盡快勘察陜西災情,然后大力興修水利,剛好也可以讓災民,比如涇陽百姓以工代賑,算是一舉兩得。

信使稟告得第二個情況,是有關流賊李自成所部的。說這李自成喊著“均田免賦”,還開倉放糧,很是收買民心,勢力發展很快。商洛山附近的百姓,都心向流賊,雖然李自成所部已經躥入河南,可留在陜西的這一小部分,如今又有發展壯大之勢。如果不及時加以剿滅,怕是賊亂會愈演愈烈,影響其他地方。

這就是李自成所部的可怕之處了!崇禎皇帝心中想著,不過好在李自成才剛剛躥出商洛山,要是再晚個兩年,任由他發展,那就真得非常難對付了!

想著這個,忽然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匆匆過來稟告說:“陛下,末將查了下,確實是有人傳言拜蝗神會有用,說很多地方擺了蝗神,蝗蟲就飛走了。另外也有人說,其他地方有地方官組織撲殺蝗蟲,結果被御史彈劾,然后丟官獲罪了!”

說話間,他帶著一點不屑。因為他是知道的,根本就沒有地方官組織撲殺蝗蟲而獲罪,這根本就是個謠言!說完之后,他又補充奏道:“陛下只要給末將一點時間,末將一定把傳謠言的人給揪出來!”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忽然眼睛一亮。還用揪出來么?費那么大的勁干什么,不需要去揪。

因此,他直接就對李若璉交代道:“時間緊迫,此事無需再查,你去找涇陽縣令,讓他發個告示,就說這是流賊傳播的謠言,朕就在這里,根本就沒有官員為此受到處罰,反而是那種不作為,任憑蝗蟲成災的,才是朕要處罰的對象!呵呵,所謂拜蝗神,等他們都拜完了,蝗蟲早已吃光了一切,當然是飛走了。這一切,都是謊言,讓百姓認清流賊的真面目,切勿相信!”

李若璉一聽,稍微吃了一驚。他以為皇上又是通過那神出鬼沒的消息來源,獲得了這個消息。因此,沒有絲毫懷疑,立刻遵旨而行。

事實上,崇禎皇帝當然不知道真相如何,有可能是好事之徒,或者居心叵測之人傳得謠言,也可能真得是流賊當中的一些人傳得留言。

對于他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百姓知道如何正確地應對蝗災,也不要去相信流言,順便知道流賊是看不得他們好的,巴不得他們沒吃的,才會迫使他們加入流賊的隊伍作亂!

鄭崇儉在邊上聽著這些對話,心中不由得詫異。這其中的道道,他稍微一想就想出來,也是因此,他更是佩服皇上,沒想到皇上竟然這么快就出手對付流賊了。這心思之敏捷,手段之高明,相信沒有多少以前的大明皇帝能比得上。

等這事之后,皇上親自參與撲殺蝗蟲的事跡,會由涇陽百姓這邊傳開。如此鮮明的對比,百姓們自然知道,皇上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而那些流賊,原本就是個禍害,現在也一樣是個禍害!

他正在想著,卻見崇禎皇帝又轉頭過來,對他說道:“朕記得《農政全書》上有記載預防和滅蝗的方法,說起來,這《農政全書》確實是個寶啊,朕以為,每個地方主政官員都要了解才行。可以不深究,但至少要知道書上所寫的大概內容!”

說到這里,崇禎皇帝又感慨道:“要真是做到這一點了,這些拜蝗神什么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鄭崇儉一聽,連連點頭。之前的時候,他聽說皇上因為《農政全書》而專門新設農司,好奇之下就托人求購了一套。因此他知道皇上所言非虛。

不管如何,歷朝歷代,都是以農耕為本,有關農學方面的書,也不是沒有過。比如《齊民要術》,還有前朝的《農書》,都是,不過這些書籍基本上都是農耕上的具體細節。但是,這本《農政全書》卻不全是。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農政思想的闡述,另外一個部分才是農耕的具體細節。

如果說當官的,對于《齊民要術》和《農書》之類書籍,都去了解的話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可這《農政全書》,卻是非常適合主政一方的官員去讀了。就比如說《農政全書》中的荒政一目,就有十八卷之多,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饑的植物達到了四百一十四種。

要是涇陽縣令讀了這《農政全書》,至少知道在蝗災之后,該如何去補救,又該如何讓百姓活命。

想著這些,鄭崇儉的臉色嚴肅起來,認真地回奏道:“微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此套《農政全書》,確實該讓親民官都能知悉!”

