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馬  第四十一章、司馬睿的哭訴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勒胡馬 | 赤軍   作者:赤軍  書名:勒胡馬  更新時間:2020-10-21
 
想當初衛策擒住孔萇的時候,孔萇惡狠狠地說:“來世還化悍賊大寇,好來攪擾汝家天下!”衛策聽見“來世”二字,突然間就想起了佛圖澄。

因為以中國的傳統,是本無輪回轉生之說的,碰上類似情況,頂多放狠話說“我化作厲鬼如何如何”。輪回這一概念,本出于印度古婆羅門教,后被佛教所吸收,佛教傳入中土后,道教于南北朝時代也加以抄襲,才終于成為幾乎全民都信奉——起碼也知道——的迷信思想。

衛策此前也曾接觸過釋教,在洛陽時受人慫恿,去旁聽過帛尸梨密多羅的講道,對于輪回之說雖然不怎么感冒,起碼有這個概念。因而聽了孔萇之言,他猛然間就想起佛圖澄來了,心說那老賊當日不在襄國圍城之中,未知逃到哪里去了?終究曾是羯趙國師,我若能將之擒獲,又是一件大功啊。

即遣人密訪,隔數月后,終于在廣宗逮住了佛圖澄,并其弟子道安、竺法雅等,一并推入檻車,押送洛陽。檻車未到,其事先上奏朝廷,就此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洛陽因為有白馬寺,這年月可以算是佛教在中土的大本營,所以洛陽城內士庶信佛的比例,隱為天下之冠,加上帛尸梨密多羅又早早地離開了江南,北歸洛陽傳教,遂使朝廷臣僚之中,不少人都站出來為佛圖澄求情。他們的理由跟王羲之所言差不太多,佛圖澄一個修道士,又不跟蜀中范長生那樣自有田地、武裝,則他對羯趙的政事能夠產生多大作用啊?不應領受死罪吧。

再者說了,傳聞佛圖澄昔在襄國,也曾多次勸說石勒、石虎等少殺戮,則其于中國,可以說是功大于過的。

裴嶷等人雖然不信佛,但也覺得殺一個和尚沒什么必要,無以顯示新朝的仁厚和德澤萬方,因此建議將其逐出中原,趕回西域老家去吧。

裴該不置可否,只是說:“且先押來,候朕一見,再定處罰不遲。”

裴嶷等人聽聞此言,倒有些慌了,紛紛諫阻,說陛下無須見此西僧。熊遠在上奏中說得更明白,西來釋教,善能蠱惑愚夫愚婦,雖然暫不為大患,但亦當防微杜漸——“昔楚王劉英好釋而反,漢季又有笮融浴佛而亂徐州,陛下當引為殷鑒。”

無論道教還是佛教的盛行,其根由都是人們在亂世中看不清前途所在,故而尋找精神寄托罷了;而既然中原已定,華朝的大小臣工,除非從前就曾受其影響,否則不到垂垂老矣,害怕死之將至的時候,多半不會去信教——因為佛、道教義,很多方面跟儒教是有所沖突的啊。故而裴嶷、熊遠等人覺得佛教不是什么好東西,愚昧鄉俗信奉也就罷了,倘若天子亦受蠱惑,日益遠儒而崇釋,那可如何是好啊?

固然就裴該從前的表現來看,不但不信佛,亦不信道,所崇唯圣賢之言而已,但終究起家于徐州,而徐州歷來就屬于佛教的“重災區”——其根由,就在熊遠所說的“笮融浴佛”之事——豈可完全不受影響啊?

笮融乃是漢末豪強,被徐州刺史陶侃任命為下邳國相,并負責轉運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糧秣至州治郯縣。可誰想到笮融卻扣下三郡物資,在下邳國內廣修廟宇,導致四方佛教徒齊聚下邳,竟達五千戶之多。且每年四月初八的佛誕日,笮國相還要舉辦“浴佛會”,布設飯食(那年月倒是還不講吃齋)于路,耗費上億錢,前來就食和圍觀的不下萬余人。

陶侃在徐方不修刑政,遂至曹操大張撻伐(起碼他給了曹操合適的借口),并且兵敗如山倒,只能寄望于外來戶劉備,不能不說,其中也有笮融的“功勞”,所以熊遠才說笮融“浴佛而亂徐州”。

裴嶷南投之后,曾經在徐州呆過一段時間,熊孝文更曾任彭城國相,對于徐方民間相對濃厚的釋教氛圍,是再清楚不過的了。那么天子曾久據徐州,以之為逐鹿中原的根據地,若說他從沒受過釋教影響,可能性是不大的——若其不然,昔在河內,“舌粲蓮花”那詞兒是怎么脫口而出的?

