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印度帖木兒帝國出錢支持奧斯曼帝國打下維也納可不容易,至少不是妮莎公主的一兩封信就能辦成的。
她的信只能讓奧朗則布知道天朝帝國的那位“世界征服者”變慫了,在印度洋上遭遇了法國、尼德蘭、大順的聯合阻擊后,選擇了退守海峽,而不是大舉西進。所以奧朗則布不能指望讓大明和法蘭西、尼德蘭、大順來個四敗俱傷了。
既然沒有“四敗俱傷”,那么天竺帖木兒帝國就慘了,得讓法國、尼德蘭、大順等三家群毆了。而且印度人又有“迎新主”的習慣,好像只要新主不是印度本土的,誰來都行啊!
這回一下來了三個,法蘭西的“朕即國家”、尼德蘭的“金錢萬能”、大順的“造不如買、買不如搶”,總會有一個路數是適合印度勞動人民的。
所以奧朗則布必須得緊張起來,得盡一切努力來確保他的印度大帝國不會被人搶走!
支持和聯合奧斯曼帝國去推平奧地利,終結那個既不是羅馬,也不神圣的神圣羅馬帝國,只是奧朗則布保衛印度的眾多手段之一。
而神圣羅馬帝國的終結......則必將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
世界歷史,特別是歐洲歷史的走向,也必將因為維也納的陷落,而發生重大的改變。
“父皇......這個哈布斯堡王朝可以發展到如今的局面,其實就是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和西擴所促成的。正是由于歐洲的基督教徒在東羅馬帝國覆滅后,需要一個可以抵御奧斯曼帝國的強大國家,才會合力推動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和興盛。如果奧斯曼帝國奪取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領地,那么哈布斯堡王朝領導的神圣羅馬帝國必將崩潰,而歐洲的基督徒一定會努力推動法蘭西的波旁王朝成為能夠抵御奧斯曼帝國的新羅馬國!
到了那個時候,法蘭西、西班牙、意大利......乃至德意志北部,設置包括波蘭,都會臣服在太陽王路易的腳下!法蘭西將會變成新羅馬,而路易十四也將成為凱撒大帝和奧古斯都大帝......咱們大明可就要面對一個空前的強敵了!”
正在一間充滿了法蘭西式的奢華房間內,捧著一杯曼奇尼奶茶和朱慈烺分析著奧斯曼帝國攻占維也納可能產生的后果的,是一個長得相當英俊,擁有一張半中半西的混血面孔的青年。
這個青年的名字叫朱亨利,是朱慈烺和瑪麗.曼奇尼所生的兒子。因為瑪麗.曼奇尼的身份是“皇家情婦”,所以朱亨利一開始并沒有進入玉牒宗譜,所以也沒有按照大明皇家的字輩起名兒。
不過他后來還是成為了大明的皇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可以繼承瑪麗.曼奇尼名下的巨額財產,還有了一大片海外地產——亨利島。
和那些一生下就入了玉牒宗譜的皇子不同,朱亨利并沒有被培養成一個職業軍人——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人生道路,哪怕成為一個“宅王”,一輩子不去亨利島就國,朱慈烺也不會過問。反正這個亨利島的開發進程很慢,沒個三五十年的開發,壓根不會有立國的條件。
不過亨利打小卻展現出了極高的讀書天份,在老山中學畢業后就考入了應天太學。也不知道是不是生了一張西洋面孔,又有個洋媽媽,他在太學學習的時候,就對國際事務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還曾經向朱慈烺提出,要在太學畢業后去法蘭西求學。
當時朱慈烺也同意了兒子的要求,而且還讓瑪麗.曼奇尼寫信給她的妹妹奧林匹亞.曼奇尼,請她替亨利申請巴黎大學。
不過因為大明和法國現在處于戰爭狀態,所以朱亨利就沒機會去巴黎上大學了。但他還是希望去母親的故鄉歐洲游歷,因此在太學畢業后他就進入了大明外交部,成了一位外交部的官員。
他本以為自己會在戰爭結束,或者談判開始之后被外放歐洲,沒想到戰爭才一開始,他就得到了外放的機會。也會去歐洲......不過不是去巴黎,而是去伊斯坦布爾。
而且朱慈烺還打算交給他一個很有可能會改變世界的重大任務!
朱慈烺希望朱亨利作為大明特別使團的副使,跟隨“包租王”朱慈炋一塊兒前往印度和奧斯曼帝國,去促成印度帖木兒帝國支援奧斯曼帝國去進攻維也納。
朱亨利得知了父親的計劃之后,立即就提出了異議——他是真正的知歐派,所以很清楚維也納一旦陷落,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羅馬帝國就將崩潰,而波旁王朝的法蘭西王國就會趁勢而起,成為一個強大無比的“新羅馬”!
在他看來,一個統一的新羅馬對大明帝國肯定是不利的......
朱慈烺聽了兒子的提問,只是贊許的點點頭。
這個兒子不錯啊......自己都沒怎么關心過他的教育,就自己考上了大明朝最難考入的太學,畢業還考入了大明外交部,而且熟知歐洲事務,是真正的歐洲通啊!
看來這兒子將來大有前途,說不定能當上外交部尚書。
朱慈烺笑道:“亨利,一個統一的新羅馬對我們大明而言,未必是不利的......其實為父也希望在西歐的土地上,能有一個統一的西羅馬帝國。”
“統一的羅馬帝國對咱們有好處?”朱亨利實在想不明白老頭子在打什么算盤?
現在碎成一堆的歐洲已經有那么多列強了,要是統一起來還了得?真要有了羅馬帝國,大明將來還不頭疼死?
“統一好啊!”朱慈烺笑道,“統一了......就沒那么多麻煩事兒了!而且波旁王朝一統羅馬后,威望一定會大漲,統治也容易穩固,對咱們也是有好處的。”
是啊,小法國都變成大羅馬了!
地圖大大的,巴黎人民看看也開心啊!要推翻波旁王朝的話,也許就沒有大羅馬了,到時候地圖上小小一塊,多難看啊!
而且波旁王朝到時候還是天主教的捍衛者,沒有波旁,沒有大羅馬,奧斯曼的蘇丹和印度的埃米爾沒準就要殺進巴黎,到時候就不許再信上帝,就得信姓真主或是信婆羅門了......
法國大革命什么的,不說一定沒有,至少也得推遲。
而法國大革命要是沒有或推遲了......那么對大明封建王朝是不是有好處?
另外,法蘭西版大羅馬一旦出現,波旁王的外部壓力和擴張的動力就會大大減少——對波旁王朝而言,鞏固新羅馬的統一和自家的皇權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歐洲分裂了那么多年,統一之后不得好好鞏固?
而且法國人知道要怎么鞏固一個大帝國的統一嗎?大明這里有很多先進經驗啊,都可以傳授給波旁王朝的。
比如科舉制度就很進步!
得讓新羅馬人的知識分子都來考試做官,考個羅馬進士,給波旁王朝好好當官吧,不要再鬧什么革命了......
再比如以文御武,得讓羅馬進士出身的閣老們把一幫無法無天的軍事貴族都管起來,不能讓他們到處惹事生非。
當然還有中央集權......這一點法蘭西已經在學了,路易十四就是“朕即國家”,但還是不夠啊,還得加強!得強干弱枝,得把邊地的兵權都集中到中央!
所以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新羅馬的主要精力一定會用在內部,和大明爭霸的動力就不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