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竊聽系統  422 皇太極的懊悔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崇禎竊聽系統 | 叫天   作者:叫天  書名:崇禎竊聽系統  更新時間:2019-08-31
 
過完年之后,大雪的原因,崇禎皇帝一直到二月份,才凱旋回京,隨駕的除原本的御馬監轄下三大營之后,還有歸化城之戰立下軍功的新京營軍卒。

大明京營的兵力,在開國之后的幾個時期,是有四十來萬人馬的。但土木堡之變,四十萬京營精銳全軍覆沒。新設京營為十五萬人,在英宗復辟之后,又增為二十三萬人。

等到明武宗繼位時,京營兵力又只剩下了六萬多人而已。于是,正德皇帝召邊軍入京,在冊共達三十八萬人,實際上只有十四萬,而精銳就只有兩萬人馬。

等到嘉靖朝俺答汗入寇京畿之地時,京營人馬是五六萬人。嘉靖皇帝因此整軍,從各地選了四萬精銳入京。

崇禎年間,京營已經完全不能打仗,平時出操的,就只有一兩百人而已,就這,沒到黃昏人就散完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十八年李自成進攻京師的時候,能守城的京營兵卒就只有三千人左右,這又如何能守得住這么大的京師!

而如今,崇禎皇帝從秦晉兩地的邊軍中,抽調了有功將士共六萬人進京。不是說,選不出精銳來了,而是崇禎皇帝口袋里的錢不多,這個人數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軍隊,要想是精銳之軍,訓練不可少,精良軍械不可少,凡是和精銳軍隊有關的帳要是算起來,那絕對是花錢如流水。

“養不起啊!”崇禎皇帝心中感慨地說道。

這還是走精兵路線,不要看好像花費很多。但一旦用了,能打勝仗,那就是賺的。否則的話,養再多的兵又有何用?派出去打仗,打個敗仗的話,養兵的花費都是打了水漂不說,還會喪權辱國。

在回京師的路上,崇禎皇帝又自己算了下這次出征的成本。

雖然戰事打贏了,有不少戰利品,比如幾萬匹馬,還有無數地牛羊肉等等,但還是沒法彌補這次出征的錢糧消耗,至少在崇禎皇帝看來,他以為會賺或者持平的,到頭來還是差了點。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一次離京師遠,又沒法速戰速決,消耗就特別大。萬歷三大征,耗空了國庫,也不是隨便說說的。打仗,特別是明軍依賴火器的,就更是耗錢。

不過,要是算上這次勝仗所帶來的其他東西,那絕對是賺的。

秦晉兩地百姓能安居樂業,不再受兵災,那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就會遠超以前。

還有河套平原這塊肥地,可以說大明已經吃下了一半。要不了幾年,就會是大明的了。

還有殲滅了一萬多建虜,對遼東建虜又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這么削弱幾次下來,遼東建虜的軍事實力就會被大大削弱,等到他日收復遼東的時候,就會省很多力氣了。

另外,就更不用說崇禎皇帝自己的威望,隨著戰事的勝利,也是越來越高;大明的民心、軍心在勝仗的滋潤下,也都往好的方面發展;而建虜那邊,必然也會受到影響;草原上的蒙古部族,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如此種種,這一仗就不能只看錢糧來衡量了。

想完了這些事情,崇禎皇帝便又開始關注起竊聽系統中的消息。他發現,去年被濟爾哈朗派回遼東的那個西林覺羅已經到了沈陽,正在面見皇太極。

“什么?”皇太極聽完了西林覺羅的稟告,不由得詫異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盯著他問道,“明國皇帝親自領軍正在榆林鎮,想要討伐歸化城?”