石勒就因此而疑心裴該信佛,特遣竺法雅來勸說退兵,當時裴該確實聽那和尚講了不少的教義,觀其表現,似乎并不以為然,但若說左耳進,右耳出,連一個字都沒能聽進去,絕對不加以考慮,又未必太過一廂情愿了吧。

故此群臣才反復勸諫,說您還是直接下命令吧,是殺是逐,我們都不反對,就是千萬別見那老和尚為好。

裴該對此笑笑說:“卿言以釋教善能蠱惑愚夫愚婦,乃以朕為愚夫乎?”他這一開口,當即便有御史站出來彈劾熊遠犯了大不敬之罪,要求下獄論處。裴該不禁苦笑,心說既為天子,我這一言一行都會造成喏大的影響啊,豈可不慎之又慎……原奏駁回,卻并不怪罪熊孝文。

等到佛圖澄師徒進入洛陽城以后,裴嶷又請求覲見天子,備言城內愚民設香案迎候之事,說:“可見釋教蠱惑人心,有傷國家之政,懇請陛下勿見圖澄,并連吉友(帛尸梨密多羅)一概驅逐,戒令涼州,勿再允西僧入境。”

裴該什么宗教都不信,但相比本土道教來說,對于佛教反倒更有好感一些,因為西域僧東來傳教,并不僅僅帶來了佛教教義和迷信思想,也帶來了西域乃至印度的風俗、文化,對于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是起過一定作用的——起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缺失的不少內容,就要靠印度哲學來補足。

所以他并不打算嚴禁佛教——估計也禁不住,精神鴉片對于苦難之人而言,總是有所需求的,再者說了,若釋教不行,必使道教一家坐大,反倒于統治不利——執意要見一見佛圖澄。裴嶷無法可想,只能提出,陛下您別私見,讓我等侍坐行嗎?倘若那老和尚欲圖“舌燦蓮花”,蠱惑天子,我等便可當場駁斥之。

但是他想左了,裴該關注的只是佛圖澄這個人而已,于釋教教義并無興趣——而且就理論上說,比裴嶷等人甚至于如今洛陽城內信佛的士人,懂得更多——因而見了佛圖澄之后,也就問問你當初是怎么跟石氏相處的,斥責其依附羯寇罷了。

佛圖確實能言善辯,又學得一口標準的中國話,當即侃侃而談,把自己描繪成一朵白蓮花似的,說我服侍石氏,專為勸他們少殺戮,安百姓而已,真沒有助紂為虐之事啊,還望天子明鑒。

最終裴該決定,將佛圖澄師徒圈禁在白馬寺中,專心翻譯佛經,而不準與外人交往。

佛圖澄能說中國話,他幾名弟子皆士人出身,能譯寫經文,正好施其所長,促進西域、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融合。但既然口舌那么便給,你就別去傳教啦,免得真如裴嶷所言,蠱惑人心,培養太多的信眾出來。

至于那個帛尸梨密多羅,本來無罪,不便責罰,也不好加以驅逐。好在那家伙始終學不會中國話,要通過翻譯傳教,估計傳不出個子丑寅卯來——隨便他好了。

——在原本歷史上,就是帛尸梨密多羅在南,而佛圖澄在北,各宣教義,相對而言,東晉南北朝時代的南方佛教,重于玄理,北方佛教則更重宗教活動,就也跟這二番僧的能力、性格,不脫關系。

這時候的建康城內,又陸續有臣僚上奏,懇請司馬睿踐天子位,甚至于編造出司馬鄴已經被華人謀殺的消息。那么既然故天子已經沒了,晉之天下,不可無主,大王您又豈可不紹繼祖宗之業,登基稱帝呢?您瞧,就因為但稱晉王,而不肯踐祚,導致咱們跟巴氐都沒法來往,導致劉琨等忠臣最終投入華人的懷抱……

隨即就在王導等人的一再慫恿下,司馬睿在建康城內為司馬鄴發喪,上謚號為“孝愍皇帝”,并于城外建衣冠冢。

只是司馬睿仍堅持不肯稱帝,他甚至跑去向吳興太妃裴氏哭訴,說:“茂弘等乃欲置孤于火上啊,孤實無僭越之心,叔母其鑒……”

裴氏安慰他說:“大王何必如此?群臣所奏,亦有其理,若長江可守,何妨從之?”

