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事情,那叫借閱,不能算竊。
不過竊也有正面的事件,曾經信陵君竊符救趙,就很有意思的詮釋了這一點。
西周公今天心里特別不舒服,總感覺有人盯著自己。
他從早上起來,大約辰時開始,這種感覺就沒有消停過。
在象征性的覲見了天子之后,他將履行今天的職責,說實話,他現在就像是攝政一樣,這種感覺本來應該讓西周公很開心,但如今天下糜爛的局勢卻讓他一籌莫展。
屁大點地方也沒有多少事情可給他批改,呈上來的卷宗不是陳芝麻就是爛谷子,西周公興致并不高,于是開始看那些戰報。
大致都是在講秦國又干翻了誰誰誰。
挨打的基本上是三晉。
其中韓國已經被打的頭都飛了,眼看就要撲街嗝屁。
西周公只能憤憤不平的罵兩句,秦人乃西陲青玄之人,早已與南世格格不入,當年若不是參與亂事,又怎么會被流放到西邊。
后來因為養馬有功,這才被封了國土,結果秦人骨子里還是喜歡搞事,看看如今天下局勢,不都是秦人弄出來的么?
他這么想著,隨后例行檢查,去了天子書室。
一道青風在宮門前,隨著他的移動飄過,而他身上配劍的劍影,在上午的太陽下,詭異的,逐漸拉的老長。
在洛陽城的極深處。
洛陽城隍原本抬起的手又放了下去。
他的目光深邃,且無比幽遠。
“看來不是為了盜竊而盜竊,堂堂稷下學宮大祭酒與天下劍宗第二,來洛陽就只是為了竊點經書?”
“大好的九鼎放在這里沒人拿么,五部劍經,注釋者本身也遠遠比不得你勾踐……這偷給誰去?”
“嗯……那是……”
洛陽城隍突然眼中得見一抹白色。
他深深皺起眉頭,心中似乎在做天人交戰。
這個是不能帶出去的。
隨后他的意志開始使用法力。
城隍心中念念。
昊天上帝,統攝十方,請聽我言。
他身前的地面上突然出現一個滾燙的白色文字。
熠熠灼灼。
城隍看了一眼,驚訝萬分。
隨后便是長久的沉默。
直至那道青風與劍影離開洛陽。
他低聲說了一句,聲音不大,但在冥冥中帶著警告意味。
“有借有還。”
“借出去的是玉,還回來的,是壁,天子想要脫困,就必須要舍棄一些什么。”
“向死而生,十三把劍,總能有一把見到生機。”
太學西門。
風雪依舊沒有停歇。
漫天的雪阻礙了行人們的前進,但卻擋不住那道青風與劍影。
荀子拿到了五卷劍經,只是他看到越王也帶了一堆東西出來。
“拿的多了,回頭清點時候少了,那怎么辦?”
荀子看著越王“洛陽城隍看到我們了,卻沒有阻止的意思……有點意思。”
越王失笑“看到了就看到了,那老家伙沒什么可怕的,衰弱的不行了。”
當然說是這么說,事實上,如果城隍動手,兩位圣人必然不可能無聲無息而退,這對于荀子與越王的名譽都是重大打擊。
但城隍沒有這樣做。
不管是出于什么道理。
越王懷里的一堆卷宗,加上他手上拿著的,里面有一卷比較特殊,用的不是正常的竹簡,而是白色的玉石。
顯然,也不是尋常的玉石,不然這么隨便握著,早就已經斷了。
“那是……”
荀況想到了些什么,有些啞然。
羊脂白玉,世間只有和氏璧。
能與和氏璧并稱的天下至寶,只有隨候珠。
這片白玉的材質與和氏璧相似,必然是當年遺留的一點邊角。
也就是“玉印巖”上遺留的玉塊。
和氏璧是玉王之玉心,故而無比貴重,更為天下雙至之一,所以,對于人間修行者的資質,最高者也多稱和氏璧,意在于言“不可見,見必驚世”。
比起咫尺青天,還要更高。
“這個?”
越王察覺了荀子的目光,他說了一聲,隨后呵呵一笑。
荀子“周貞定王的十三玉劍,為和氏璧的邊角料所鑄……唯一不在黃厲原的天子信物。”
越王有些自得“這比起你們吹噓的十九劍典如何!”
荀子“器有器道,經有經意,不可混為一談,你拿了這個……八神若是知道了……”
越王呵了一聲,荀子卻突然又問“你本該最討厭仙人,甚至欲殺之而后快。”
越王冷笑“不,收徒而不教,這才是對他最大的羞辱。”
荀子“但你卻連《連山》的一個字都解不出來,又憑什么收他為徒呢?”
越王神情一黑“你也不過就解了十個,狗還裝什么狼?”
荀子微笑起來。
越王臉越來越難看。
他忽然把那竹簡散開,左懷中依然抱著無數卷宗,但右手上并起劍指,正準備做些什么,忽然十三玉劍輕輕一顫。
十三玉片上,周貞定王遺留的劍意道理,盡數消散無蹤。
越王八劍上,各有一道氣運離散。
越王愣在當場。
荀子嘆息,卻又笑著“良才美玉,誰不歡喜?”
“璞玉無暇,但玉不琢,不成器,成器者,必不愿蒙塵。”
越王轉頭,望向洛陽的方向,氣的不輕。
“老城隍,你坑我!”
他痛罵了一聲,去雷震動天,隨后喘息著,逐漸恢復平靜。
“來而不往非禮也,城隍還是技高一籌啊,所以說,人心不能過貪。”
“六部劍經換一卷連山,這倒是值得的。”
荀子念叨了一句。
越王面色變幻,復狠狠呵斥。
“十九劍典,下乘俗物。”
于是擺在程知遠眼前的就有兩個選擇。
越王道“太學看不起我,刻意刁難,不過既然不收,便也作罷!說劍人,你看好了,這是周貞定王的十三白玉劍,現在這十三玉片中毫無劍意,隨你使用,只要你拜我……”
程知遠忽然問了一句“這是偷得?”
越王眉頭一跳,暗道你說的不是廢話?
程知遠忽然道“文可銘記于心,器拿在手里,倒是招惹是非。”
荀子聽著,便頷首微笑。
越王便是不滿。
但程知遠轉頭便道“經文當得,不過器物也是當有。”
“我全都要。”
荀子訝然“一換二,似乎有點貪心。”
程知遠恭敬行禮。
“道在劍中,我欲知劍之道,非單單劍之形。”
“君子不器。”
君子不應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大道無偏,小道不拘。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經·系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