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爭雄  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江山爭雄 | 江左辰   作者:江左辰  書名:江山爭雄  更新時間:2019-07-04
 
陽春三月,柳絮飛落,杜鵑夜啼,正是楊花落盡子規啼的時候,漫山遍野的花開,絢麗多姿。

已經到了谷雨的時節,民間開始春耕,關內百姓都忙于田間的耕作、種田了。

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農耕問題,畢竟關乎國運和穩定,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就會天下大亂,只有糧食充裕,豐衣足食,天下才能太平。

任何一個王朝滅亡,排除了那種短小王朝被外戚篡權外,其它都是因為朝廷昏聵,積重難返,土地兼并嚴重,百姓鬧饑荒發動大規模起義,然后被地方軍閥、門閥利用,推波助瀾,最后改朝換代。

這也是為何古代強調的士農工商,把農業放在第二位,確實關乎一個王朝的興衰與存亡。

羅昭云雖然來自后世的二十一世紀,明白工業和商業的作用巨大,但那是在物質充裕,有糧食吃,不會被餓死的情況,才能促使工業和商業的快速發展,如果連飯都吃不上,餓死枕藉時候,談商業發展就是一個大笑話。

社會發展是一步步的,必須由高產的糧食做為基礎,隋代時期氣候由東漢未年的小冰期后走出,氣候急速回暖,這對于以農立國的中原而言,等于國力大升,隋文帝又是勤政皇帝,勵精圖治,為統一戰爭做了儲備。

不過,隋代朝廷的倉稟雖然看似充裕,但老百姓的口糧卻少得可憐。讀過歷史的人可能覺得,這不準確,因為有史料記載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卻給國庫留下了足以用數十年的糧食財物,以至于五十多年以后的貞觀十幾年還沒用完,這是馬周給唐太宗匯報時候說的。

這里面所指國庫糧食充盈,其實都來自民間的賦稅,用糧食替代稅收,之所以儲備那么多,還在于隋文帝的征收糧食過于厲害,雖然歷史記載他推行的輕徭薄賦,但其實他在度量衡上下了手段,在《隋書律歷》上有一條很強大的記載:“開皇以古斗三升為一升,大業初,依復古斗”。

這句話的意思是,他開皇年間是以古代度量衡三升當一升,一直到大業年間楊廣才恢復古代度量衡。雖然律法上規定了賦稅額度,字面上并不比魏晉時候賦稅很高,但是,收稅用的工具度量衡卻來了個三變一,卻無形中糧食、物資等繳稅卻是三倍的量。

此外,隋朝還推薦義倉,在《隋書》里有記載:“長孫平見天下州、縣多罹水旱,百姓不給,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麥一石已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兇年,名曰義倉。”

戶部尚書長孫平在開皇三年針對連續不斷的自然災害提出的一項應對策略,就是說,讓老百姓每戶每年秋天拿出一石以下的糧食,儲存在街道辦事處的倉庫里,等到鬧了自然災害拿出來救急,開皇五年,楊堅下令執行這項政策。

賦稅三變一,加上義倉制度,使得百姓手里的口糧少之又少,糧食都被高度集中在朝廷國庫和地方倉庫,但是真到了災荒之年,朝廷根本就沒有下令放糧,百姓交上去的義倉也不退回了,開皇十五年,隋文帝甚至直接下令,義倉制度直接成為二道稅了,成為必須上交的稅種。

隋朝國祚時間不長,但是這三十多年中,各地災荒的次數累加到上百次,旱災、蟲災、洪災、鼠疫等等,導致地方耕作荒廢,流民避難,餓死不少人。隋煬帝后來三征遼東,不管各地的災情,無事百姓死活,這也是天下大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羅昭云也是在跟戶部尚書、侍郎,政事堂的參知政事等不斷研究朝廷政事,逐漸明白過來的,尤其是古代的生產力低下,物產不豐富,一畝地只能產粟米幾石的產量,可不像后世翻十倍的量。

所以,農耕才凸顯十分重要,不能隨意荒廢,如果放全放開商業,那些商人都知道一畝地,種桑、種棉比種糧食賺得多,可是那些東西不能吃,如果朝廷不加以控制和約束,很可能商賈大會,不把田產用來種糧,到時候市面上糧食少了,就會米價上漲,餓死的人就會增多,朝廷恐怕也要被推翻了。

“祭祀上蒼,庇佑大華百姓,又是一個豐收年!”

羅昭云在郊外組織了一次祭祀上蒼活動,表示重視春耕,為民祈福,使得百姓安心不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關內皆知陛下親自祭祀上蒼,祈求豐收的愿景,農夫們都滿臉笑容,覺得自己的身份被認可、被重視,耕作起來自然有干勁了。

長孫無忌跟在羅昭云身側,拱手道:“陛下關心民情,實乃圣君之舉也。”

羅昭云搖頭嘆道:“朝廷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與百姓有關的事,都不是小事!”

周圍的一些三省六部長官、侍郎們,聞言都頻頻點頭,覺得陛下能看得如此透徹,實在難能可貴,有圣君之胸襟和仁厚了。

“因戰亂導致的流民,各地刺史、知州們,是否有安排妥當,有沒有統計出來,這一冬過去,究竟凍死、餓死了多少人?”羅昭云問起了具體流民事情,各地因為戰亂,耕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帶動口糧有限,甚至被盜匪、軍匪們搶掠一空,寒冬來臨,能否熬過多少都不好說。

“臣,已經讓各地統計,很快就會報回朝廷了。”長孫無忌回道。

羅昭云微微點頭,神色肅穆,他可是記得隋末唐初,人口銳減了三千五百萬人,真正死于戰亂的士兵,只有幾百萬而已,六倍的人口都是死于逃難,沒有糧食,荒廢了耕田和生產,在逃亡中餓死、凍死、得病而死最多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做了君王,羅昭云有了后世和古代兩種思維,復雜結合,更加能夠體會到這幾句的意思,他對自己執政初期的要求很簡單,讓天下百姓有糧吃,有衣穿,不能再餓死人了,這是良心所在。然后才是統一大業和開疆拓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