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打車”的成立并未引發太大波瀾,新鮮事物的進化總需要時間來發酵,更讓人關注的還是中華集團打算重組華晨汽車的傳聞。
雖然當事人極力否認,但華晨汽車打算賣身的消息卻得到諸多權威消息人士確認。盡管中國汽車銷量不斷攀升,可像華晨汽車這樣的三無企業(即無產品、無合資、無利潤)卻找不到容身之處,市場份額一降再降,被中華集團和合資品牌擠壓得無處生存。
為了盡量擴大市場占有率目標,中華集團早已經在拼命擴大產能,受益于次貸危機前后的大規模建廠,得以這一波市場爆發紅利中占得先機。
東部江州大本營,在路虎、沃爾沃加入之后,產能達到了創紀錄的180萬輛。中部武江市基地,感謝二汽打下的基礎,讓中華集團在當地迅速投產,當前產能突破了100萬輛,第四工廠正準備動工興建。南部是廣府市南沙基地,同樣有大批汽配企業落戶,中華集團在此一躍成為利稅大戶,產能穩定在60萬輛,準備進行升級改造,挖潛三班倒向80萬輛產能進軍。至于西部就是在大地震后入駐蓉城市的新工廠,現在已經有45萬輛的生產規模,規劃目標是90萬輛產能。
光是四大主基地就擁有了400多萬輛產能,若是再加上豫北省、蘇吳省、湘南省、南桂省、渝州直轄市等分基地合計150萬輛的產能,中華集團在國內產能會接近600萬輛。
去年中華集團在國內銷量已經是創記錄達到450萬輛,再如此大規模擴大產能會不會供大于求,屬于浪費資源呢!
如果用其他國內車企的經驗來看,這當然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因為市場容量有限不可能持續高速增長,會有天花板效應。但對中華集團來說卻是例外,因為跟其他國內車企基本上只在中國地區銷售不同,他們還大批量將汽車出口到國外,能消化不少于100萬輛的產能。
對比汽車霸主豐田在日本工廠產能高達400多萬輛,其中超過50可供出口,中華集團的海外市場擴張還大有潛力可挖。
一旦擁有了華晨汽車生產基地,中華集團可以在東北地區獲得超過60萬輛新增產能,足以彌補當前汽車供不應求的困境。
沒錯,當前中華集團的產品持續熱銷之中,大有成為國民車的潛質。
雖然跟豐田這樣在本土國民車相比略輸一頭,要知道在日每售出10輛汽車之中,就有5輛屬于豐田。而本田、日產各占1.5,剩余2則是其他品牌瓜分。但在中國地區,中華集團已經做到10輛出售汽車之中,有接近2.5輛屬于自己,遙遙領先于其他品牌。
“便宜、好開、耐用、高科技、大家都買、性價比高、牌子過得去……”
這些優良口碑鑄就了中華集團今天的輝煌,出了一線城市之外,大街小巷都被中華集團產品堆滿。
在對華晨汽車的背景調查之中,中華集團聘請的審計機構發現他們早已經資不抵債,連續5年時間陷入虧損。最值錢的固定資產是現有31.7萬平方米的舊廠房,按照商業用地征收價格計算,保守可以達到5個億金額。另外擁有金杯客車(A股)和華晨汽車(H股)兩大上市平臺,由于金杯客車屬于A股上市公司,擁有殼資源估值也在2個億以上。
地方政府沈京市重組華晨汽車的底線就是,一要收回31.7萬平方米的舊廠房用于地塊改造,二是拿回金杯客車的上市A股殼資源。
也就是說,他們希望能將華晨汽車最值錢的東西拿走,而留下爛攤子供中華集團收拾。
這樣的要求,看上去挺苛刻,但韓皓并不是不能答應。
談判就是有來有回,就看對應補償如何。
按照資產負債表計算的話,華晨汽車已經資不抵債,足以破產處置。就算中華集團無償取得其余剩余資產,需要承擔大筆債務依舊很不劃算。
極端考慮的話,中華集團甚至可以另起爐灶,并不需要介入華晨汽車的重組,完全能以新投資商的身份設立新廠。
可以說,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韓皓手中,華晨汽車值得出手,但不值得他大動干戈。
韓皓的談判底線就是舊廠區的31.7萬平方米土地政府可以拿回去,但要在郊區置換足夠土地供中華集團建立新廠使用。其次就是金杯客車的殼資源要保留,政府需要的話可以將H股的華晨汽車移交給對方。再次是政府要退出華晨汽車的股份,至多保留不超過10股權存在。
雙方彼此之間提出的要求都有一定差距,談判進程很是艱難。
民間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側面反映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不佳。但對中華集團這樣體量的公司來說,并不懼怕此類因素。
