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  第三十五章、奇襲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勒胡馬 | 赤軍   作者:赤軍  書名:勒胡馬  更新時間:2019-05-01
 
擱半年前,游遐雖然居官四品,卻沒有統率大軍的資格,因為他是文職啊,這又不是宋朝或者明代,習慣以文馭武,陳安和王該必不肯聽命。但如今不同了,護西戎校尉軍政兩道并重,自可率軍出征。

故此他問:“汝等看我可為帥否?”軍須首先表態:“自當尊奉,聽從校尉號令!”隨即吐延和苻洪也都朝著游遐深深一揖——諸戎部酋大如同風過草偃一般,陸續俯首。最后游遐把目光轉向陳安和王該:“卿等如何?”

二人猶豫了一下,也被迫只得聽命。于是正式開始會議,陳安首先問:“不知校尉欲如何進兵,攻伐彭盧啊?”

游遐問道:“卿等駐軍在此,可有遣人哨探彭盧動向?當面之敵何在,有多少人馬?”其實他早通過軍須部中的探子,把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了,但必須假裝自己才剛到,尚且不明敵情。

王該答道:“彭夫護遣兵來逆我軍,只在北方安定境內,美高山東麓,有眾近萬……”說著話前行兩步,指點游遐案上的地圖,詳細給以解說。

安定和略陽兩郡相鄰的東段,基本上以六盤山脈為界,山東屬安定,山西為略陽。聯軍如今駐扎的地方,就廣義來說,已入六盤山區,而盧水胡的兵馬便依美高山為陣,距離約三十余里下寨。美高山即為后世的“米缸山”,為六盤山最高峰,山東坡陡,下視深谷,有道路可通都盧縣城;山西坡緩,反倒崎嶇難行。因此盧水胡才在美高東麓的道路險狹處下營筑壘,以遏敵師——美高山西騎馬難行,故此不必也不便設防。

對于應當如何進兵,陳安的建議是急過美高西麓,繞過敵軍,進抵都盧城下,然后掉過頭來,再挫敗匆匆回援的彭盧兵馬。王該則主張翻過六盤山南段,自美高東麓進軍,雖然道路狹窄,敵又當道立營,終究我騎兵可以走不是嗎?真若是走山西,估計都得牽馬而行,你說“急過”,怎么可能急得起來?

再者說了,到時候都盧堅壁在前,敵軍從后夾擊,就那么容易轉身破敵嗎?

游遐乃問:“彭夫護可在軍中?”陳安答道:“敵軍中不見彭夫護旗幟,估算仍在都盧……”隨即補充說:“若彭某來,我亦肯自東路進軍,只要擒斬彭某,則大局可定也。”

游遐笑一笑,便道:“彭盧軍近半數,只在我前三十里外,且彭夫護不在軍中,既然如此,易破也。但破此敵,賊勢便弱,膽氣俱喪,再可攻打都盧,身后也無警訊。”不等陳安反駁,又再加上一句:“陳將軍,今我軍騎兵甚眾,非止涼州大馬。”

你何必為跟王該搶功勞,就故意找騎兵難行的道路走呢?如今匯聚的氐、羌、鮮卑部隊,騎兵數量同樣不少,若走西路,舍長用短,光靠步兵,咱們可未必打得過盧水胡啊——“我意已決,可自山東進軍。”

陳安反駁道:“敵當道立營,抑且有備,實不易攻,校尉三思!”

游遐搖頭道:“若卿等初來,便即進軍,敵確實有備,今蹉跎于此將近十日,我料敵心必驕……”雙眉一挑:“乃急整裝,今夜便過六盤,循道而北,平旦時可抵敵壘之前。諸君但肯奮力,焉有不克之理啊?”

苻洪聞言,微微吃了一驚,急忙質疑道:“校尉,三十余里地,還須翻山,夜間行軍甚難……”

游遐頷首道:“此事我自然知曉。然卿等久在略陽,豈不識北上之路么?我軍萬余,豈無數成可以夜間行軍之眾?想裴大將軍所部,皆慣夜行,如此乃可屢挫胡寇——難道西戎中便無勇士?且近日平旦時常起濃霧,便略略他耽擱數時,也當不誤攻敵。”

他使了激將法,在座的多數都是恃勇好強之輩,遂以軍須為首,紛紛應命。游遐趁熱打鐵地問道:“誰為先鋒?”

