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34章 釜底抽薪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雨大宋 | 安化軍   作者:安化軍  書名:風雨大宋  更新時間:2019-05-01
 
棗陽城以西數十里處,有一漢時古城。因歲月久遠,又早已廢棄,已經不知其來歷。杜中宵選的新營田務衙門,便就在這里。此處位于棗陽縣城和襄州中間,臨浕水,交通便利,人口稀少。

浕水旁邊的一處沙地上,杜中宵看著站在面前的一百余人,高聲道:“諸位以后便在此落戶。不管你們來自哪里,以后這里就是你們的家,不出意外,子子孫孫都會住在這里。這個地方,由營田務直接管轄,一定要做到最好,成為其他地方營田的榜樣。大致的規劃,我給你們說一下。此地方圓數十里,安排兩千戶人家。一共開田十二萬畝,水田五萬畝,旱地七萬畝。只要辛勤勞作,你們不愁為小康之家。”

眾人一聲歡呼。

杜中宵又道:“現在遷來的廂軍,是一千五百戶。剩下的五百戶,或者是本地,或者是外來,由百姓投充。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明年春天耕地下種,我們要做兩件事。第一件,建造房屋,整修水渠道路并平整土地。不遠處有一座漢代古城,這里以前有人耕種過,而且人口稠密。現在道路水渠都荒廢了,由營田務統一組織,重新建起來。規劃好的田地,要全部平整過,以后才好耕種。一年整不好,那便劃區先種平整好了的,下一年接著做。第二件事,跟唐州不同,這里人口太過稀少,實行軍屯。暫定五丁抽一,作為教閱之戰軍。你們就是被抽出來的人。你們做活,你們練軍。”

見眾人不說話,杜中宵笑了笑,又道:“到底是做活辛苦,還是當兵辛苦,這也不好說。但有一條我說在前頭,抽出來當兵的,第一條就是不能怕吃苦。覺得吃不了苦的,及早說出來,好換人來做。”

說完,杜中宵對站在一邊的韋指揮使道:“今天第一天,就先練軍陣吧。我沒帶過兵打過仗,對軍陣之事不熟,也不知道怎么練。韋指揮使,你帶著他們就按我們割麥子的時候的樣子,一隊一列,一都一陣。從最簡單的開始,走路。要走得整齊,橫成排,堅成列,不得錯亂。今日便就如此,明日再說。我已經上報朝廷,會派幾位久經沙場的戰將到這里來,他們來了再定一應事務。”

韋指揮叉手稱諾。杜中宵離開,便開始整斥部伍。

杜中宵是真不知道怎么練。這個年代的軍陣他不熟,后世的軍陣更不熟,早期用火槍火炮的陣形根本沒有概念。就在電影電視上見過,只看打得熱鬧,或橫隊或方陣。且不說年代的問題,電影電視上放的對不對就難說得很,十之八九是不對的。冷兵器兩陣張圓,“嗷”一聲喊,呼呼呼地就沖上去,拿著刀劍斧子一通亂砍,現實中哪有這樣打仗的。熱兵器更復雜,與其信那些,不如自己摸索。

對軍事不懂沒關系,杜中宵上書朝廷,派幾個打過仗懂軍事的來,與自己一起操練。來營田的拉纖廂軍十幾萬人,按照五丁抽出來,也有幾萬軍隊,設幾個鈐轄都監總沒有問題。

雖然不懂,但軍隊行軍要整齊,軍容越是嚴整越是有戰斗力,杜中宵還是知道的。上過學的人誰還沒參加過幾次軍訓,就按那個來,先將就著。

史員外下了馬,急匆匆地進了家門。路上走得急了,渾身大漢,在院里一坐,先牛飲了幾碗茶。

史大慶聽到了動靜,從里面出來,對史員外道:“阿爹,此次去縣衙有什么事情?怎么如此慌張?”

史員外嘆了口氣,把手中的榜文放在石桌上,道:“這是新出的榜文,縣里讓曉諭百姓,務必人人皆知。衙門這樣做,我們以后的日子還怎么過?”

史大慶急忙拿起榜文,粗粗一看。原來是營田務募民開墾的榜文,說是不拘本地外地的百姓,只要到營田務應募,就可以分到土地,一戶五十畝。官貸給耕牛、農具,幫助建造房屋,收獲之后還本付息。

最要害的是后邊幾句,要求必須以一家一戶應募,不得雇人,不許使用傭工。

營田的事早就定了,史員外等本地大戶商量了數次,已經有了計較。按著以往的慣例,營田務募人耕種,多是劃出土地,讓人指射。為了管理方便,衙門劃出的地塊往往較大,不適合一家一戶,往往是多家一起。或者是大戶人家,指射了土地后雇人耕種。特別是后一種方式,最受衙門歡迎。

這樣做的原因,與營田的管理有關。所謂指射,是官府把要營田的地方,劃成一個一個區塊,然后列明優惠條件。一般免稅三年,貸什么樣的農具,多少種子,耕牛是自己養還是只在農忙時用,到了時間交多少利息。民戶按照榜文,各選自己中意的地塊,與官府締結契約。

一家一戶不只是難以管理,最麻煩的,是總是有一部分人,甚至大部分,在三年免稅到期后,便就逃得無影無蹤。田開出來,三年剛剛種得熟了,便又拋荒。讓大戶指射,給他們優惠條件,讓他們雇人耕種,好管理一些。三年到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這就跟后世,地方政府為了吸引企業,往往給出各種各樣的優惠條件。有些企業便鉆空子,在一個地方開工廠,優惠期限一到,立即關門,再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繼續享受優惠政策。

按照以往經驗,棗陽的幾個大戶商量定了,把本縣的土地劃分界限,分到幾個大戶家。在自己家范圍內的營田地塊,便由這一家大戶指射,雇人開荒。如此一來,既享受了衙門的優待,又招了人來為自家開出了土地。衙門多收了糧食,大戶們擴充了土地資產,兩全其美。

萬萬沒想到,營田務會按一家一戶應募,根本不允許大戶參加。

史員外何等精明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榜文的厲害。如此一來,不只是大戶們占不到便宜,就連自己的莊客也很留住。莊客跟佃戶不一樣,是依托于地主的,完全沒有生產資料。耕種土地,不可能拿到完稅后一半收成,而且平時要在地主家里做奴仆,做各種各樣的活計。

沒有莊客,大戶何以成為大戶?你名下那么多土地,沒有人種,就沒有收成,要來何用?還不止這些,有地就有田稅,兩稅少不得。其他的差役、科配、和買諸般種種,是按家產分戶等,土地越多,戶等越高,負擔越重。一拉一擠,要不了兩年棗陽的鄉下大戶全都得破產。

史員外被這榜文嚇得心驚膽戰,從縣衙出來,一路急馳回到家里。

史大慶看完榜文,對史員外道:“阿爹,衙門的榜文是什么意思?只讓一家一戶投充,我們就不能指射營田務的土地了。那先前幾家商定的,周邊十幾里是我家的,豈不成了泡影?”

史員外跺了一下腳:“癡兒,你還想著占周圍十幾里的地呢,現在能把家里的地保住,就要謝天謝地了!這榜文傳出去,被莊客們知道了,還不拖兒帶女到營田務去!又給農具,又給種子,還要分給他們這些人田地,他們又何必在我們家里做奴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