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來到養心殿時,綿愷已經被醒酒了,也知道事情不妙,正跪在地上。
綿愷見自己親媽太后來了,立刻撲過去,拉著太后的手,反過來倒打一耙,控訴全貴妃勾引自己,用藥迷了自己的心性。
太后雖然厭惡全貴妃,卻也知道全貴妃不是這種人,全貴妃眼界極高,要勾引也是小兒子綿忻才對。
可太后是當媽的,自然是護著自己兒子綿愷的,不問情由,就怒斥全貴妃不檢點,居然勾引她的兒子。
全貴妃自然受不住太后的怒責,站在道光身邊,哭得梨花一枝春帶雨,說綿愷輕薄自己的,要道光給她做主。
而太后認為是全貴妃不檢點,放浪下賤,故意勾引自己的兒子,意在離間她和道光的母子感情、和綿愷的兄弟之情,似她這等不知廉恥的賤人,就該打入冷宮賜死。
太后和全貴妃之間,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彼此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的。
道光實在受不了她們兩個這樣扯皮不休,只能各打五十大板,下旨將全貴妃禁足三個月,閉門思過,抄寫經書給太后祈福。
至于綿愷,道光以他擾亂宮闈為由,下旨革除他的親王爵位,降為郡王,并罰俸十年。
其實,綿愷的罪行應該是穢亂宮闈,而不是擾亂宮闈,但是道光不敢深究這件事。
畢竟一個妃子和親王這樣不清不楚的,就算沒有發生不可描述的關系,傳出去也不好聽,道光頭上的帽子也會因此變得翠綠翠綠的。
說到綿愷,他這個王爺實在荒唐,也實在放肆得很,他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道光下旨懲罰了。
其實,在所有皇族子弟中,道光和綿愷的感情是最好的,一方面是因為綿愷的親媽太后對道光有扶持之恩。
另外一方面也是綿愷生性放蕩,不被嘉慶喜愛,對道光不存在任何威脅,沒有威脅的兄弟,自然是道光的好兄弟。
更為特殊的是,綿愷和道光在當皇子的時候,遇到了天理教之亂,當時嘉慶不在宮中,一群教徒攻打紫禁城,是兩兄弟聯手鎮壓了這次叛亂,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戰友情。
道光繼位之后,綿愷認為自己和道光的關系那么好,親媽是太后,這后臺太硬了,便做什么都毫無顧忌。
在道光三年正月初一,這本來是喜氣洋洋的元旦佳節,道光還賞賜了綿愷內廷行走的職位,誰知綿愷的福晉竟然乘著轎子通過了神武門的中門。
中門是什么地方,那是只有皇帝皇后才能過的地方,嬪妃、官吏、侍衛、太監及工匠等,都只能從兩側的門出入。
綿愷嫡福晉福晉也姓鈕祜祿,和太后是一個家族,所以天生驕縱,可這種行為就不是驕縱而是大不敬,往嚴重的說是僭越、謀逆。
盡管綿愷百般抵賴,道光帝還是革去他所有職務,剝奪親王爵位,罰俸五年。
兩兄弟的關系鬧僵了,太后出面求請,道光不能不給這個面子,才還了他的親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