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大帝  第一百一十七章 萬象更新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徐福大帝 | 九月雷鳴   作者:九月雷鳴  書名:徐福大帝  更新時間:2020-06-21
 
李鐵匠整日堅守在煉鋼窯中,他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

這樣一種高耗能、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如果沒有一個“鐵打的身體”是無法勝任的。

李鐵匠也知道自己年老體衰,很難再堅持下去了。

他便努力培養新手,準備多帶幾個徒弟才行。

現在從崇明島上來了幾個黑人,這讓李鐵匠非常高興。

黑人的身體素質比秦人明顯強了許多,他們天生對高溫高熱有著較強的耐受力。

而且爆發力出色,對于煉鋼這種特殊作業,非常適合。

李鐵匠注意培養他們,尤其對一個叫“久立”的年輕人,十分器重。

久立十七八歲的樣子,身上的肌肉圓潤飽滿,渾身都散發著充沛的激情和活力。

這正是李鐵匠需要的好苗子。

久立非常虛心認真地跟著師傅學習,他好像天生就喜歡干這一行。

從早到晚都耗在窯里,連吃飯睡覺都不離開。

李鐵匠十分滿意,便逐漸把煉鋼過程中,最核心的元素“碳”的應用技術,傳授給了久立。

李鐵匠相信久立會成為他很好的接班人。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鋼好不好,最后都要經得起檢驗才行。

李鐵匠現在越來越自信了。

他們打出的鋼刀更加的堅固耐用,可以用“削鐵如泥”來形容。

用鋼打造的箭頭也更加犀利無比,可以射入堅石,穿透敵人的胸膛。

這將大大提升義軍的戰斗力和威懾力。

徐福讓裝備了新型鋼刀和鋼箭的義軍將士,展開了一場演習。

以便更好地測試新式武器的威力。

演習的隊伍分別由關飛和趙明率領,翁仲是總指揮。

隊伍開赴到崇明島的火山腳下,這里更加開闊,非常有利于義軍布陣演練。

而且也不至于影響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義軍和“敵軍”依山相對!

“敵軍”采用“大舉進攻”的策略,頻頻向對方展開攻勢。

而義軍采取“欲擒故縱”的戰術,將來敵步步引誘至腹地,準備一舉殲滅。

關飛想趁此機會,好好殺殺趙明的銳氣。

自從趙明造大船以來,把新朝百姓的眼球都盡數吸引去了,關飛便產生了失落感。

雖然自己發現了“黑炭”也備受大家的關注,但關飛心里始終覺得自己“矮”了對手半截。

關飛把趙明當成了“對手”,他時刻都在和趙明做著比較。

這便是關飛一貫爭強好勝的性格。

其實在徐福的眼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二人各有千秋。

在他們之間建立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關飛是“敵軍”首領,他首先向趙明的“義軍”發難。

他命令主力軍隊從中路猛攻,想憑借強力沖散和打亂義軍的陣營,再從亂中取勝。

趙明早已看出了關飛的意圖,他令義軍“值守不出”。

想消耗一下關軍的銳氣,再行誘敵深入之計。

關軍頻頻叫陣,并搭上云梯,準備“攻城”。

趙軍堅守“城池”,與登上城頭的關軍展開了廝殺。

關軍將士齊擁向城池四周,想以“圍城”之策,逼迫趙軍出城應戰。

關軍在表面上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趙軍似乎早已喪失了斗志一般。

“呵呵,這下趙明氣數已盡矣!”

關飛正在得意,他似乎已經穩操了勝券。

就在大家都以為趙軍將要棄城出逃之際,關軍的身后忽然想起了一片喊殺之聲。

“殺啊!沖啊!……”

趙軍不知何時竟然迂回到了關軍的后面。

關飛急令將士掉轉方向,回擊后方之敵。

與此同時,趙軍的城門大開,趙明指揮大軍,殺入關軍之中。

關飛腹背受敵,最后只得“繳械投降”。

關趙之戰,最終以趙明的勝利而告終。

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落幕,雙方斗智斗勇,無一懈怠,這讓翁仲和徐福大為滿意。

演習對新制的兵器,有了直觀的測試結果。

鋼刀所向披靡,可以輕松砍斷舊時的鐵刀,劈開將士身上的甲胄。

當然雙方只是演習,不會真正傷及大家。

徐福果斷地棄用了以前的鐵質兵器和士兵的盔甲,一律改用新型武器和裝備。

并且徐福通過此次對抗演習,還發現了義軍在排兵布陣上的不足和缺陷。

他責令翁仲加強訓導和演練。

徐福重賞了李鐵匠,當然還有發現新型燃料的關飛和張鵬。

這種黑炭的發現和使用,成為了推動整個新朝快速前進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關飛受到皇上的重賞,這多少讓他從和趙明的“戰斗”失利中,獲得了些許安慰。

這種新型的鋼材,不僅用在了軍事上,還普遍用在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鋼刀代替了家用的菜刀,農具中的犁頭和鐮刀換成了鋼制的刀刃,更加鋒利。

這大大提高了農業種植和收割莊稼的速度和效率。

就連生活中使用的剪刀和繡花針也使用上了“鋼”,這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革命性的。

雁秋和三丫現在成了實踐新型材料的倡導者和引領者。

“來來,大家快試試這些‘鋼針’!”

三丫興奮地將泛著銀光的鋼針,遞到了圍觀的姐妹身前,大家的眼睛不覺一亮。

現在雁秋和三丫一個是“剪刀派”,一個是“花針派”。

雁秋帶著一幫婦女搞以“紡織”和“印染”為主的布匹生產加工。

三丫則成立了一個布匹深加工的“刺繡”和“縫紉”團隊。

專門負責島上居民的衣料和被褥等生活所需物品。

島上還沒有棉花,只能通過植物的根莖和皮質材料,提取絲麻,再紡織成布。

當然這種“紡織”技術還比較簡單,遠不如后世“黃道婆”的技藝。

但這種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秦人的日常所需了。

絲麻有著很好的保暖性和透氣性,秦人很好地利用了絲麻的這種特質。

加工出的布匹已經非常有質感了。

而且印染工藝早已在人們當中普及,這項技術,現在可以盡情地展示出來了。

聰明的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從礦物質和植物當中提取染色劑,對布匹進行染色。

而雁秋已經懂得從“鐵粉”中提取色素來印染深色的布匹。

她還從紫草、梔子、紅花等植物中提取鮮艷的色素,印染彩色的衣物。

豐富的色彩裝點著秦人的新生活,雁秋的貢獻絕不亞于那些成功的男人們。

同樣不能埋沒的貢獻是屬于三丫團隊的。

鋼針的出現,更加豐富了秦人的生活。

心靈手巧的婦女們,可以在各種布匹上穿針引線。

她們游刃有余地施展著自己創造美的靈性和天賦。

從此秦人的服飾更加豐富多彩,充滿了情趣。

如果在島上可以展開一場“時裝秀”或“選美”大賽的話,雁秋和三丫的聯袂出演,一定會名垂史冊的。

男人們也不甘寂寞,他們在“剪刀派”和“花針派”的鼓舞下,也成立了農業生產的“鐮刀派”。

翁仲是首席專家,他與島上的土著酋長呦呦聯合出演。

他們在新朝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比武”,同樣令全體秦人歡欣鼓舞。

現在新朝形成了物資儲備島、戰略守備島和政治核心島,三大島嶼并存的格局。

徐福給儲藏著大量黑炭的島嶼起名叫“濟生島”,其意也很深遠。

新型材料的廣泛應用,強力地推動了新朝的快速發展。

“新朝未來之路,還會很遙遠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