司馬睿苦笑著反問道:“長江乃可守乎?”

他心里明鏡兒似的,以王導、王敦為首的江南臣僚,沒人真心規復晉祚,不過想通過拱自己上位來圖謀更大的富貴罷了。其實皇帝誰不愿當啊,倘若真能跟華朝劃江而治,司馬睿不在乎做個傀儡天子——反正現在也是傀儡王爺。但問題是長江天險,真能守得住嗎?我若只稱王號,將來事急時及時出降,尚可望保首級,要是真稱皇帝,多半就只有死路一條啦!

別看劉禪、孫皓投降后都能得著善終,因為他們是繼承前人割據之業,不是自己僭號稱尊的;而至于自己,一旦登基,或許只能類比兩漢之間的公孫述……再者說了,胡漢殺司馬熾,起了一個壞頭,天曉得裴文約會不會起而仿效呢?

要優待前朝皇帝,有個司馬鄴就夠了呀,況且說不定傳言為真,司馬鄴真的已經被他給弄死了……

關鍵是如今江南之兵,七成都為王敦所掌控,屯在中游,還有三成是吳興周氏等地方豪族武裝,建康城內衛戍之卒,尚不足四千人。王導多次謀圖打造一支能戰的王家禁衛,卻總受王敦的掣肘甚至是阻撓——王敦之意,建康沒兵,我手上有啊,要不要派點兒過去?茂弘你又不怎么懂軍事,何必自己募兵呢?

那么一旦華人牽制住王敦的兵馬,復遣一軍自石頭渡江,建康城幾乎就等于不設防啊!

更要命的是,建康城內大小官僚,目前一門心思都撲在勸進上了,就沒幾個人真擔心華人來侵,致力于江防建設的,彼等在王府相互攻訐,歸自邸則宴飲清談,就這種德性,將來又拿什么來抵御華人呢?

所以司馬睿堅決不肯稱帝,還特意跑來向裴氏訴苦,那意思——即便哪天我實在扛不住了,被迫進一步邁向深淵,您既是我家長輩,又是裴文約的姑母,將來可一定要幫我向裴某求情啊,此非我之所愿也,我是被逼的……

其實司馬睿倒是小瞧了王導,王茂弘實有保晉祚而守江南之志,之所以攛掇司馬睿稱帝,也是想要穩定江南人心,拉攏和安撫土著。他固然常在府內大宴賓朋,主要目的也不是享樂——不排除其他人確乎在醉生夢死——而是方便與同輩共議國事。

終究他身份擺在那兒呢,如今貴為驃騎將軍加散騎常侍、揚州刺史,并任晉王府長史,實執江左臣僚之牛耳,也是建康第一實權人物,若在公開場合商議某些事,既怕把氣氛搞得太過緊張,又擔心引發士民的恐慌情緒——目前局勢可實在不怎么好啊——若歸私邸密謀,則怕被人懷疑是結黨營私。所以啊,遵照中國人的傳統,有什么話咱們可以跟酒席宴間,或者起碼吃完了我請你們飲茶的時候,趁機說道說道。

這一日王導就又宴客了,來賓皆江東俊彥,包括賀循賀彥先、周顗周伯仁、薛兼薛令長、紀瞻紀思遠、陸曄陸士光、戴邈戴望之,還有王彬王世儒、王邃王處仲等同族兄弟——借口是為會稽太守諸葛恢諸葛道明接風洗塵。

這些人不是土著高士,就是南遷舊族,門第顯赫、聲望隆厚,所以方便聚在一處;至于最近東山再起,燮理庶政的庾氏兄弟,則論其出身,向來不被陸、戴等人放在眼中——而且除了王導,貌似就沒人真喜歡庾亮那刺兒頭的——王茂弘便須別設宴席談話了,這場合庾氏是擠不進來的。

于是酒過三巡,菜上五味,席面上的氣氛也逐漸熱絡了,王彬就趁機點明正題:“我等反復懇請,大王卻始終不肯正位,諸君以為,如何是好啊?”

戴邈毫不客氣地一語道破:“大王豈無意乎?唯不敢也。”隨即望向王導,一字一頓地說道:“建康無外郭,內城也低矮;石頭本為江上險塞,駐軍卻不足千人;一旦華寇來侵,令兄處仲需幾日可以回援?則當此勢,大王又焉敢遽稱尊號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