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7章
大發戰爭財,建業攻防戰
第2913章:大發戰爭財,建業攻防戰
別看稱帝后的劉裕才是當前最大的反秦頭子,但他反秦也是在解決劉季當上蜀王之后,只有劉秀是從始至終都在反秦,無論誰跟大秦作對,他基本都會幫幫場子。
劉徹反秦劉秀幫忙;
李世民反秦劉秀也幫忙;
劉裕反秦劉秀還是幫忙……
看看其他那些和嬴昊作對的諸侯們的下場吧,無論是劉徹、袁紹、李世民,亦或是鐵木真、努爾哈赤,基本墳頭草都已經三尺高了,只有劉秀一直存活至今。
面對大秦的強勢打壓,以及孫武的實力碾壓,劉秀不但沒有變弱,反而還發展了起來越來越強,天下諸侯中恐怕也只有他能做到這點。
劉秀是位從來都不缺大局觀的君主,他太清楚中原三國落敗的后果了。
對于當前的楚國來說,滅吳才是當前的最大戰略目標,只有滅了吳國,楚國全據了整個長江中下游,才有能初步具備和大秦叫板的資格。
但吳國顯然不是那么好滅的。
吳楚之間打了這么多年,但總體來說楚國輸多勝少的,雖說在劉秀的領導下,楚國實力已經強過吳國,但也沒有達到碾壓的地步。
要不是孫策孫權兄弟內斗,造成吳國分裂,以及孫權身邊的司馬懿是自己人的話,劉秀也不會在這個緊要關頭滅吳。
靠著孫吳內訌,以及司馬懿這兩張王牌,劉秀在打贏潘陽湖水戰后,已經取得了吳楚大戰的絕對優勢,接下來只要按部就班的進軍,滅吳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孫策也不會束手就擒,想要徹底將孫策孫武消滅,顯然也需要很長時間。
可要是在此期間讓大秦擊敗三國聯盟,徹底占領中原的話,到時楚國別說是滅吳了,恐怕連自身都難保。
所以,劉秀雖明知對楚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事是滅吳,但也不得分出部分力量去支援三國聯盟,從而讓其能夠拖住大秦更長的時間嗎,最好一直打下去。
“隋國已亡,楊廣身死,幸好大秦雍涼軍被拖入了西域泥潭,短期內無法回歸,否則中原三國的壓力恐怕會更大。
不久前秦魏宋明四國在東海爆發海戰,中原三國水軍力量元氣大傷,朱棣得知我軍大敗吳國水軍,就想通過向我軍購買戰俘,從而盡快恢復水軍力量,對抗秦軍。
本王思索再三,決定將東吳戰俘,全部賣給三國聯盟,以換取錢糧。”
跟朱棣、姚廣孝所預料的一樣,劉秀在得知他們想購買戰俘后,果然沒有拒絕。
畢竟這對楚國來說,將這些戰俘賣出去,一能消除隱患,二能獲得錢糧,三能讓三國繼續和大秦對抗,乃是有多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劉秀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了。
除了賣戰俘給三國之外,劉秀甚至還想在攻下建業,斬殺孫策之后,繼續攻略江東的同時,分出一部分水軍,去和三國水軍聯合,以防止三國水軍又被秦軍打敗。…。。
當然,劉秀雖有這個心,但前提還是攻占了建業,斬殺了孫策,徹底沒了后顧之憂之后,才能分心前去支援其他戰場。
不過就目前來看建業顯然并不好打,孫策手上不但有兩萬大軍,而且發動全城百姓守城,強攻的話顯然會碰個頭破血流。
劉秀是真的被孫武打怕了,他知道孫武就算經歷此敗,也依舊是塊硬骨頭,所以就想繞過孫武,先解決孫策,然后是伍子胥,之后孫權最后再解決孫武的這個最難解決的大麻煩。
但如此看來,孫策雖遠比不上孫武,但也同樣是塊硬骨頭,也不知道自己這幅好呀,能不能嚼的碎。
劉秀突然發現,自己當初采用司馬懿的計策,在暗中扶持孫權成為吳王,竟是自己這輩子最正確的決定。
看看吳國的這幫人吧,孫武、孫臏、孫策、伍子胥、魯肅,除了孫權之外,就沒有一個是好對付的。
所以,也只有孫權繼位,吳國內部矛盾才能徹底激化,這樣自己才會有滅吳的機會,否則就是孫策孫武領大軍來滅楚了。
劉秀內心深處其實是羨慕孫策的,有孫堅這樣的一個好爹,不但給他留下了江東這片寶地,還有如此之多的人杰輔佐,不像他什么都要靠自己來一點點的積累。
