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四六五章 袞袞諸公不如屎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木允鋒   作者:木允鋒  書名:大明之五好青年  更新時間:2019-11-04
 
科學院。

正在忙著制作汽缸的天啟,疑惑地看著楊信和他帶來的三十六人。

不過兩人只是交換了一下目光而已。

就在同時黃端伯等人紛紛跪倒,叩拜他們的皇帝陛下,楊信在天啟耳邊低聲詳細說明了一下,天啟略微點了點頭。

“都起來吧,你們的心意朕已經知道,但史可法的確犯了罪,法司必須依律進行判決,大明律乃太祖所立,大明任何人都必須遵守,犯了罪同樣也必須接受懲處。不過河間侯既然說已經不再追究,而且史可法此舉也的確是為師報仇,法司判決后,朕會赦免他的,只是革除他的功名,革除錦衣衛世職。”

天啟說道。

黃端伯等人趕緊謝恩。

革除功名又不是禁錮,無非這一科沒法考了。

但經過此事,以史可法的名聲下一科秀才舉人進士肯定一氣呵成,所以這應該是最完美的結果了。

再說要不然還能怎樣?

就憑今天那些舉子們的表現,難道真指望他們為此繼續抗爭?

如果他們不參加就只是這三十六人有個屁用,直接抓詔獄里去都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河間侯,你帶他們在這里轉轉吧!”

天啟說道。

他才沒興趣跟這些人扯淡。

“陛下……”

黃端伯看著天啟的背影欲言又止。

皇帝陛下根本沒搭理他,此刻皇帝陛下正全神貫注地指導一個老工匠,而后者正在用木棰小心翼翼地敲著一個厚錫板,這個錫板裹在一段光滑的圓木上,隨著那工匠的敲擊,整個錫筒正在一點點成形。對面的宋應星同樣在盯著,就仿佛這個錫筒可以決定大明帝國的命運,實際上宋應星這些年也越來越遠離朝堂上的斗爭,至少不會主動參與,畢竟對他來說,科學院的這些比什么東林黨惡斗閹黨更值得關心。

科學的魅力不僅僅是對天啟,對他同樣也很大啊。

“黃舉子,你知道陛下正在制作的這是什么嗎?”

黃端伯沒有回答他。

作為一個標準的文人,黃舉子對于這種奇技淫巧還是沒什么興趣的。

倒是萬元吉還頗有興趣地看著,當然,他有興趣是因為他和宋應星其實都是豫章社的,只不過他年紀比這些人小,所以算得上學弟而已,作為豫章社成員中目前品級最高的,宋應星現在可是恍如傳奇一樣。黃端伯雖然也是江西人,但卻是建昌的,本來和南昌豫章社這些就不是一個系統,因為宋應星的帶動,甚至讓南昌士子掀起一股學習科學的潮流……

實際上也不光是潮流。

宋應星在科學院偷學了不少東西,然后同樣偷偷塞給他家鄉朋友。

而這些東西則迅速變成實實在在的銀子,比如水力鍛錘就已經在南昌一帶常見起來,這東西讓南昌本地士紳,也開始大量制造優質鍛鐵。

他們也有冶鐵基地。

這時候新余,分宜是重要冶鐵地。

而且還有巨型生鐵爐。

一座高達六米,一次就能裝幾噸鐵礦石,木炭或者焦炭冶煉,四個小時就能出一爐生鐵。

江西那也是鋼鐵基地。

說到底士紳也不傻,只要能迅速帶來利潤的,他們一樣會去追求,比如楊信在京城的玉米育種,宋應星就經常跑去偷窺,甚至還在家鄉也在種玉米,并且也在學習育種,還有地瓜,他也在江西山地種植,就連做罐頭他都學,而且還偷偷帶出去好幾支水銀溫度計。

當然,因為時間問題,這些還只是在南昌一帶出現。

黃端伯在建昌是感受不到科學帶來的變化,在他看來這一堆亂七八糟,明顯就是皇帝陛下不務正業的證據,一個帝國皇帝,不看奏折,不上朝,連閣臣都很少召見,卻天天帶著一幫工匠佞臣,在這里搞這些亂七八糟,這不是不務正業是什么?身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文臣,信奉文死諫原則的,他當然要勸諫,就算勸諫不成功也要勸諫。

“河間侯,那你說這是什么?”

黃端伯說道。

“難道陛下身為天子,卻在這里打鐵?”

衛景瑗跟著質問。

不過這時候天啟早就全神貫注,根本對他們的話充耳不聞。

這可是蒸汽機的關鍵,這個汽缸能不能做出來,代表著試驗型的蒸汽機能不能實現,不過這只是一個類似驗證性質的東西,只有這臺蒸汽機做出來,而且能夠動起來,那么才會開始下一步,也就是全力攻關水力鏜床,并且不斷以這種實驗性的進行改進。

等水力鏜床成功就是真正實用化的蒸汽機了。

“第一這不是鐵,這是錫,第二,誰規定天子不能打鐵?第三,陛下目前也不是在打鐵,而是在為大明創造全新的未來。”

“就是這個鐵筒?啊,錫筒。”

路振飛無語道。

“路舉子家鄉曲周,該知道洺河,漳河,甚至滏陽河上都在修水泥橋吧?”