眾將紛紛請命——自然也包括了陳安和王該在內。游遐覺得那些氐、羌都好糊弄,只有這二位不便安置,若只命其一為先鋒,另一個肯定不滿。當即笑笑:“此番朝廷詔伐盧水胡,自當以官軍為先——”一指陳安,隨即又指王該:“陳將軍可率部先行,待翻過山后,王將軍涼州大馬改為先驅,陳將軍其次。至敵壘前,乃可并發,誰若先登,必受上賞!”

隨即他又大肆宣揚了一番裴大將軍之威、北地兵馬之強,肯定會從東方前來夾擊的;繼而鼓勵那些氐、羌酋大,說如今朝廷正當用人之際,只要你們能夠聽命立功,必有賞賜,就算想拿幾個官職,也不為難。于是眾皆應諾,急忙各回各營去整備兵馬。游遐安排先后,次第行軍,第一撥陳安所部午后就開始行動了,最后一撥是軍須,一直等到黃昏時分,方才妻裝上路。

氐、羌中半數仍然游牧,鮮卑吐谷渾則純粹為游牧民族,因為日常慣食肉、奶,總體而言夜盲癥的比例比農耕民族要低——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少民的下層,同樣沒資本攝取多少維生素A,好在能夠帶出來打仗的多數都是中層——可以夜行者,挑挑撿撿,竟然能有將近半數之眾。

于是打著火把,連夜急行,說是三十里路,可是兜兜繞繞的,走了五十里都不止,到了第二日天光擦亮的時候,王該率千余騎終于抵近敵營。果如游遐所言,四面騰了濃霧,王該便命人馬壓住聲響,放緩速度,以免敵軍發覺——我就這一千多人,想要直薄敵壘,難度不小,而且硬碰硬強攻,損失也大,不如等身后的陳安跟上來再說吧。

道路止此一條——其實此處乃是東西向,聯軍自東向西而來——南北皆山,即便濃霧遮道,也不至于迷路。陳安所部以步卒為多,但為了搶功,走得并不比前面涼州大馬慢多少,因而在濃霧消散之前,便也進抵了敵壘之下。

王該正待遣人去跟陳安商量,是不是等等后隊,等集結人馬多一些后,再發起進攻?他已命精細士卒下馬步行,悄悄摸到敵壘邊,發現營中聲息頗弱,明顯尚無防備——說不定還沒全都起身呢。既然如此,咱們也就不必著急發起進攻吧?

誰想使者未至,陳安就先列好了陣勢,然后下令擂鼓,親率部眾,朝著敵壘就發起了沖鋒。霧氣將散,王該遠遠望見陳安左手七尺大刀,右手丈八蛇矛,竟然已經劈開了拒馬、柵欄,即將沖入敵營了!

王該大吃一驚,心說這個陳安果然驍勇。他即便在涼州時,也曾聽聞陳安的勇名,但等真見著了,卻“見面不如聞名”,覺得傳言不盡不實——就這么一個身高六尺余的小個子,還長相如同老鼠,怎么會能打?今日一見陳安身先士卒,舞械沖陣,才知道其名不虛。

王該當即下令,咱們也都別慎著了,全體下馬,步行沖鋒。隨即自己就揮舞長矛,奮起直追,想要跟陳安并肩殺敵。

游遐雖然并無實際指揮作戰的經驗,但終究入裴該之幕后參與過大荔城之戰,對于軍爭謀劃之道,受過裴嶷、裴該叔侄,以及陶侃等人的耳濡目染——當然也跟天賦異稟有關——加上對于人心的分析,比普通武夫更為擅長。而且他估摸著聯軍頓兵不進,敵必懈怠,也不是空口白話,早就命軍須派人去暗中探查過了,故此才敢用險。

再者說了,道路狹窄,即便戰敗,敵人也不便遠追,我可以勒束后隊,緩緩退卻,與之相峙,理論上不至于全軍崩潰吧。

最關鍵的問題,是軍中多氐、羌等雜胡,來自各方,陳安與王該雖為晉人,也不和睦,這硬捏在一起,勢難長久啊。把他們撂在邊境線上幾天,就已經矛盾重重、齟齬自生了,怎么可能期盼與敵人長期作戰呢?只有趁其才剛接敵,銳氣未消的機會,發動奇襲,才有望一朝破敵,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果不出游遐所料,盧水胡囂張已久,如今雖聞警訊,但東路不見敵蹤——都被焦嵩絆在了臨涇城下——西路氐、羌混雜,也就一萬多人,遲遲不進……估摸著這些臨時應召來的外軍嘛,也就呼應官軍打打順風仗,北地兵不臨近,他們是不敢來的。

