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宋軍陣容整齊,大軍出城,咩布吃了一驚。急忙到了官廳,對韓琦道:“太尉,我們不是正在等朝廷旨意,召降周圍兵馬?這樣大軍出城,不知是去打哪里?”
韓琦道:“太尉不必驚慌,劉太尉帶兵出城,去攻定州而已。前幾日,我們派了使臣去定州,讓他們及早投降,歸順朝廷。哪里知道定州守將堅決不降,只好派兵去打了。”
咩布聽了,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定州正處賀蘭山和興慶府的中間,只有一千余駐軍,怎么是這么多宋軍的對手?國之將亡,總有忠臣,定州守將不肯投降,誰又有什么辦法呢?不過攻那樣一座小城,按說不會出動這么多兵馬,由劉幾親自率領。這么安排,宋軍必然有意圖。
什么意圖?咩布心中苦笑。到他這個位置,哪里會想不明白這些事情。黨項將領能要條件,宋軍就會興起戰事,打個樣子給他們看一看。
沉默了一會,咩布向韓琦拱手道:“祝劉太尉旗開得勝。”
說完,便就告辭離去。到了這個地步,還是多想想自己的事情,別人的事情管不了了。
王德用致仕之后,正月十七,田況由副使升為樞密使。同日,杜中宵由御史丞拜樞密副使,張昇接任御史中丞。消息出來,京中與杜中宵有關系的官員紛紛前來道賀,家中忙碌了一天。
杜中宵拜樞密副使的制詞是王珪所寫,杜中宵備了賀禮,謝過之后,干脆把京中的同年請到一起飲酒慶賀。慶歷二年的進士,此時為官已經十余年,漸漸成為了朝廷官員的基干力量。
杜家后院,韓絳、王珪、蘇頌和韓宗彥幾人向杜中宵道賀,各自落座。
王珪道:“當年我一起登第,不想十幾年后,是年紀最輕的待曉先為宰執,可喜可賀。”
杜中宵道:“不過是運氣罷了。現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這個宰執,可不好做啊。”
韓絳笑道:“正是因為多事之秋,才要你這樣能干的人來做。想來是西北黨項已經滅了,朝中許多事,需要待曉這樣做過邊帥,熟悉軍情的人到樞密院。”
杜中宵想了想,舉起酒杯,與眾人一飲而盡。放下酒杯,道:“大丈夫在世,自該建立功業,為朝廷立功勛,為百姓謀幸福才是。若是我真能做到,倒也不枉了這一世!”
眾人一起鼓掌。以前說起升遷,杜中宵多是謙虛幾句,今天才顯出豪氣。
酒過三巡,王珪道:“待曉到御史臺不過半年,便就晉升樞府,雖然情理之中,但也說明,現在樞府官員讓圣上并不滿意。西北雖然滅了黨項,狄太尉大軍卻依然圍靈州而未下,難免議論紛紛。待曉為樞密副使,想來就是要整訓京城禁軍了。”
杜中宵道:“朝廷有吩咐,我做就是了。不過我們做臣子的,可不好猜測圣意。”
亂猜皇帝的意思,是官員的禁忌。雖然在坐的都是同年,話一傳出去,就會惹起風波。
王珪道:“學士院鎖院制詞時,圣上特意對我說,知道我與待曉同年進士,務必多用好詞。圣意如此,待曉將來前途無量。來,我們飲一杯酒,祝待曉步步高升!”
杜中宵笑著搖頭:“已經做了宰執,還有什么步步高升。升下去,朝中其他官員怎么辦?”
幾個人一起大笑。樞密副使再升就是樞密使、參政、宰相,確實沒多少職位了。
從慶歷二年中進士,到現在已經十五年了,杜中宵現在做樞密副使,在宋朝并不算是升遷得特別快的官員。同年進士中,王珪做翰林學士已經有幾年了,韓絳已經做到了群牧副使。這次晉升的意義,是杜中宵在河曲路開創了軍事的新局面,到現在,朝廷才算正式接受。
這種時候,幾個不再談論政事,只是說些雜談笑料,慶祝杜中宵的高升。
第二日一早,杜中宵便就被召入宮中議事,算是上任之后與皇帝的第一次詳談。
進了崇政殿,行禮如儀,趙禎賜座。
杜中宵拱笏:“臣天資愚鈍,得陛下恩擢,實是惶恐。”
趙禎道:“昨夜有黨項的奏報來,韓太尉言,咩布太尉已經到了興慶府,答應歸降。只是賀蘭山中的黨項大軍,許多將領希圖恩賞,一時間不肯徑直歸降。胡人畏威懷德,劉太尉帶了大軍去攻定州,給不肯歸降的黨項人看一看,要與朝廷為敵會什么樣子。”
杜中宵道:“韓太尉和劉太尉如此做是對的。招降黨項人,應該恩威并施。前面并無大戰,難免有黨項將領心存僥幸,圖朝廷恩賞,徘徊觀望。”
趙禎點了點頭:“看看就要出正月,天氣即將轉暖,黨項戰事要盡快結束。重擊定州,可以讓賀蘭山中的黨項兵馬看一看,不要心存僥幸。還有,靈州守軍未降,韓太尉提議,是否命狄尉強行破城,嚴加懲處。如此有賞有罰,才能讓黨項人不再觀望,盡快歸降朝廷,結束占事。”
杜中宵沉默了一會,才道:“只怕攻靈州的軍隊早已心懷怨恨,讓他們痛下殺手,怕把握不住。恩威并施,總是要朝廷把握住度才行。一旦過度,剩下的軍隊,可就不好說了。”
趙禎聽了皺眉:“你以為靈州大軍,不似劉幾所部一樣?”
杜中宵道:“想來如此。陛下,還是不要生事,讓狄太尉所部攻下靈州城即可,賀蘭山所部,交給韓琦和劉幾盡快招降就是。黨項人不過是稀圖恩賞,攻破定州嚇一嚇他們,朝廷多花錢,想來就沒有什么手尾。而后韓琦率大軍回河曲路,監視契丹人。”
趙禎一時不語,過了好一會,道:“如此也好。現在契丹人是大敵,不必在黨項多花心力。副使以為,如果耶律洪基進逼大同府,朝廷應該如何應對才好?”
杜中宵捧笏:“臣以為,韓琦盡快在河曲路集合大軍,而后聯系耶律重元。能夠讓耶律重元被逼無奈之下,投降本朝最好,如此少了許多麻煩。”
趙禎愣了一下,他一直以為,杜中宵說的有意契丹西京道,是直接出大兵進攻。雖然也有朝臣提過吸引重元投靠,不過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契丹的習性,兩帝相爭不算什么大事,最終洪基勝了,也未必就會要重元的性命。卻不想杜中宵卻不這樣認為,還是要爭取重元。
只要耶律重元投靠宋朝,不需要他帶來什么地方,這就是一個借口。宋朝可以以此借口出兵,不至于師出無名。這一點,是其他大臣沒有提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