九千歲正在搞類似國道的工程,從京城向南貫穿到湖廣的這條官道無疑可以說至關重要,堪比京城往山海關的,而這條官道上最重要的阻礙,就是一條條夏季泛濫冬季近乎干涸的河流。這些河流以過去的手段建橋很困難,因為河道,準確說是河床太寬,幾百米寬的河床,除非以修盧溝橋的投入,實際上甚至得超過盧溝橋。

畢竟盧溝橋也就才兩百米。

但這些河床沒有一個低于這個長度的,甚至它的幾倍長。

但有鋼筋水泥就簡單了,雖然這個鋼筋只是鍛鐵筋,但制作橋墩的成本已經可以說直線下降了。

再加上楊信的木桁架就更廉價了。

一里寬的長橋,也無非就是十幾個鍛鐵筋的水泥橋墩,冬季施工挖出引河挖出基礎,天氣轉暖搶在山洪爆發前迅速澆筑橋墩,只要這些橋墩能夠扛住汛期洪水的沖擊,那么剩下就是在橋墩上裝桁架了。

目前有十幾座此類橋梁正在建設,包括洺河,滏陽河和漳河,另外還有通往山海關的。

這是九千歲的重要政績工程。

路振飛當然知道這些,而且臨洺關的已經開工,甚至基礎都已經挖開,一直挖到底下的堅實土層,用畜力的螺旋泵不斷排水,然后鋪上帶孔的石板,打上一個個木樁釘住,上面用水泥和石頭壘砌船型基礎,在基礎上澆筑一根根鍛鐵筋的橋墩,上面是同樣材料的承臺,承臺上搭木制桁架。

雙橋墩,但在一個船型基礎上。

反正這時候又不用在意寬度,實際上也不用在意承重,只要橋墩能夠扛住洪水就行了。

所以橋墩并不粗。

“那么這是不是陛下用科技帶來的?想當初陛下用水泥做塑像時候,據我所知那些御史也在上奏,說陛下不務正業,說這些奇技淫巧勞民傷財,可最終的結果是什么?三大殿的建設節省幾百萬兩,北方目前所有城墻修繕都用水泥,光山海關城墻的修繕,就節省幾萬石糯米,而現在正在修建的這些橋梁,又將徹底改變北方交通。

那么陛下之前是在不務正業嗎?

那些務正業的,有哪個可以做到這些?

同樣,現在你們說陛下做這個是不務正業,那么敢不敢跟我打個賭,二十年后你們所有人都會為這句話而羞愧,就像那些御史,現在沒有一個敢再說陛下的水泥是不務正業。”

“那這到底是什么?”

萬元吉好奇地問道。

“這是航行大海的百丈巨艦,這是帶著幾十萬斤兩三天從南京到京城神車,這是大明未來一切工廠的動力,雖然它現在只是一個錫筒,但二十年后,它將支撐起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皇帝陛下依然沒聽到他的吹噓。

進入工作狀態的皇帝,是根本聽不到別的東西的。

“走吧,諸位,我帶你們看看其他東西。

看看這個,這就是陛下制造出雷電的東西,它已經可以用來照明,一旦被點亮,夜晚這里會亮如白晝,不需要任何燈燭,如果你們想看,哪天晚上過來看就行了。

陛下還在研究用它傳遞消息。

從這里把一道圣旨傳到南京只需要瞬間。

不過目前只是剛剛知道了原理,真正實現還需要時間。

諸位,陛下造福百姓,帶著大明走向盛世,不一定非要上朝,話說你們為什么總是盯著上朝?難道陛下每天早晨去朝堂坐著,然后一堆大臣湊起來說說話就解決問題了?你們是覺得陛下一個人做出的決定,比內閣一幫耆老重臣商議出的還穩妥?既然我們有內閣諸公,為何還要陛下上朝?內閣諸公商議完了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

難道非得陛下親自去一份份奏折批示?

陛下在這里對大明的改變,難道不是超過上朝?帝王的職責,帝王的職責只有一個,讓天下萬民豐衣足食,上朝批閱奏折就能讓萬民豐衣足食?楊某從海島上挖來的鳥糞,能讓稻谷增產三成,請問一下,把袞袞諸公們聚集到皇極殿會議能讓天下稻谷增產三成嗎?還是你們的圣賢書,教過你們如何讓天下稻谷增產三成?那么從這一點上說,袞袞諸公和圣賢書是不是還不如那些海島上的鳥糞?”

黃端伯等人一片無語。

(掛了兩天吊瓶,兩天寫了三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