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員港的外海上,密密麻麻的船影出現,最終慢慢地清晰起來。飄揚的大明旗幟,向所有看到這些戰船的人宣告,這是大明水師。
負責瞭望的荷蘭鬼子冷不丁地看到,頓時大驚,連忙敲響了報警的鑼聲。
“叮叮叮……”
這急促的報警聲音一響起,頓時就驚到了所有的荷蘭鬼子。臺灣荷蘭總督加龍那還顧得上和那些海商扯皮,立刻狂奔上了瞭望塔看情況。
這個時候,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估計有上百艘戰船就在岸炮射程之外,看得加龍的頭皮發麻,心中納悶,為什么明國水師來得那么快?該不會是那鄭成功見自己不去,就跑來興師問罪了吧?
他這么想著,手下的防備卻是不少,所有的手下都開始緊急戰備,嚴陣以待起來。
而此時,有一艘通訊船離開明國水師所在,往大員港而來。
就這,荷蘭人都嚇得夠嗆,一直到搞清楚那船的甲板上站著的,是他們何通事,才沒下令開火。
很快,何斌就到了加龍這里來了。
才一見面,加龍就立刻喝問道:“這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讓你好好應對的么,怎么就這么快打過來了?”
“總督大人,小人冤枉啊!”何斌一聽,立刻喊冤道,“小人過去,就是好好說話的,只是沒想到,明國的福建巡撫也派了人來,剛好是傳達了朝廷旨意,說我們這邊勾結倭寇和大明為敵,因此要剿滅我們。”
說到這里,他從懷里掏出一封信,呈給加龍說道:“總督大人,這是大明海防游擊給您的信!”
聽到這話,加龍立刻搶過這封信,拆開就想看是什么內容。
可是,等他拆開了,才回過神來,這是明國的文字,自己壓根就看不懂,于是,他只好又遞回給何斌要求道:“翻譯給我聽!”
何斌連忙答應一聲,假裝重新看了一遍之后,才對加龍說道:“這信中說,臺灣是大明自古以來的領土,一直生活著我們明人。先前給紅夷……”
說到這里,他連忙一指那封信道:“大人,這信上是這么寫的。”
這東方人一直叫他們紅夷,對于這點,加龍也不以為意,只是一揮手,讓何斌繼續說。
于是,何斌就繼續說道:“先前給紅夷暫時居住,不料爾等不但未念大明之厚恩,反而勾結倭寇和我大明為敵!爾等已非初犯,此事決不能再姑息。奉大明皇帝旨意,命爾等無條件投降,否則定殺不饒!”
加龍聽了,表情很是焦慮,不過也有疑心道:“怎么會這么巧呢?剛好明國朝廷就來旨意了?”
何斌聽了,立刻反問道:“總督大人,我們不是剛出港口就遇到了倭國過來的戰艦,不也是很巧么?原本那鄭成功是帶著水師和我們誓約之后就領兵北上的,也是好巧不巧的,剛好在這個時候來了圣旨!”
“……”加龍聽了,有點無語。好巧不巧的這個事情,還真是難說的。這個時候,他雖然還沒有全信,可都急得一頭包了,也沒有去細想。
于是,他就問何斌道:“要我無條件投降,那是做夢!你去告訴那鄭一官的兒子,有本事,就來打好了,剛好讓那毛頭小子嘗嘗我大炮的厲害!”
話雖然是這樣說,可他還是非常擔心的。在他原本的計劃之中,還要沉船到港口航道,阻止,至少也要減緩明軍進攻的速度才行。
這么想著,他就盯上了停在港口里面的那些商船。如今明國朝廷決定要開打,那這些商人顯然不可能再來貿易。既然這樣,那得罪也就得罪了。
不過眼下還不能動,只要等外面的明軍退去,要不然的話,里面亂了起來,外面的明軍趁機攻打的話,就會出大亂子的。
想著這個,加龍不由得又擔心起另外一座城,也就是赤嵌城的情況。備戰的軍令才傳過去,也不知道那邊情況怎么樣了?
他正這么想著,卻見何斌走了幾步,然后又轉身快步走了回來,然后,用非常詫異地表情對加龍說道:“總督大人,這港口外面的明軍戰船數目不對啊!”
“有什么不對?”加龍一聽,心中一緊,連忙問道。
何斌聽了,連忙解釋道:“小人之前看到明國的戰船有將近三百艘的,可如今看這港口外邊,好像最多也就一百艘左右。不知道剩下的明國戰船,是不是沒有過來?”
