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第421章 北伐五里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搶救大明朝 | 大羅羅   作者:大羅羅  書名:搶救大明朝  更新時間:2019-06-25
 
朱慈烺大軍的出動,竟然和他在大朝會上說的一樣快。北方的戰局似乎危急到了極點,已經容不得朱慈烺和崇禎在南京多呆一日了。大朝會次日,崇禎皇帝就在朱慈烺的催促下,就帶著十個愛妃離開了南京皇城,打著御駕親征的旗號渡江北上......北上了五里!

對!就是五里!

朱慈烺和崇禎皇帝在南京的龍江關碼頭一塊兒登上一艘蜈蚣船,到了江北碼頭,上岸后騎馬向北走了五里,就到了崇禎皇帝御駕親征的目的地——江北大營。

所謂的江北大營,其實就是一座大型棱堡。位于應天府下屬的江浦縣境內,和南京城隔江相望。城堡距離長江北岸碼頭僅僅只有五里地兒——都在紅夷大炮的火力覆蓋范圍內!

這座棱堡是南京閹黨之亂后,朱慈烺下令興建的。也是簡易棱堡的規格,不算八個突出的銃臺,城池的周長達到了3000步。城墻以圓木、泥土和沙包堆砌而成,外墻也呈斜面,高約一丈二尺。內部的空間很大,大約有一個多點平方公里。被分割成了宮城、校場、營房、庫房、官舍等五個區域。

早在朱慈烺保著崇禎皇帝抵達前,原本駐扎在南京城內的15團模范軍和10個沒有“模范化”的普通步兵團,就已經悄悄渡江,進駐了江北大營。

也就是說,在江北大營等候崇禎、朱慈烺父子的兵馬多達60000之眾,將整個江北大營塞得滿滿當當的......

當朱慈烺和崇禎在少量侍衛和凈軍的保護下抵達江北大營外的時候,60000大軍早就已經展開了一個個都團方陣,等候檢閱了。

“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戰無不勝!”

“大明太祖高皇帝再世......戰無不勝!”

震耳欲聾的口號聲響了起來,從江北大營,一直卷到了長江之畔。

江邊碼頭上還有數十艘水師戰船和數千水兵,戰船都靠岸停泊著,下了錨鏈,水兵們都在船舷一側列隊,聽見這歡呼之聲,也都張開喉嚨,山呼萬歲。

和朱慈烺一起抵達的崇禎皇帝也被眼前的大軍給驚得有點發呆。

他仔細打量著沿著寬闊的浦口官道展開隊列的士兵,一隊隊、一列列,全都展現出了集群雄壯的陣容。

隊伍極為嚴整!橫看一條線,豎看一條線,斜看......還是一條筆直的線條!

“997”和末位裁汰法看來是有效的,在軍官們發了瘋一樣的督促下,克難新軍步兵的陣列、行軍和紀律終于過關了!

列陣、行軍和紀律是克難新軍步兵的主要訓練科目——朱慈烺當然知道個人勇武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小。管他滿洲第幾勇士,在斑鳩腳火銃跟前,都是一堆爛肉。

在未來的二百年中,步兵主要是靠裝備(燧發槍、線膛槍)、紀律和陣型,以及同炮兵、騎兵的協同去戰勝敵人的。

所以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克難新軍訓練的重點,一直都是紀律、隊形和體能。

至于戰斗技巧,當然也得練,但是占比并不高,而且非常強調專精——也就是士兵要精通各自所在兵種的戰斗技巧,并不需要全能。

而如何讓克難新軍的十幾萬將士擁有合適的裝備,則讓朱慈烺在過去一年中傷透了腦筋。

他很清楚,造成明軍戰斗力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裝備水平低劣!

在明末時期的官軍當中,除了少數家丁能有一身好甲,幾樣趁手的兵刃,大部分的士兵頂多有一身爛甲,有幾件粗制濫造的兵器。根本比不了八旗漢軍,更別說裝備更加精良的八旗真滿洲了。

而造成明軍武器裝備低劣的主要原因,首先當然是沒錢。

其次則是明軍的軍工系統完全朽爛。而到了朱慈烺這個撫軍太子完全執政后,連完全朽爛的軍工體系都已經不存在了。

無論是工部管轄的軍器局,還是內府管轄的兵仗局,又或者是各邊鎮自辦的軍工(衛所理論上也有軍工),都沒有整體跟隨南遷,只有少數的工匠追隨——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工匠們又沒得什么好處,憑什么就跟隨朱慈烺?朱慈烺帶到南京的那些“義從工匠”,都是從天津衛拉來的,因為在兩次天津衛之戰中吃夠了流寇的苦痛才愿意跟隨的。

靠著這些工匠,朱慈烺也只能勉強把南京造炮局和南京火銃局支撐起來。不過這兩局的規模很小,產量有限,產品也非常單一。根本不足以支撐十幾萬大軍所需。

不得已之下,朱慈烺只好采取了一個在后世看來簡直發瘋一樣的軍械采購模式——承包采購!

也就是由大元帥府制定出各兵種所需器械的形制規格,然后下發(圖紙、規格要求和制作方法)給各團、營官長,再把所需要的經費也發給他們,由他們自行采購。

同時,拿到經費的團長、營長們也必須為器械的質量負責!

而器械準備情況,也列入了末位裁汰考核科目當中!

當然了,并不是所有的采購都會下放。比如火銃、火炮、火藥這一類在南京附近沒有形成大量供應的器械,就會由大元帥府負責采購——采購是通過十大皇商和葡萄牙商人洛佩斯進行的,大元帥府會向他們招標,然后簽訂采購合同,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但是大元帥府并不負責驗收,火銃、火炮、火藥的驗收,仍然由使用它們的團營軍官們負責。大元帥府則會派人對相關的團營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同樣列入末位裁汰考核......

而在所有下放采購權的裝具器械當中,最要緊的就是甲胄了。

對于甲胄采購,大元帥府定了三種規格,一是拼接半身板甲——這種板甲又稱板條甲,就是將條狀的鐵片鉚接在一起,做成板甲的樣子。在歐洲早就沒人這么干了,他們有水力鍛錘,很容易可以打出整塊的甲片。

但是在東亞這里,大家沒有這個條件,就只能湊合著用板條甲了,隔壁日本的戰國末期常見的板扎胴就是這種板條甲。

而朱慈烺的大元帥府提出的拼接半身板甲的規格,可比日本的板扎胴堅固多了。

這是因為大明這邊由有一個十七世紀的東方冶鐵中心佛山,可以大量生產出用來拼接板甲的條狀鐵片!

南直隸這邊的鐵匠只需要將這些條狀鐵片鉚接起來,就能做出半身板甲的主要部分了。

第二種甲胄規格是拼接胸甲,就是半幅拼接半身板甲,只有正面部分,沒有背后部分。這么個“偷工減料”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減輕重量。

拼接胸甲是給輕騎兵用的。一副胸甲,一頂八瓣鐵皮帽,一副護臂甲,一副拼接板條裙甲,就構成了明軍輕騎兵的甲胄,總重也就十幾斤。

第三種甲胄規格則是布面鐵甲,就是把鐵片鉚在步衣的內里,從外面看就是一件布滿鐵釘屁股的步甲。這是明軍最常用的甲胄,防護能力也不比拼接半身板甲弱,價格其實也差不多,缺點就是比較重......只是東南一帶比較容易得到鐵片,而不易得到鐵板條,所以朱慈烺就把布面鐵甲也列入了甲胄規格當中。

至于買什么樣的甲,除了輕騎兵營之外,都可以自行決定。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