沒有了晉商的消息來源,又有山海關扼守住通往遼東的陸路,建虜的水師又全軍覆沒,海上都是大明水師的天下,因此,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去了秦地,這么大的事情,皇太極卻無從得知。

西林覺羅一聽,便再次擇重要的消息又說了一遍。

皇太極在問出來之后,其實已經明白,西林覺羅是不可能拿這種事情騙自己的。于是,在西林覺羅再次說話的當口,他心中就猶如有猴子撓癢一般,心急,心慌,心癢,一時想不好,就索性繞過御案,就在崇政殿內來回走動了起來。

明國皇帝竟然領著他最精銳的御林軍去了秦地,那自己這邊到底怎么做,才能讓大清收獲最大的好處?

第一時間,皇太極想到的念頭,是立刻派出精銳,趕赴歸化城,把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御林軍都殲滅在草原上,此乃上策,對大清也是最有利的。

只要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御林軍被大清消滅,那明國就還是以前那個明國,可以隨便大清軍隊縱橫馳騁,獲取想要的人口物資,壯大大清的實力。

但是,歸化城離遼東太遠了,如果派軍趕過去的話,戰事估計都已經打完了吧?就算沒有打完,皇太極心中也還有另外一個隱憂。

就是他不知道大清國內還有多少錦衣衛密探,或者心向明國的。出兵歸化城,兵少了,沒用;兵多了,消息肯定會走漏;明國皇帝要是知道大清軍隊增援了,絕對會縮回去的,搞不好,還會傳令關寧軍和東江軍侵襲遼東腹地。真要這樣的話,大清根基搞不好就會危險。

想著這些,皇太極就排除了這個想法。

那就按照濟爾哈朗的建議,立刻出兵京畿之地。如今的京畿之地,沒有了明國那精銳的御林軍,留守的兵力肯定不敢和大清交戰,也就能和以前一樣開始掠奪人口物資?

想到這里,皇太極忽然懊惱地一拍自己的腦門,顯然很是頭疼。

真要是這樣的話,他肯定肯定,盧象升的東江軍絕對會侵襲遼東腹地。之前的消息已經證實,東江軍有兩千騎軍,有戰馬的代步,來去如風,整個遼東腹地都不安全了。

平壤之戰,已經證明了這支新東江軍的戰力,絕對是非常彪悍的,可以和大清的精銳相抗衡的。如果大清主力離開遼東,只靠一小部分精銳留守的話,遼東那么大,皇太極都難以想象被這支東江騎軍肆虐之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此時的皇太極,真得是非常地恨當初為什么不把平壤打下來,滅掉那支東江軍再回師遼東呢!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還是八百里加急,都是被那些不知輕重的東西給催得!

要是沒有了那支東江軍,那大清也不會如此被動,幾乎就沒有多余的選擇。

這兩個策略,看來都不可行。那么,要想好好地利用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御林軍遠離京師的機會,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朝鮮那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上一次沒能滅了它,這一次就一定要滅了它,順便,看看能不能還有機會,把東江軍這個禍害給除了!反正明國皇帝和他的精銳御林軍不在,光靠現在的關寧軍,根本就不可能怎么樣大清這邊。

這么想著,皇太極便有了決定,立刻召集群臣商議討伐朝鮮一事。

上一次出兵朝鮮,雖然最終被騙回了遼東,但也不是沒有成功的,至少有一半的朝鮮國土,也就是朝鮮北部已經淪為焦土。這一次出兵朝鮮的話,這些地方也沒有必要浪費大清兵力。

一番決策下來,皇太極決定出動兩萬騎兵,對朝鮮漢城發動突襲,直接滅了朝鮮。

之前認為的順便看還能不能滅了東江軍,在范文程等人的分析下,覺得盧象升已經上了一次當,再上當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要是為了吸引盧象升領著東江軍去救援,那朝鮮戰事肯定不能速戰速決,那會拖到什么時候去就不知道了!

