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楊昭下了馬車,待在太過悶熱,夕陽將落,黃昏時候風轉為清涼,這時候站在山外原野上,倒是有些涼爽。
“殿下,這個左衛將軍好大面子,咱們都在外面等大半個時辰了,還不見出來。”一位貼身侍衛,向晉王報不平。
“再等等吧,也許左衛將軍,真的有事不在營地,而且,現在陛下病重,的確是關鍵時刻,禁衛軍謹慎一些,嚴格把守,還是挺盡忠職守的!”
楊昭這個人性格仁厚一些,所以想問題,看事情,都朝著‘仁’的方向去看。
君子看眾人,人人都似君子;小人看別人,個個都像小人,就是這方面的道理。
“吱呀!”
關卡的匣門被打開,一群衣甲鮮明的將領魚貫而出,迎接晉王來了。
“屬下鄒廓,前往仁壽宮議事,剛趕回來,聽聞晉王殿下駕臨,不但有失遠迎,還累殿下久等關外,實在罪不可恕!”鄒廓一撩戰袍裾裙,雙手抱拳,單膝跪地就要承認罪責。
楊昭態度倒是有些和藹,不思有假,雙手虛托出去,微笑道:“起身吧,鄒將軍不必多禮,本王也沒有等多久,權當在外面透口氣了,不妨事!
鄒廓站起來道:“殿下一路行程,車馬勞頓,不如在關隘營內休息一宿,明日早晨,再去仁壽宮吧?”
楊昭搖頭一笑道:“不了,這里距離仁壽宮山腳,不過十里路程,加緊趕路,用不了半個時辰就能到了,本王心中掛念陛下安康,還是盡快趕到仁壽宮,去見一面陛下皇爺爺!”
鄒廓連忙點頭道:“一切都聽從殿下安排,不過,后面的兩千軍馬,沒有皇上圣諭和詔書、手令,末將絕不敢放行,還請殿下恕罪!”
楊昭皺起了眉頭,他心知肚明,那兩千人馬是東宮的精銳,這次調來仁壽宮,就是以防不測發生,如果被攔在這里,那么作用就弱了太多,一旦有事,照應不過來。
“這是我父王傳下的口諭,太子監國,皇爺爺病重,父親的太子手令,也該生效了吧?”
鄒廓為難道:“回殿下,我們十二衛府,只聽從陛下調遣,有兵符調兵,無兵符,哪怕詔書來了,都不能移動,太子讓調動這些人馬過關,沒有陛下那方面的命令,末將實在不敢放行,職責所在,請殿下包涵!”
楊昭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只是執崗的將軍,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越是這樣不近人情,卻又給人一種正直不惡的感覺,他也不好多說什么,以身破法。
“既然如此,就讓周將軍他們暫時駐扎在隘口營外,等到了仁壽宮里,本王會請父王定奪!”
鄒廓拱手一禮道:“多謝殿下深明大義,不跟末將一般見識。”
“呵呵,你們盡忠職守,我怪你們什么,要是大隋男兒,個個都秉公執法,盡職盡責,何愁泱泱大隋,不能蒸蒸日上,富國民強!”楊昭是一個理想型的皇室子孫,平時看得孔孟之書較多,所以更傾向于文治、大義、王道這些格調。
此時,鄒廓下令開啟大門,列隊恭送。
楊昭重新蹬車,在羅昭云等侍衛軍的護送之下,進入了隘口城寨。
鄒廓、史懷義等將領親自陪同,一直送出了另一端的營寨轅門,才止步目送。
這時候,斜陽早已落山,天色朦朧,正是黃昏時分,暮色四合,散霧彌漫大地、
史懷義望著車隊遠去的影子,又抬頭看了一下天色,壓低聲音道:“山谷御道那邊,都埋伏好了吧?”
“放心吧,已經藏匿幾天了,這段時間,沒有任何太子的人活著進出,都死在了谷內,雖然有幾百護衛,但那里有一千人馬藏于一片山林內,還有數百黑衣死士潛伏山腰,兩道關卡,必死無疑!”鄒廓臉色帶著幾分冷意。
“也不知我們這樣做,是對是錯!”史懷義輕嘆一聲。
鄒廓顯然也讀過不少書,譏笑道:“管不了那么多,誰做皇帝誰當權,跟我們有何關系?只要給我們官爵、軍餉,有利益分,我們就效忠誰!這兩百年來間,自永嘉之亂以后,南北兩地的朝堂更迭紛紛,終無一朝善始壽終,天下人原以為魏能長久,但未足百年又被周齊所代,昔日孝文帝也思改革,卻誤入歧途,以致門閥之風再起,胡漢混雜,不服教化,誰在乎那些孔孟一套的仁義禮智信,拳頭打,有實權,享富貴,才是它娘的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