聽到鄭崇儉也這么說,崇禎皇帝想了一會,便有了決定,當即讓人擬旨,對于目前全天下的大明主政官員,也就是縣令、知府、知州等等這些,必須人手一套進行熟讀。另外,吏部這邊,但凡有新的地方官外放,就必須要先行考核,內容就是這《農政全書》上的知識。考核要是不合格,不得外放地方主政官員。

雖然這事好像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畢竟外放官員就算考試不及格,可知道有這本書,回頭用到的時候去查查,也是可以的。但是,崇禎皇帝就是要這么做,就是要讓那些親民官都知道他非常重視這《農政全書》,熟讀這書,是他的基本要求!

處理完了這個政務,天色已經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火紅一片,這也就是說,明天肯定又是一個晴天。

有了大軍加入撲殺蝗蟲,等到這傍晚時分時,基本上也撲殺得七七八八了。雖然田間地頭肯定還有一些漏網的,但僅靠涇陽百姓,也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完成。

經過這一次的“并肩戰斗”,隨處可見涇陽百姓和大明將士在笑著交談。各地的方言,可能說得不是很懂,于是,手腳并用的解釋。讓人一看,這軍民之情,就簡直猶如兄弟之情一般了。

鄭崇儉暗自掃視著這一切,心中滿滿地都是欣慰。他身為三邊總督,在這流賊禍亂之始的地方,自然知道軍民的關系有多糟糕。可眼下看到的這一切,讓他相信,至少涇陽百姓,基本上都不可能有反意,會堅定地站在官軍這一邊。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涇陽縣令帶著涇陽鄉紳匆匆趕來御駕所在,一臉的汗水,官服都貼在身上了,奏請皇帝并天子勁旅入城歇息。

看到涇陽縣令的這個樣子,知道他也是勞累了一天,對他的憤怒之意少了很多。加上剛好又可以利用之前的事情,來對沖李自成所部的影響,因此他便淡淡地說道:“入城就不必了,百姓都累了一天,都回去休息吧。朕和將士們就在這城外扎營便是。”

說實話,對于皇帝進城休息,這些涇陽人其實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對于這么多軍隊入城,他們還是頭疼的。小小涇陽,這么多軍隊,怎么安排?睡大街總不好吧,睡民房?可就算所有百姓把房子都騰出來,怕也不夠吧?光是那么多戰馬,都不知道怎么安排啊!

此時聽了皇帝的話,這些涇陽鄉紳,不由得都為皇帝這么體諒涇陽百姓而多了一分感動。加上之前皇帝甚至還親自為涇陽去撲殺蝗蟲,他們對皇帝的感激之情,就更是溢于言表了。

他們正想說什么時,崇禎皇帝卻已經先開口了,告誡涇陽縣令,對于這次蝗災,一定要好好善后,否則決不輕饒。

涇陽縣令知道皇帝不會再處罰自己,不由得心中安慰的同時,又連忙保證,以后一定格盡職守,當好這個父母官。

聊完了這個嚴肅的話題,崇禎皇帝便露出一絲微笑道:“朕領軍南下平定賊亂,不能久待。這樣好了,就用隨軍攜帶的軍糧和涇陽百姓換撲殺的蝗蟲如何?”

一聽這話,涇陽縣令和那些鄉紳頓時大喜。要知道,剛才撲殺的時候,很多蝗蟲都是挖坑,掃進去之后活埋處理掉的。可如今要是能換糧食,那至少能挽回很多損失了。

因此,涇陽縣令連忙答應,然后和那些鄉紳一起,趕緊回去通告這個消息。

崇禎皇帝看著他們離去,微笑著轉頭對鄭崇儉和李若璉,以及已經回到他身邊的賀人龍和吳三桂等人說道:“今晚,朕就請諸位愛卿吃一頓蝗蟲宴!相信朕,這味道絕對不錯!”

