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0章:伐吳?攻秦?
劉秀占領了江夏之后,楚軍內部也開始商議接下來的戰略方向,畢竟十萬大軍可不能防著不用。
如今楚國已經占據了江夏,今后可以三方共同出兵,對吳戰略已然先天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很多楚軍高層都提議繼續攻略東吳。
“主公,在下反對在此時攻打東吳。”
李密站出進言道,他也是少有的反對派。
李密當初投靠劉繇之后,又和劉繇的兒子們一起投靠了劉秀,之后就成為了劉秀的幕僚之一。
自加入劉秀麾下之后,李密一直都很受劉秀的重用,不過劉秀也看出了李密依舊有野心,所以也防著他,只用他當謀士而不給實權。
聽到李密的話后,劉秀先是一愣,隨即問道:“為何?”
“諸位將軍之所以主張在攻吳,無外乎吳國正發生內亂。
但要知道,隨著東吳主力從江夏撤軍,沿海的倭寇已經及時逃走了,而最大的一股山越叛軍祖郎,也已經被孫堅收服。
此時吳國國內的山越叛軍,說是叛軍,但不過是一些暴民罷了,連武器裝備都不齊全,只要東吳大軍一道,必定化為灰飛,根本消耗吳軍多少實力。”
說著,李密拱手一禮,沉聲道:“東吳主力并未又多大的損,以我軍目前的實力,要是強行伐吳的話,最終肯定會發展成拉鋸戰,徒耗錢糧卻又難占寸土。”
李密話音剛落,楊秀清也站了出來,進言道:“主公,末將也反對伐吳。”
這次為了對付孫黃聯軍,劉秀從交州調動了三萬太平降軍,而楊秀清就是這樣大軍的統帥。
洪秀全投降劉秀之后,部分太平降將雖不安分,但楊秀清卻是真心投靠的將領之一,所以劉秀才敢讓他領軍前來。
“主公,我軍已對吳國形成戰略優勢,故不伐吳則已,一旦伐吳,則必須滅其國才行。
孫家在江東因根深蒂固,而我軍如今雖有十萬大軍,可僅憑這十萬大軍,想滅吳國的話,恐怕依舊有些力有不逮,故此時并不是滅吳的最佳良機。”
聽到這話,劉秀也在心中暗自點頭,隨即又問道:“那何時在時滅吳良機?”
楊秀清想也不想,果斷道:“等我軍徹底消化了交州,以及江夏這塊新得之地后,國力定會大幅度增長,到時才是一舉覆滅吳國的最佳時期。”
“是啊,到時以我楚國的國力,主公大可提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攻打吳國。
到時,哪怕孫堅擁有孫武這員名將,也一樣主動難擋我軍兵鋒,自可一戰覆滅東吳這個心腹大患。”李密緊接著說道。
楊秀清和李密,你一言我一語,將此時伐吳的壞處,給分析的淋漓盡致。
原先大部分的人都支持伐吳,是因為他們認為此時伐吳必勝,但聽到李密和楊秀清的話后,卻發現東吳實力折損并不大,此時出兵伐吳并不一定就會贏。
鄧禹見此一幕后,站出來說道:“主公,此時確實不是伐吳良機,伐秦才是當務之急。”
“伐秦?”
在場大部分將領都心中一震,這是他們都避諱的一個問題,畢竟因為面對秦軍的時候,他們有著太多痛苦的回憶,而如今卻到了不得不面對的地步了。
“為何是伐秦呢?”
劉秀眉頭微微皺起,問道:“出兵之前不是說過,要讓劉季頂在前面,去消耗荊州秦軍的實力的嗎?”
劉秀其實也不愿意伐秦,畢竟當初他可被岳飛給攆去荊南的,所以沒有人他更清楚秦軍的厲害,更何況如今秦昊已經重新啟用了岳飛這位殺神了。
所以,若是沒有萬全之策的話,劉秀并不想和秦軍硬碰硬。
“主公,此時不同以往。
因南蠻和劉裕的緣故,蜀漢無法將全部的力量用來對付秦軍,但就目前而言,蜀漢已經是拼盡全力,卻依舊無法撼動荊北秦軍。”
鄧禹眼中滿是凝重之色,沉聲道:“若是主公再不出力的話,這次討秦聯盟,恐怕就要名存實亡了,最終獲利的只有秦軍而已。”
“這……”
劉秀不是蠢人,很快就意識到和其中的關鍵,鄧禹見此又道:“其實對我軍來說,攻打秦軍的好處更大。
此時,荊北秦軍大部都在夷陵一線對抗蜀軍,南郡的防備相對空虛,而我軍要是從江夏出兵攻打南郡的話,必定可以輕易奪回南郡。”
劉秀頓時眼前一亮,南郡可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他做夢都想要奪回南郡,以洗刷當初被岳飛攆去荊南的恥辱。
“好,就出兵出兵攻秦。”
說著,劉秀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冷笑道:“不過我軍足足十萬大軍,僅攻打一個南郡的話,兵力未免有些施展不開。”
略作思量后,劉秀下令道:“這樣吧,本王親領五萬大軍攻打南郡。
鄧禹,你領三萬大軍攻打章陵郡,去把黃歇兄弟的人頭給本王帶回來。”
“諾。”鄧禹沉聲應道。
劉秀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了楊秀清,道:“楊秀清,本王任命你為江夏太守,領兩萬大軍負責鎮守江夏郡,不得有誤。”
楊秀清見劉秀竟將鎮守江夏的責任,交給自己一個才投靠不久的降將,心中又是喜悅又是感動,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絕不辜負劉秀的期望。
“諾。”楊秀清大吼道。
見劉秀選擇讓楊秀清鎮守江夏,李密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他其實也想當這個江夏太守,可惜一直沒有領軍表現的機會。
就這樣,江夏的十萬楚軍一分為三,一部隨劉秀攻打南郡,一部隨鄧禹攻打章陵郡,一部隨楊秀清鎮守江夏郡。
已經在廬江布置好防務的孫堅,見劉秀并未前來攻打自己,反而跑去攻打秦國了,心中暗暗松了口氣的同時,也更加賣力的開始鎮壓山越叛亂。
不過就算吳國快速鎮壓了山越叛亂,短時間內也因無力再去和劉秀爭奪江夏了。
這次僅僅是倭寇之亂,就讓吳國損失而來近十萬百姓,另有三十百姓淪為流民。
而山越之亂對吳國的創傷還要更大。
所以,哪怕鎮壓了山越叛亂,吳國也要修養生息很久,梳理內務,才能恢復到戰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