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奪唐  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庶子奪唐 | 江謹言   作者:江謹言  書名:庶子奪唐  更新時間:2020-09-09
 
十日后,溫彥博已故,太極宮中。

“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房相所議極是。若依舊法,兄弟異居,本不相及,而一人謀反,余者兄弟連坐皆死,此法雖可震懾人心,但卻太過嚴苛,屬酷刑之法,確不可取,當可改之。”立政殿中,李世民命李恪奏對房玄齡主改律法之事,李恪正坐在李世民的下首回話。

大唐刑律之事,在李承乾為太子時便是由東宮協管,如今李恪入東宮也是如此,房玄齡提議修易刑罰之法,李恪的意見自然就起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李世民問道:“你也贊同玄齡之意,行寬仁之法?”

李恪回道:“正是如此,我大唐律法多襲自前隋,武德律中對前隋刑律也多有參考,然前隋便是因煬帝暴虐苛責而亡,我大唐理當取隋亡之教訓,行寬仁之法。”

李世民道:“那依你的意思呢?這連坐之法又該如何調改。”

李恪想了想道:“連坐之法,改坐死為留配,據禮論情,量刑而論,不可一概而定。”

李世民聽著李恪的話,頓了頓,臉上慢慢露出了滿意之色,對李恪道:“如此也好,此事便交由你去辦吧,朝中內外的人你盡可調用,這是你立儲以來的第一件大事,千萬要辦好。”

“父皇放心,兒臣必定辦地妥當。”李恪聞言,當即應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恩,諸皇子中就以你做事最為妥當了,此事自也無礙。”

李世民說完,長長地舒了口氣,靠著身后的軟塌便靠了下去。

李世民之狀可謂寬懈,若是有外臣在此,當不可如此,不過李恪是他的愛子,也就沒有這么多的顧及。

李恪看著李世民躺在軟塌便,雙目微闔的模樣,似乎頗為疲倦,于是問道:“父皇可是昨日未能歇息好,兒臣看著父皇似乎有些勞累。”

李世民舒了口氣道:“為父昨夜歇地倒是還可,只是心里不甚爽利,便難免顯露疲態了。”

李恪接著道:“不知父皇是因何事,兒臣可能為父皇分憂?”

李世民搖了搖頭道:“生死之事,朕尚且無法左右,何況是你。”

李恪聞言,大概也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李恪道:“父皇可是因溫相亡故之事心有所感。”

李世民道:“不錯,正是此事,自去歲以來,短短一載光陰,皇后、溫彥博,虞世南、姚思廉接連亡故,蕭瑀、李靖、魏征也盡已年邁,身子骨也不比從前了,不知還能伴駕幾載,朕也是突而有感,心中竟不免有些凄

然。”

算至武德年初,大唐立國至今已二十載,當初跟隨李淵太原起兵的那些老臣早就所剩無幾,李世民的天策府舊臣也都開始凋零,短短一載間,不算上長孫皇后竟已連走三人,李世民也難免心有傷感。

如今的李世民正年滿四旬,不比以往那般健壯,再加之長孫皇后病故,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的心態已漸不如前,又恰逢溫彥博病故,難免有此一言。

李恪道:“父皇所言極是,短短一歲時間,連逢變故,確叫人心中悲泫。”

李恪說著,想起了溫彥博,心里也不免有感,低下了頭去。

而就在李恪低下頭之后,突然心中一動,又想起了什么,對李世民道:“兒臣有一法,或可解父皇憂思之苦。”

李世民好奇地問道:“死者不可復生,你能有什么法子?”

李恪回道:“死者雖不可復生,但卻可留像于天地間,父皇何不命宮中畫師繪開國功臣畫像,等人大小,懸于一處,便可時常觀之,既可表父皇懷念之意,亦可表彰眾臣之功,叫后者奮進,為國效力。”

李世民聽著李恪的話,眼中頓時一亮,李恪所言倒是他此前從未想過的,也正和他的心意。

對于有功之臣,李世民從來不吝賞賜,若是真如李恪所言,懸像表功,到時也必是一段佳話。

李世民問道:“倒也不必宮中畫師,我大唐論丹青之道,無出將作少監閻立本之上的,由他來作畫,定可復現諸臣神韻。只是這懸畫之地又該選于何處,這懸畫之地也是有講究的,若是偏遠了難顯恩德,懸于正殿又有些不妥。”

李恪不假思索地回道:“既是便于父皇追思老臣,自然便利才是緊要,在太極宮東北向三清殿旁有一處凌煙閣,既便于父皇前往,又在宮中,彰顯尊貴。”

李世民點了點頭,滿意道:“好,就是凌煙閣,劉秀有南宮云臺閣,有云臺二十八將,那朕也有凌煙閣,有凌煙閣功臣,如此可與之媲美了。”

李恪道:“確是如此,這凌煙閣還可留于宮中,隨我大唐歷代君王傳下去,往后凡后我大唐每代功臣,于國有大功者,盡可留名繪像于閣中,供后世景仰。屆時凡我大唐文武之臣,皆以留名凌煙閣為無上尊榮,爭而為之,如此我大唐興矣。”

李恪這么一說,李世民的興致越發地重了,李世民搓了搓手掌,大有立刻動手的意思。

李世民問道:“恪兒以為這入凌煙閣的人數在多少為宜?”

李恪回道:“人數不可多,

多了過濫,反為不美,東漢云臺有二十八將,西漢麒麟閣有十一臣,咱們的凌煙閣便取中間之數,二十四便好。”

二十四人之數,比之麒麟閣十一人要多,比起云臺二十八人又少,既不顯得泛濫,也不顯地吝嗇,確是個好數字。

李世民當即應允道:“好,那就二十四之數,再過幾日正是中秋佳節,朕欲在麟德殿設宴,宴朝中四品及以上文武官員,到時朕便在宴上宣布入凌煙閣的人選。”

李恪道:“雙喜同至,如此便是極好了,只是關于入凌煙閣之人父皇還需與諸位宰相先行議定,否則到時怕會生了亂子。”

李恪的擔憂李世民是知道的,大唐有立下大功的郡王、國公五六十人,但能進凌煙閣的卻不過二十四之數,如此殊榮,又人多而位少,到時難免相爭,李世民自然需在此之前擬好名單、位次,商議清楚,否則大宴必定生亂。

李世民贊同道:“好,此事便有你來主議,先大致定個章程于我,五日后在政事堂與諸位宰相商議。”

三五第一_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