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號。
農歷七月二十,宜搬家入宅安床動土。
老張家全家告別住了四年的老院子,搬進了飲鹿池一號院。
其實還是有些不舍的,必竟已經住了四年多了,留下了太多記憶和故事,還有那么多張爸張媽這些年結交的朋友鄰居。
但人總得往前看。
而且去年給邊上居民修理老化電線這事兒,也確實讓張爸張媽有些寒心。
東西都搬走了,張爸張媽帶著孩子們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的到處看了一圈兒,這才帶著不舍從前門出來,帶上了院門。
以后這邊就交給酒店使用了,連帶著錄音棚和樂器房都搬了。
“哎喲,”張爸嘖了幾聲,嘆了口氣:“走吧,上車。早晚都是走。”
張媽抹了一下眼睛吸了吸鼻子,伸手在院門上拍了拍:“走吧,去住更好的。再見了。”
“咱倆好像真還沒走過幾次這個門呢,都是走后面了。”
“以后這個門還留著不?”張媽問張彥明。
“門肯定留著,就是基本上不會打開,做個應急通道用。”
里面交給了酒店,肯定還是需要改造一下的,和酒店那邊的院子打通,改造成客房和功能區。不過大格局不會動。
“走吧走吧,那邊都等著呢。”張爸催了一聲。
大家上車,在張媽張爸不斷回望的目光中,在孩子們的欣喜中,越開越遠,直到再也看不到了。
大狗們安靜的匍匐在車里,靜靜的聽著主人們說話,并不知道以后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
小貓們就沒有這個待遇了,都被關在籠子里。這也是沒辦法,它們不像大狗那么聽話,只能用點強制手段。
“我小妹呢?”車都進到環路了,張小歡突然想起了自己妹妹……并不包括親媽王佳慧。
“在新家那邊等咱們呢。你還怕丟啦?”
“不是,就是冷么丁的嚇了一跳。”張小歡難得的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張彥君唐靜和王佳慧上午就過去了,在那邊張羅。
孫家敏和老康在上班,不過東西提前都收拾好了,打了包,兩個人下班直接就過新家,不回這邊來了。
說起來老康自己上下班影響不大,到他們單位兩邊路程差不多,而且這邊不用進城,反而更通暢一些。
對孫家敏來說,住過來以后路程就有點遠了,早晨需要提前一些出門,沒有在老院子這邊這么方便。
最不方便的其實是張彥明,原來上班要穿半座城,現在需要由南到北橫穿整個京城。
不過并不用進城,走三環四環可能比原來還要快一點兒,就是去軍部和四大部沒有原來方便了。好在他也不用每天去。
一路上,幾個孩子都處在興奮的狀態中,嘰嘰喳喳的說著話,歡快的情續也沖淡了張爸張媽的那一線不舍。
還有孫紅葉。上了車以后就坐在那默默的不吱聲,眼圈有點發紅。
這個院子對她來講意義很大,也很復雜,甚至超過了張爸張媽的那種不舍。
她的人生,事業,婚姻,孩子,都是在這里找到了歸宿,也是起點,留下了太多記憶。
張彥明也沒勸什么,就是輕輕摟著她。
張小懌坐在孫紅葉邊上,側著小耳朵聽哥哥姐姐們說話,不時的轉頭看看爸爸媽媽。
小家伙還有點小,有些話有些事還理解不了,但他知道媽媽好像有點不開心,就不時的伸出小手按到孫紅葉的手上,等孫紅葉看他就給一個大大的笑臉。
車子一路向南,跨過二環三環四環,雖然道路兩邊房屋人家不斷,但還是能感覺到那種逐漸遠離城市中心繁華的感覺。
出了三環,周邊都是濃濃的鄉鎮氣息。
跟離莊園越近,這種荒涼感就越強,其實房屋街道的變化并不大,但就是有那么一種感覺。
“媽,咱們是直接開進去到樓下,還是慢慢走進去?”要到園子了,張彥明問了一聲張媽。
“到了嗎?”張媽看著窗外問。
“到了,右手邊就是,不過大門在南邊,還要走幾公里。”
“這一片林子就是啦?”
“對,這都是咱們栽的,整個這一片都是。其實這邊也有門,今天不是搬家嘛,我感覺還是走正門好點。”
“對,要走正門。”張爸點了點頭:“這樹也太密了,什么也看不著。里面地勢都有這么高嗎?”
“不是,其實這一片都是平的,周圍這一圈是故意加了高,省著從外面能看進去。”
“里面都是樹啊?這家伙,搬到樹林子里了。”張爸張媽這是第一次來,還沒見過里面是什么樣子。
幾個孩子被張爸的話給逗樂了,嘻嘻哈哈的喳喳起來。
“我們以后住樹林子里啦,要搭窩。”
“我不想搭窩,我想住到樹上面。”
“住樹上你不搭窩呀?那鳥還有窩呢。”
“那怎么上去呀?”張小樂就真信了。
“里面有多大?”張媽也好奇起來。
“給咱們的是一點八平方公里,東邊這一塊差不多有六百多畝搞了個森林公園。”
張彥明指著左邊給介紹了一下:“就是這一片兒,是全開放式的森林公園。”
“那不就是種了一片樹林子嗎?”張爸往左邊看了看。
“對,你要是這么說也行。”張彥明笑著點頭。
“種點樹也好,比一片大樓強。”張媽說:“以后不能被砍了吧?”
“不會,這是咱們家私人的。”
“種這么多樹,在里面住不會憋屈啊?”張爸歪著頭看了看樹,估了一下高度。
其實即使買的是成年樹,這會兒也不算高,也就是十幾米的樣子,但因為地勢做了加高,上面三層重疊在一起,就顯得有點又高又密了。
“不會,就是外圍都是樹,中間主要是花圃和草坪,湖。從咱們房子那往四面看,都有幾百米的空間。”
張媽想了想:“那是不是咱們家這院子比整個郭家堡子還要大?”
張彥明點了點頭:“差不多就相當于,從上面建安橋到下河套細河邊,然后從奶廠一直到三廠外那么大。”
確實比整個郭家堡子大。也就是張彥明出生成長的那個地方。
那里住著近兩萬人,原來老張家全家就是一個算上廚房三十多平的舍宅,再然后上樓,加上前后院子也不過就是一百平方。
張媽終于露出了笑臉:“這要是說出去,誰敢信呢?”
“哎呀,不敢想啊,去哪想去?”張爸也感嘆。
張彥明卻從爸媽的話里,聽出來了對郭家堡的想念。
那里是他們遠離故土,結婚生子,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一輩子最好的年華都給了那里。
“爸,媽,要是想了就回去看看,正好給我姥姥爺爺奶上個墳。”
三五第一_www.35w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