加上彭夫保不在軍中,忙著征調兵馬,鞏固都盧、烏氏二縣之防呢,前線將領就此逐漸放松了警惕心。因而今晨倉促遇襲,軍中大亂,而聯軍中當先的陳安又為一時勇將,王該所部都是涼州銳卒,很快便即洶涌殺入,將敵軍陸續分割開來。他們撕開了缺口,后面的鮮卑、氐、羌兵馬陸續抵達,投入戰場,其勢愈厚,而相對的,盧水胡不知道敵軍來了多少,人心既亂,又且生懼,很快便一蹶不振了。

戰至午前,盧水胡大敗,被斬殺、俘虜三千多人,余皆朝北方敗逃。游遐這時候也已經到了,當即下令前軍暫停整列,讓后來的苻洪、軍須等部騎兵發起追擊,一口氣殺到了都盧城下。

殘壘之中,王該來找陳安,想要放幾句軟話,消減一些往日的嫌隙——因為人家確實勇猛啊,我等涼州戰士,最敬勇者,豈可對勇者無禮?誰想他靠近后才一拱手,還沒來得及說話呢,陳安先斜瞥王該一眼,冷笑道:“今破敵壘,是我先登,汝不要搶功——且唯游校尉謀劃得法,加我奮勇廝殺,才獲此勝,非汝先前所言當行東路之功也。”

說著話,一邊擦拭兵器,一邊自顧自地便走開了。王該怒火填膺,恨不得當場抽出刀來,將這傲慢的混蛋一刀兩段——“豎子,我必有以報之!”

前軍敗績,給都盧城內造成了極大的恐慌,彭夫護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要集結兵馬,殺出城去,卻被部下扯住,說:“南來不過氐、羌散騎而已,若非晉軍將至,必不敢動。今既破我壘,來至城下,得非烏氏遇警乎?酋大不宜輕出,還當保全力量,以應對晉師。”

彭夫護點頭道:“此言有理。”急忙派人前往烏氏探查,同時親自上城來觀望敵勢。游遐命各軍多建旗幟,并在都盧城南立營,遙遙望去,幾不下三萬之數。彭夫保不禁驚道:“難道秦州氐、羌,皆從晉人來攻我么,如何有這許多兵馬?”心中既生怯意,就更不敢輕易出城去了。

游遐策馬來看都盧城,只見城非高峻,堞非嚴密,守衛也不得法,料來不會有多難攻——但問題這是站在原徐州軍立場上而言的,對于如今手下這些氐、羌,野戰尚可,有幾人懂得攻城啊?就算我游校尉還曾經跟徐從事學過一些攻城器械的制造,我一個人也打造不出云梯來呀!

只得先不攻城,卻命氐、羌、鮮卑每日分兵,四下抄掠盧水胡眾,應允所得糧秣,七成上繳,三成可以自留,所得人口、財貨,官私平分。

盧水胡本是半耕半牧的外族聯合體,其實本不習慣于據城,主要人口都在野外,城內多為原住的晉人——甚至連兩座縣城都不是他們主動打下來的,而是賈疋戰死后,盧水胡居住區域的晉朝官吏和部分大戶集體逃亡,剩下的反倒簞食壺漿以迎彭夫護,只為維持城內的秩序。

因此游遐此舉,無異于抄了彭夫護的老窩,斷他的根基。城內兵馬因此而人心惶惶,除彭盧本部外,其他氐、羌、月支、匈奴等,每日都有數十人綴城逃亡。彭夫護心說再不出戰真不成了,只等烏氏的消息到來,我便率兵出去和那些雜胡一分勝負吧!

都盧、烏氏相隔不遠,但是派去視察的將領卻遲至五日后方才返回,滿面愁容地稟報說:“晉軍果然來攻烏氏,城內梁氏舉動大不尋常……我幾乎為其所害,好不容易才逃得一條性命……”

烏氏本是晉人大族梁氏的老窩,舉族聚居,相當數量還都住在城內——當初迎接彭盧接管城池的,也以梁氏為首。彭夫護擔心的就是梁家,此前才剛得著晉軍將要來攻的消息,他便即親往烏氏去巡查過了,當時看著梁家人還算老實……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