他之所以這么說得目的,就是要擺脫自身的嫌疑,另外,也是要留在這城里,伺機而動。
加龍一聽,頓時大吃一驚,心中立刻想到了一種可能性:明軍沖另外一個航道進攻了。
可是,那個航道壓根就不適合大船航行,明國戰船又怎么可能從那邊進攻呢?
他正想著,就看到有一手下,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跑過來,慌張地向他稟告道:“總督閣下,不好了,好多明國戰船從北航道開進臺江了。”
“什么?”加龍一聽,頓時大驚失色,連聲說道,“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啊!明軍不可能是小舟登陸吧,那樣能有多少人……”
他還在質疑,就被他的手下打斷了:“不是小舟,都是大船,大船能開進去的,總督閣下,如今正是漲潮的時候!”
一聽這話,加龍頓時如夢初醒,同時也嚇得大驚失色。按照剛才何通事所說,明國從北航道進來的就有兩百艘戰船左右,這兵力是足夠截斷兩座城的聯系。
想到這個可能,加龍就急了,立刻大聲喊道:“貝德爾,貝德爾在哪里?”
荷蘭軍隊的上尉貝德爾聽到加龍的喊聲,連忙跑過來道:“總督閣下,我已經在備戰了,決不讓明軍能攻進港口來……”
加龍聽都沒聽完,就立刻打斷他說道:“明軍從北航道進臺江了,你立刻帶領五百軍卒,前去阻擊明軍登陸,千萬不能讓明軍截斷了我們和赤嵌城的聯系。要是事不可為,就接應赤嵌城的描難實叮所部回來。”
貝德爾一聽,額頭立刻就冒汗了。沒想到不止是眼前的麻煩,原來還有更大的麻煩在等著他。
于是,他連忙答應一聲,就立刻點了五百荷蘭鬼子,就匆匆出城而去。
不要認為荷蘭鬼子狂妄,一直以來,在他們的印象中,東方人就只會仗著他們人多而已。平時他們都有一個認識,就是二十五個東方人合在一起也比不過一個荷蘭人。因此,派出了五百軍隊,就想著應該能打一打了。
在鄭成功的計劃中,就是兵分兩路,一路,大概一百艘戰船,光明正大地出現在大員港外面,吸引紅夷的注意;另外一路,大概兩百艘戰船,也就是主力趁著漲潮的機會,從鹿耳門進入臺江,截斷紅夷的互為犄角之勢,以達到各個擊破之目標。
不得不說,明軍這么大規模的進攻,不管怎么隱瞞都是瞞不過的。不但會被紅夷發現,也會被臺灣百姓發現。當然,這發現之后的心情就完全是兩回事了。
在臺江鹿耳門這邊有出沒的臺灣百姓,突然看到大規模的大明戰船駛入北江,并且有很多明軍將士從船上下來,登陸上岸,一看這個架勢,就是再笨的人,也知道明軍是來干什么的了。
于是,看到明軍道來的臺灣百姓,紛紛大喜過望,立刻狂奔而回,要把這個好消息帶回去給所有人知道。
而荷蘭軍隊上尉貝德爾領軍匆忙出了城,轉過一座小山,就看到了臺江上的無數大明旗幟,頓時,那冷汗就刷刷刷的下來了。形勢之緊張,是他這輩子遇到以來最為兇險的一次。
他連忙下令他的手下,以十二人為一排,疏開戰斗隊形放排槍,同時逼近上岸的明軍,企圖把明軍給趕回船上去。
按照他對東方土著的經驗,只要逼過去之后放上幾輪排槍,東方土著必定崩潰。
因此,他手握指揮刀,大聲喊話,鼓舞著他的手下要勇敢,只要靠近放槍,這些東方人必定會潰逃的。
他們的出現,明軍那邊自然也看到了。應對的法子,卻和原本歷史上有了很大的區別。
在原本的歷史上,前鎮將領陳澤率大部兵力從正面迎擊,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敵軍側后,夾擊荷蘭軍隊,從而取得勝利。
不過在這個位面,他們的統帥,是在京師待了好些年的鄭成功。要說對火器的熟悉程度,鄭成功自然是非常熟悉了。并且,他也知道火槍的優劣所在,而建虜對付明軍火槍的方法,確實是不錯的。因此,鄭成功在做計劃的時候,自然順手就借用了過來。
只見上岸的明軍并沒有立刻迎向荷蘭軍隊,反而是在岸邊進行集結,而后又從身后的船上運下東西,立刻組裝了起來。
而貝德爾這邊,正在保持著隊形前進著時,忽然看到明軍在搞什么動作,等看清楚之后,他立刻明白過來,這是干什么用的,頓時就有點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