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濤當上派出所長的日子才一個多月,他經歷下崗歲月不愿意為了這點錢毀掉自己一輩子,何況這幾萬塊還是替公家收錢:“小易,小慧,我聽你們的,只是趙書記那邊怎么回復他?”
易弱水理直氣壯地說道:“就這么答復趙書記,你們派出所要一百萬,東城鄉怎么也得要一百萬吧,趙書記既然來征詢你的意見就是聰明人,他再怎么窮兇極惡也是知道事情輕重緩急。”
這種事情趙清風完全可以獨走,他鄭重其事地咨詢劉松濤自然是希望打出法不責眾的旗號,而劉松濤拒絕之后趙清風自然也會冷靜下來,而劉松濤也想明白了這一點:“就按小易的思路去辦,對了,大邢車行這地太浪費,我回頭跟趙書記說一說,你們趕緊把圖紙弄出來拿到土地所審批備案。”
大邢沒進去的時候也想著加蓋幾層,但是鄉里嚴防死守他根本找不到機會,而對于徐靜儀來說這是她最愿意見到的局面甚至不用承擔風險:“行啊,我馬上去請師大的老師把圖紙弄出來。”
她之所以在份額上吃點小虧,就是因為易弱水與劉松濤好得好穿一條褲子,肯定能幫他把加蓋的一切都運作成合法建筑。
她覺得陽光特別明媚。
魏雙華的桌子上多了一本還帶著墨香的江東貿專學報。
雜志才剛從印刷廠印出來易弱水就第一時間給魏雙華送過來,魏雙華是看了六七遍才終于肯放下來,但現在仍然是用一種溫柔無比的目光看著這份學報。
這一期有她的一篇論文,雖然篇幅才五頁半,但劉玉成一個字沒改就幫她發出來,而且下一期原本還有她的一篇論文,但是劉玉成很看重她這篇國慶期間趕出來的論文,認為學報的規格低了點,現在正幫她找更高檔次的學術期刊:“魏老師,你放心好了,我給找一份規格更高的期刊盡快幫你發出來,絕對不會影響你評職稱。”。
魏雙華還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好事,雖然她一個國慶節都沒出門才趕出來這篇論文而且自己也很滿意,但是魏雙華覺得這篇論文登在江東貿專學報比較合適,劉玉成之所以愿意推薦給更高規格的雜志完全是因為易弱水的緣故。
但是劉玉成成這番贊揚還是讓魏雙華信心倍增,她覺得下一篇論文一定會更好,畢竟有些時候自信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有了這兩篇論文,魏雙華覺得自己破格晉升的事情即使不是十拿九穩也有六七分勝算,最初陳符林讓她準備晉升材料的時候魏雙華是完全沒底覺得太突然,但是現在她覺得自己條件似乎差一點,但是差得不是特別遠。
這個學期對于魏雙華來說是非常美妙的一個學期,破格晉升的事情有著落,帶的這個班級也從來沒出過什么大問題,原來以為易弱水、紀雪瑤這些學生太優秀肯定會惹出亂子來,但是沒想到一切都那么讓人省心省力。
只要自己這個班主任有什么安排,他們幾個就會不折不扣地帶頭執行,特別是易弱水更是特別省心,請假雖然有點多,但是只要魏雙華有安排他第一時間趕出來。
桌上的這份江東貿專學報就是易弱水不知道從哪里得到消息幫魏雙華送過來,據易弱水說學報才剛從印刷廠生產線印出來還沒打包,易弱水已經幫魏雙華搶了一份騎著摩托車給魏雙華送過來。
易弱水都有摩托車了!
魏雙華又一次認識到易弱水、紀雪瑤、謝玉虹這幾個學生跟普通學生是不一樣。
雖然易弱水沒說到底從哪里弄來的摩托車,但是魏雙華已經好幾次看到易弱水騎著這輛摩托車飛馳而過,有一次她甚至看到易弱水的后座坐著她的表妹郭慧君還有常沁竹。
一想到這魏雙華就覺得易弱水在學校外面租了房子的消息八九不離十,不然摩托車還有常沁竹的自行車沒處放,但是一想到自己班上的學生偷偷在校外租了房子自己卻是一無所知,魏雙華突然有點失落甚至有點生氣起來。
她覺得要好好教育一下易弱水。
扶桑。
看到這幾位東京大學與其它扶桑頂級大學的學者臉上都有一種特別神氣的意氣奮發,宇田吉子完全不明白他們為什么這么高興,不就是出了本書嗎?而且這書根本跟扶桑又沒有任何關系!
但是不明白歸不明白,采訪還是得做足功夫,宇田吉子還是做出畢恭畢敬的樣子問道:“為什么要研究中國的唐令?唐令研究又跟我們扶桑有什么關系?”
這群大學者倒是不嫌宇田吉子的問題太簡單了太外行,雖然報社派了一個完全外行的新人過來,但誰叫這是位年輕女記者大家看著都神清氣爽。
馬上就有一位教授回答了宇田吉子的問題:“吉田小姐應當知道奈良平安時代的律令規定了國家整個架構所以稱為律令制國家,而當時正是通過遣唐使引進唐律唐令并作為母法繼承下來才形成奈良平安時代的律令,至今我國仍保留著令文以及令制的痕跡!”
而來自創價大學的池田先生非常溫和地說道:“奈良時代的扶桑律只保存下來極小一部分,但是扶桑令卻是保存下來大部分,我們要深入研究扶桑令就一定要深入研究作為母體的唐令,弄清了唐令才能知道扶桑令繼承了唐令的哪一部分又在哪一部分進行了改動!”
池田先生的聲音有著一種神奇的力量:“但是作為扶桑令母體的唐令已經消失在歲月之中,而中國的學者由于種種因素并不重視唐令研究,所以我們必須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出相應記載并最終還原為真正的唐令,為了還原唐令東洋史學界足足用了一百年時間!”
池田先生的聲音越發溫和,但是誰都聽出他言語的的無限決心:“實際中田先生在1904年開始這項工作,而我的老師仁井先生在中田先生的基礎上完成唐令拾遺這部巨著,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洛陽紙貴,但是仁井先生覺得還有許多不完善的部分,才能編寫唐令拾遺補,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宏愿未酬,只能托付我們這些晚輩來完成,而我們這些晚輩花了三十年光陰終于完成了他的遺愿。”
宇田吉子雖然沒聽明白這些學者所做工作的全部意義,但是她已經明白復原唐令是一項極其宏偉的工作,這部書的編纂經歷了六十多年的光陰,即使從池田先生接手算起也整整經歷了三十年的時代,整整三代學者歷經百年才終于完成這部巨著。
宇田吉子都被這背后的故事所感動:“池田先生對于唐令拾遺補的出版有什么感受嗎?”
池田先生的語氣帶著一種歷史學者特有的滄桑:“唐令復原研究似乎已經走到盡頭,但是我覺得或許我們還能見證奇跡開創唐令研究的新階段。”
說到這,池田先生都覺得被自己感動了,畢竟他與前輩與同輩、晚輩用了百年時間才讓這部巨著近于盡善盡美,而整個會場都變得一片寂靜,只是在這個無限感動的瞬間卻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
接著有人完全不顧禮節非常暴力推開了大門:“池田先生,池田先生,唐令拾遺補的稿子送往印刷廠了沒有,請一定先退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