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準備出發了,他要首先到達印度半島最南端的錫蘭島。
錫蘭島很早就被阿育王派其子來島上駐守,從此島上的僧伽羅人擯棄了婆羅門教而改信了佛教。
黎明號經過兩天的航程,順利抵達了錫蘭國。
錫蘭島并不大,黎明號的到達,引起了島上居民不小的轟動。
早有人去報告了阿育王的兒子,島上的總督阿卡。
“總督大人,島上來了一艘可以遮住太陽的大船,船上的人是東方人!”
阿卡一聽,感到非常震驚,他決定親自去海港看個究竟。
徐福讓黎明號靜靜在岸邊等候,他們做好了向錫蘭人表達親近友好的一切準備。
阿卡遠遠地就看到了黎明號龐大的身軀,他越發地吃驚起來。
“這么大的航船,我們孔雀王朝根本就沒有啊!”
阿卡叫人上船,他也同樣為徐福準備了友好和善意的問候。
徐福帶領他的新朝百姓,走下了懸梯,登上了孔雀王朝的土地。
“新朝皇帝陛下來貴國友好出訪,我朝向偉大的阿育王及王子陛下致敬!”
令狐御史向阿卡致意,并友好地送上了代表東方文明的一卷竹簡文書,上面書寫有老莊的經文。
這便算是新朝與異國建立友好關系的見面禮,東方的新朝是禮儀之邦,絕不會做出失禮的行為。
阿卡接受了新朝的禮物,他也命人拿來了刻有佛法的一卷經書,回贈給了徐福。
“阿卡對東方文明早有耳聞,今日得見皇帝陛下,果然名不虛傳啊!”
阿卡也表現出了應有的禮節,他邀請徐福一行走向了王府。
在行進中,新朝人一邊欣賞著錫蘭島上迷人的熱帶風光,一邊留意著錫蘭人的裝束和打扮。
只見男子都包裹著頭巾,成年男子都蓄頭發,留著胡須,而女性的身上都披裹著一層布,好像看不出是“穿”著衣服的樣子。
后來,徐福他們才得知,這些女性的服飾叫“紗麗”,是用一整塊布料,纏繞在身上當衣服的。
在阿卡的王府,徐福受到了隆重的接待,這讓初來乍到的新朝人,非常感動。
“多謝阿卡總督的盛情,徐福代表新朝人民,向您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徐福拱手施禮,阿卡單手按在胸前,鞠躬還禮。
接下來,徐福向阿卡簡要講解了新朝在海上的情況,阿卡也把孔雀王朝以及阿育王的情況,向徐福一行做了介紹。
在古代印度時期,孔雀王朝還是奴隸制社會,共有四個階級。
分別是:婆羅門(主要掌管宗教祭祀,人們充任不同層級的祭司。其中一些人參與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權力)
剎帝利(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吠舍(平民,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
首陀羅(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各職業,其中有人失去生產資料,淪為雇工,甚至淪為奴隸)。
阿卡還講道:
“阿育王倡導“正法”,對人要仁愛慈悲,包括孝順父母和對待親戚朋友。”
“對動物也要尊重它們的生命,因為它們也是眾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于公眾的好事,要對其他宗教寬容,和平共處。”
阿育王的前半身四處征戰,大肆殺伐攻略,終于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建立了孔雀王朝。
而隨后,阿育王開始信奉佛教,他開始四處傳教,在國內建立了數以萬計的佛塔。
阿育王本人也參透了佛法的真諦,停止了一切野蠻的屠殺和戰爭,印度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
徐福注意到,錫蘭島上有很多的佛塔建筑,阿卡也做了詳細的介紹。
“阿育王用石磚開始建造佛塔,這些佛塔呈半圓形,直經約30余米,頂端為平臺。”
“臺上造一方壇,壇上豎立層疊著的傘形柱,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
“該佛塔周圍有環形道路,并繞以柵欄和四個大門,四個大門都布滿了以佛教題材為中心的精致雕刻。”
徐福仔細地聽著,他對佛法的領悟要說的話,還要從“絕情谷”開始,并與南極仙翁息息相關。
秦漢時佛教還沒有正式傳入中國,所以新朝自然也沒有人去信奉佛教,他們將道教視為信仰和精神上的寄托。
這也不奇怪,釋迦摩尼就是印度人,佛教從這里發源,并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感謝阿卡總督的講解,徐福對佛法有了更一步的了解,本人也對早日見到阿育王,充滿了期待!”
阿卡欣然同意了徐福的請求,他急命人寫好了奏章,火速向華氏城里的父王去稟告。
且說阿育王接到阿卡的奏章后,表現的異常的驚異。
“遙遠的東方居然有這樣一個王朝?他們的航船與我們的王宮一樣大?”
阿卡在奏章里只是將新朝的大船,比作王宮那樣雄偉和壯觀,并沒有直接說就會有這么大。
阿育王顯然非常震驚,自然理解成了王宮般大小。
他的心中充滿了好奇!
“立刻回復阿卡,傳新朝皇上一行來華氏城!”
“是!”
信使火速趕去錫蘭島,向阿卡總督傳達國外的命令。
在等待阿育王消息的時間里,阿卡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徐福。
除了品嘗了當地的美食,瀏覽了島上的美麗風光外,徐福最大的收獲,便是“一本書”。
這本名為《五卷書》的經典著作,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等五卷,作為印度皇子們的必,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
里面記載著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
有一段話,讓徐福記憶深刻:
不管是怎樣無足輕重,許多東西聯起來就保證勝利。
用一些草就可以搓成繩子,用這繩子連大象也能捆起。
誰要是不把敵人和疾病在剛發現的時候就消滅掉,
即使他非常有力,等到他(它)們壯大了,仍然會被打倒。
一個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視或輕視,
取決于他的行動,取決于他自己。
對一個有本領的人,哪有過重的負擔
對一個有決心的人,哪有過遠的距離
有本領的人用自己的本領來獲取名聲,出身有什么關系
《五卷書》不僅用于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容,獲得了老百姓的普遍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