實際上雙方糾結的事項,也是韓皓考量沈京市政府的誠意,來回拉扯的金額雖然看上去很大,但只要中華集團投產后上繳的利稅足以很快抵扣干凈。
地方政府不肯讓步,一是想盡可能撈回多一些利益,二是害怕擔當國有資產流失罪名,在處置上缺乏靈活變通手段。
按照韓皓的想法,就是要讓地方政府打掃好房子再迎客。
將華晨汽車先破產,把債務問題妥善解決,并安置好員工。中華集團再進來參與重組,將歷史包袱甩掉后輕裝上陣。
這也是參考美國通用汽車在次貸危機之后的處置方案,要想迎來救世主就必須有所取舍改變。
為此,沈京市政府不得不將此事上報省里,希望能拿到更高層次的許可。
“吃了眼前虧,今后才能享大福。
中華集團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民營企業,到遼陽省投資是一件大好事。按照他們年產量60萬輛計算,年銷售額有望達到500億元,可以繼續保持我們省汽車工業支柱的經濟結構。
不求其所有,只求其所在,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即可。”
經有關會議研究后,省里主要領導同意了沈京市提出的新方案,決定將中華集團列為華晨汽車重組的唯一對象,并讓國有資本依次退出。
看到了當地政府誠意,為了表示感謝,韓皓答應將中華寶馬的第二座合資工廠放到沈京市,專門生產SUV產品。
談了45天時間不到,雙方就敲定了重組協議,今后華晨汽車將就此消亡,改成中華集團東北基地。
協議具體如下:
1、華晨汽車先在政府指導下按市場化手段破產,將債務和人員妥善安置。經過債權人會議協商,大家同意接受相當于原價值75折扣的債務處置方案,今后該債務合計8.2億元將由中華集團新工廠在未來5年內分筆償還。原有職工一律全部下崗,可以提前內退或者離職補償。剩余的人員,中華集團進來后再重新招聘安置。
2、中華集團以15億元收購地方政府手中華晨汽車80的股權,成為真正控股大股東,地方政府在新公司保留10股權。
實際上15億元資金只在財政賬戶上轉了一圈,就將專款專用到中華集團位于沈京市開發區的全新工廠基礎建設。
3、31.7萬平方米舊廠房無償劃給沈京市政府處置,用于華晨汽車工人群體的安置費用。
政府按3億元土地征收費用計算來安置補償工人,將來改變土地性質用于房地產開發的話,此片老城區土地價值不少于12億。
4、沈京市城開集團受讓了華晨汽車H股的資產登記,今后將由他們控制該上市港股公司。
按照協議內容,中華集團順利接收了華晨汽車資產,新安置就業了1.5萬名員工,將在沈京市投資70億元興建60萬輛產能的新工廠,其中包含一期3萬輛的中華寶馬第二家合資工廠。
中華集團重組華晨汽車成功的消息震動了國內汽車行業,這標志著今后中國汽車市場將會拉開兼并重組大幕。
更直觀的說法是許多像華晨汽車這樣的三無企業,今后可能會找不到接盤方,陷入直接破產退市的遭遇。
華晨汽車反倒是幸運兒,被中華集團接手反而更上一層樓,擁有了活下去的資格。
在華晨汽車重組大幕落下之際,又有一件汽車行業大事發生。
比亞迪公司在堅持了9年時間夢之后,被譽為狂人的公司老總王川福終于愿賭服輸,宣布退出持續虧損的行業。
當初進入汽車行業時,王川福曾說10年后要將公司帶入全球十大車企巨頭行列。現在來看,他的夢想由韓皓替其完成了,中國汽車企業殺到了第四位置。
中國汽車市場當時算是一片藍海,比亞迪確實有一定機會,但面臨中華集團的迅猛崛起,對他們這些小自主車企來說,就是赤裸裸的紅海。
無論是F3如何改款,也無論“鐵電池”宣傳多厲害,跟中華集團產品一對比就劣勢畢現,比亞迪無法越過中華集團這座高山。
股價已經跌至上市時的15,比亞迪被諸多機構一致建議“賣出”,因為這條不歸路看上去已經無法走得通。
痛定思痛下,王川福決定走回老路,打算學習代工巨頭富士康,打造中國內地版的“富士康”,為當前興起的智能手機熱開啟代工模式。
對“鐵電池”這樣的技術專利,比亞迪宣布會轉為鋰電池供應商,持開放姿態今后為其他新能源汽車提供電池供應。
但公司的戰略已經轉移,從汽車再次回到了代工道路之上。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代工巨頭,自主品牌要發展不能依靠富士康這樣的臺商企業,一旦風吹草動他們會逐利離開,而比亞迪將永遠陪同自主品牌成長。
10年后,比亞迪將成為全球代工的巨頭企業,讓世界真正感受到中國工廠的恐怖實力。”
雖然換了跑道,但狂人本性不減,王川福依舊為自己定下了看似不可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