皇太極一直認為,國內還有錦衣衛密探的,要是時間拖長了,給了明國反應的機會,指不定還會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因此,他還是做了突襲漢城,速戰速決的決定。

還在山西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不是他不想救朝鮮,而是以大明目前的情況,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真得,不是不救,要有可能,崇禎皇帝還是會救的。

雖然凱旋之師都有近十萬人馬,如果不回京師,直接從山西去寧錦一線,也不是不可以。這么做的話,從時間上來算,應該能敢在建虜軍隊從朝鮮返回之前發動對遼東的攻勢。

但是,大軍已經出征半年,雖然是打了勝仗,可都已經成了疲憊之師,并且驃騎營也損失不少,如果不盡心休整直接又去攻打大明最強大的敵人,崇禎皇帝就沒把握了。

還有,雖然有十萬之眾,可有一半多是從各地邊鎮挑選出來的精銳,還沒有經過訓練磨合,又不是去打烏合之眾,可以就這么一擁而上。

另外,十萬大軍,這可不是小數目,相應的糧草籌集怎么辦?上一次五萬大軍不帶什么糧草,突然而至寧錦一線,就已經把那邊的存糧耗得七七八八了。這一次要是直接去寧錦那邊的話,就必須從其他地方籌集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才行。

最后,明軍現在有一半以上的兵力是用火器的。甚至可以說,不管是火藥鉛彈這些,就連其他消耗性軍需,也是需要補充的。并不是說,人過去了就可以的。

遼東建虜那邊,就算派出兩萬騎軍了,可留在遼東的軍力,卻還是不可忽視的。想要輕松打贏,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基于以上種種理由,崇禎皇帝才決定,這一次按兵不動,讓朝鮮獨自面對了。

不過經過這次的事情,還有以往的情況,崇禎皇帝感覺,和東江軍的聯絡實在太耽擱時間,必須改進措施才行。

反正在路上閑著也是閑著,他便傳來各路總兵、監軍等,商議一下對策。

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這些總兵、監軍,都認為要想快捷聯絡的話,可以利用飛鴿傳書。

不過在陸路上,還是八百里加急最為安全穩妥。從京師到登州這一段,就用八百里加急,然后從登州到旅順這種需要跨海的地方,就用飛鴿傳書。另外一個提議,就是京師這邊,八百里加急到天津,然后天津和旅順之間,就用飛鴿傳書。

這個飛鴿傳書,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也開始用于軍事上,不過這種方式并不穩妥。

首先,這種飛鴿必須要先經過訓練,并不是所有信鴿都有這本事。當然,在這個時候,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因為大明用信鴿的人,就有不少,自然都是會訓練的。

其次,信鴿飛天上,遇到老鷹之類的,萬一被抓了,或者是被獵人獵殺了,那樣都無法把消息送回去。這種情況,對于軍事上來說,卻是致命的。一個重要的消息傳出去,結果半路沒了,而這邊卻不知道,那就傻眼了。也因此,飛鴿傳書這種,一般也是有錢人家傳遞家書之類玩玩的。軍事上,也沒法進行普及。

不過,信鴿的這個缺陷,對于崇禎皇帝來說,卻是很好克服的。因為他有竊聽系統,能知道盧象升那邊到底有沒有收到消息。

由此,崇禎皇帝便拍板決定,調用專門的人力物力還組建這個通訊網絡。當然,為了以防萬一,老式的用船來傳遞消息,也還是要的。

崇禎皇帝不知道,信鴿通常為家鴿的一種,它的極限距離為3500公里歸巢,雖然它的平均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48公里,但是它每天只能飛大約5到8小時。這樣算下來的話信鴿每天最多只能飛384公里。

不過也算是誤打誤撞,天津到旅順的直線距離,差不多就是384公里左右,一天就能飛到了。這比用船來傳遞消息,都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當然了,這個通訊網絡的組建,還是需要一定時間,并不是一想就能有的。但崇禎皇帝用他的最大目的,也是為了以后光復遼東,而不是這一次去救朝鮮。

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五,崇禎皇帝領著軍隊,終于回到了京師。

在之前的時候,歸化之戰大捷的消息,就已經先派了信使回京師報捷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