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的實力毋庸置疑。
他非常擅長塑造人物,特別是在細節方面,更是要求的非常苛刻。
這也是為什么南柯一直排片速度慢的原因之一。
《我不是藥神》播到這里,男主角程勇失敗的中年老男人形象。
呂受益一個被病魔折磨卻依然求生欲望十足的形象。
都活靈活現,特別是男主角程勇,到目前為止,他賣藥,依然只是為了給父親籌集手術費用。
然后影片的唯一的女主角出現了。
程勇和呂受益搞到了藥,卻賣不出去。他們兩個人毫無名氣,一個賣性保健藥的,一個病秧子,被病人當做騙子,一瓶藥也沒賣掉。他們后來找到了劉牧師,依靠劉牧師的聲譽打開了銷路。
但是劉牧師只能將藥賣給自己的教友,于是呂受益只能帶著程勇找到了病友群的群主思慧。
思慧是白血病友群的群主,是網絡病友的領袖,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人物。
只要思慧愿意組織,就會有無數病友來買藥。
不過,思慧的第一次出場,就讓無數觀眾充滿了意外,路聲也同樣如此。
在喧鬧的舞廳當中,思慧正在臺上跳著無比性感風騷的鋼管舞!
就如同程勇罵的那句:“這特么的像是有病的?”
同一時間,路聲和其他媒體人的感受是和程勇一樣的。
白血病患者,還能像思慧這樣在舞臺上跳著這樣的鋼管舞?別扯了。
然而隨后呂受益的話卻是不但讓影評當中的程勇沉默了,觀眾也沉默了。
“有病的是她女兒!”
原本思慧這個角色的出場讓很多媒體觀眾都覺得很奇怪,甚至都有些搖頭,可是只是這一句話,卻是讓所有人都改變了此前的想法。
有病的是她女兒!
當程勇問到:“她爸呢?”的時候,思慧的回答再一次讓人沉默了。
“知道孩子有病,就跑了!”
一句話,道出了無盡的辛酸,為什么知道孩子有病就跑了?很多人的情緒都有些低沉起來。
因病返貧,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哪怕現在有醫保,哪怕現在比過去好了太多,但是依然還是病不起!
作為好幾個病友群的群主,楊思慧是知道印度格列寧的,她在試用印度格列寧后,發現確實有效,在她的推動下,印度格列寧打開了銷路。
在某次賣藥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搶藥的黃毛,上演了一番追逐戰之后,發現黃毛很窮,2000塊一瓶的印度格列寧也買不起,但是心底善良,把搶來的藥分了一些給其他很窮的病友。程勇惻隱之心,把黃毛招攬進了賣藥的隊伍。
藥賣的很好,需要擴大規模,在呂受益的推薦下,找到懂英語、患白血病的劉老牧師。在一番勸說后,劉牧師也加入了團隊。
程勇又跑了一趟印度,拿到了印度格列寧的“華國代理權”,搞定了走私船,終于打通了從藥廠到病人的途徑,五人團隊的事業走上了巔峰。
期間有一幕很搞笑的畫面,但是路聲看完之后卻是怎么也笑不出來。
程勇帶著思慧、呂受益、黃毛、劉牧師去舞廳喝酒,領班過來讓思慧跳舞。當時思慧只是來玩的游客,領班卻毫不客氣的讓她跳舞。這說明什么?
說明以往思慧在領班面前也是低三下四的。
后來程勇替思慧解圍,甚至扔出大把錢,報復性的讓領班去跳了脫衣舞“你給我等著”。
在一群叫喊的觀眾中,吼的最搞得就是思慧“脫褲子!脫褲子”!
不少觀眾都笑了,這一幕實在很有意思。
但是當鏡頭給到思慧的時候,思慧流下了眼淚,可見她在這里受了很多巨大的屈辱。
一般認為,領班也是皮條客,幫助思慧介紹嫖客。
甚至,思慧為了能夠長期接到客人,也曾委身于領班,這也是領班敢如此指使她的原因。
路聲有些沉默,他在紙上寫下:楊思慧,然后畫了個圈!
一次酒宴后,程勇精蟲上腦,一再要求送思慧回家,誰都看的出來,其實是程勇想上她。
男人嘛,情有可原,畢竟兩人都是單身。
思慧當然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再三推脫,最后還是接受了。
結果呢?思慧輕車熟路的帶著程勇回了家。在這個破舊的家里,思慧不但有成套的性感內衣,(她的丈夫早就跑了,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甚至思慧的女兒看到程勇的時候,那個眼神,冷漠的表情,卻并不是驚訝,看到這里,整個影廳里面的觀眾沒有了此前對即將上演的床戲有任何期待,而是有種揪心。
為什么小女孩會有這樣的表情?為什么她不覺得驚訝?
顯然,她需要錢,思慧多次通過和陌生男人睡覺來來籌集救命錢,以至于女兒都見怪不怪了。
看看電影中女孩的表情,并不是震驚或者厭惡,畢竟孩子還太小,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小孩的表情,只是一種冷漠和無助。她雖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明白母親思慧并不遠做這樣的事,這些男人似乎是在傷害母親。
這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路聲不由自主地紅了眼眶,他也是孩子的父親,可是此時此刻,看到這么小的一個孩子,身有重病已經夠可憐了,還要接受母親被人摧殘的痛苦,即便是一個成年男人恐怕也承受不了。
那么,思慧究竟愿不愿意做現在這些事呢?當然是不愿意。
跳鋼管舞的收入雖高,能夠抵得上一瓶5萬元的藥嗎?
作為一個底層社會的女人來說,為了救女兒,唯一能夠賺錢的方法也就是出賣自己了。
有意思的是,思慧外表堅強,內心也很柔弱,希望遇到一個能夠保護他的男人。
在程勇沒有上她而離開,還囑咐她“別吵醒了孩子”,關門的思慧露出一絲笑容。
笑容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程勇和別的想占便宜的男人不同,對她有些照顧和關心,似乎可以依靠。這讓獨立支持孩子的重病、身心俱疲的思慧感到一絲安慰。
電影到了這里,可以說風格已經完全轉變了。
此前的嬉笑怒罵的喜劇風格沒有了,剩下的只是沉重。
思慧自己沒有生病,但她卻別其他病人還要可憐,因為病人是她的女兒。有兒女的人都知道,孩子得病尤其是比較重的病,就像用刀在割父母的心。
路聲自己感同身受,自己的孩子只是感冒發熱,自己一家人就急的上火,看孩子痛苦的哭鬧,他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
思慧沒有選擇放棄治療或者將孩子丟棄,而是不惜賣身也要救孩子。
思慧很偉大,很值得欽佩,但思慧的存在卻是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