在后世的時候,不少地方都有蝗蟲的美食。崇禎皇帝曾經在旅游的時候,就吃過一次。

大明將士開始扎營,這些都不用崇禎皇帝操心,一麻袋一麻袋的蝗蟲,扛到軍營這邊來換糧食,也不用崇禎皇帝操心。此時的他,就讓人挑選了一些蝗蟲,開始了蝗蟲宴。

一種做法是:將蝗蟲倒入滾燙的水中,扣鍋蓋,加大火勢,螞蚱由綠黃色變成棕色后,便撈出來進行晾曬,并摘去翅膀、刺腳。時間有限之下,自然就不是晾曬了,而是烘干,然后油煎炸,那香味,讓等候著的文官武將們,甚至連崇禎皇帝自己,都不由得很想立刻嘗上一嘗了。

再一種做法,是將蝗蟲去翅腿,穿簽子上以碳火慢烤,烤時蝗蟲上要刷勻食用油,以保證烤出的蝗蟲外焦里嫩。然后再撒上少許孜然粉,鹽之類的佐料等。這香氣之撲鼻,比起之前油煎還要讓人垂涎三尺。

當然了,這些事情都不是崇禎皇帝親手去做的,而是他講述之后,自有軍中老手去操作,而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旁觀。

夜色漸深,滿天的夜空中,星星耀眼可見。御駕所在的香氣,飄向四周,讓所有將士都不由得心生向往,皇上那做得蝗蟲宴,似乎非常好吃啊!

當然了,軍卒這邊的蝗蟲處理,就沒有這么講究了。

等到快要做好之時,崇禎皇帝甚至還讓人傳來涇陽縣令,以及幾個積極做事的鄉紳,讓他們一起食用這蝗蟲宴。

當然了,崇禎皇帝先動筷子,每種嘗一口,每吃一種,他就露出很享受的樣子,連道美味。

他的這話,頓時引來不少“咕嚕”聲。卻是在座的文官武將們,忙碌了一天,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還被皇帝這么誘惑,簡直是有點急不可耐了。

等到皇帝讓他們嘗了之后,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文官還好一點,還講究點吃相。武將們,比如賀人龍等人,那吃相,就沒法看了。不過就算一邊吃,還在一邊連聲贊道:“好吃,好吃!”

事實上,這個時候,就算再難吃的東西,他們也會覺得香!

在這之后,在場的不少人回憶起這一夜的美食,一個個都非常地懷念。他們也私自再去做過一樣的蝗蟲宴,可是,卻再也沒有記憶中的美味。當然,他們是把這個區別歸結為皇帝的御廚手藝好的原因。

這個事情傳開之后,可以說人人仿效。皇上都吃的蝗蟲宴啊,又有那么多人稱贊那蝗蟲宴的好吃,要是自己不吃上一吃,嘗嘗那蝗蟲宴的味道,就實在太讓人遺憾了!

就這么著,有了皇帝的示范效應,大明境內地蝗災,就再也沒有歷史上那么大的影響了。

除了預防得當,很少再有發生蝗災之外,還有很多富戶,一聽說有蝗蟲成群出現,就會立刻懸賞求購蝗蟲,吃上一頓盼望中的蝗蟲宴。

這一點,其實崇禎皇帝早就料到了,所以他才會在當時邀請了涇陽縣令和鄉紳一起吃蝗蟲宴,就是想讓這個消息傳得更快一點。

不過有一點,卻是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

在他走之后,涇陽百姓為了紀念皇帝親臨涇陽這事,在他撲殺蝗蟲的地方和吃蝗蟲宴的地方,都立了碑來紀念。由此,又帶動了大明的文人墨客,只要有途徑附近的,都會跑來一觀,紀念皇上當年在這里的往事,并且往往還會賦詩幾首。最終,這里就成了涇陽的旅游勝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