沒有比劉秀更清楚,他這一路走來是多么的艱難,可謂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別看楚國已是當世第三,甚至可能是第二強國,但依舊面臨著亡國的風險,而懸在頭頂的這柄利劍就是大秦。
“中原水戰將領都不是周瑜的對手,東海海戰八萬五竟打不贏周瑜三萬五,所以明國使者除了購俘之外,還提出了向我國借將的請求。”
言罷,劉秀看向下方眾謀士,沉聲道:“本王雖愿借將給明國,但我軍之中的水戰將領,未必就有比周瑜強的人啊。”
不得不說,劉秀太清醒了。
潘陽湖水戰,楚國雖然嬴了,但劉秀卻并未因此就膨脹的認為楚國水軍比吳國強,因為這一戰贏的水分太大了,沒有司馬懿絕不可能嬴。
可反觀東海海戰,周瑜三五萬打八萬五都打贏了,屬實是沒有任何的水分。
哪怕是劉秀也不得不承認,楚國也沒有比周瑜更優秀的水將,哪怕是他親自領軍,也未必能打出周瑜這樣的戰績。
朱棣認為南方有媲美周瑜的水將,這點并沒有錯,只是楚國顯然沒有,能媲美周瑜的水將都在吳國,比如:孫武和伍子胥。
可就算吳國英杰輩出,人才質量比楚國高很多,還不是被劉秀打的快要亡國了嘛。
可見君主的重要性要遠高于臣子,而吳國比之楚國也只差在君主不是劉秀而已。
“主公,話是這么說沒錯,但哪怕是為了今后聯合的話語權,該借也還是要借的。”
龐統站出進言道,顯然身為鳳雛的他也看出了滅吳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中原大戰結束前滅吳。…。。
龐統此言一出,當即得到了廖立、蒯良、蒯越、桓溫等眾謀士的一致認同。
劉秀考慮再三后,最終決定派郭威柴榮父子,代表楚國,前去聯合水軍之中助戰。
劉秀心中的最佳人選其實是司馬懿,對方無論是領兵還是謀略都是當世一流,但奈何他的潛伏任務還未結束。
反正東海海戰之后,大秦水軍也同樣元氣大傷,短時間不可能再卷土重來,以郭威柴榮父子的能力,讓他們先頂頂也不算糊弄。
潘陽湖水戰,吳國五萬水軍中兩萬四戰死,其余兩萬六千則都被楚軍俘虜。
兩萬六千名戰俘雖不算多,但要是用錢糧來買的話,僅靠明國一國顯然是買不起的,畢竟明國也在擴軍,錢糧的消耗量極大,不可能都用來購買戰俘。
龐統跟姚廣孝經過一番商議后,決定賣一萬五千戰俘給明國,剩下的一萬一,八千賣宋國,三千賣魏國,這才將全部戰俘賣干凈。
得知戰俘交易的收益后,哪怕是劉秀也被嚇了一跳。
在搶了一波阮越,以及暹羅等國后,楚國雖不缺錢糧,但這玩意顯然是越多越好,沒人會嫌少,哪怕用不掉可以儲存起來。
跟魏宋明三國的交易后,楚軍的后勤壓力也會大大降低,今后再也不怕缺糧了。
在了解到這其中的巨大利益后,劉秀眼中也不由閃過一抹精光,他感覺將這種戰俘買賣可以一直做下去呀。
雖說楚國所俘虜的吳國水軍都已經賣出去,但隨著滅吳進程的加速,楚軍肯定會俘虜更多的吳軍戰俘。
要知道孫策孫權兩家的兵力,可是有著足足三十萬呢,就算其中一半戰死,也能誕生十五萬戰俘啊。
隨著中原大戰的進程,魏宋明三國的兵源缺口只會越來越大,而那時楚國與魏宋明三國之間的交易,很可能就不會僅限于水軍戰俘了,連步兵俘虜也是可以賣的。
畢竟對于三國聯盟來說,與其招募新兵,花費眾多資重新訓練,還不如直接買戰俘進行整編,畢竟吳軍戰俘肯定比新兵要強的多。
一念至此,劉秀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現在他總明白嬴昊為何要開辟海上航路了,因為發戰爭財的來錢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大秦就是靠著販賣軍械,給南洋以及天竺等國,大發戰爭財,賺取了巨額的利益,所以發展速度才會這么快。
海上軍械貿易這塊大蛋糕,楚國暫時是吃不上了,但趁著中原大戰期間,他完全可以開辟一條新賽道,利用戰俘交易來大發戰爭財,從而彎道超車來提高楚國的綜合國力。
想到這時,劉秀就再也按耐不住了,連忙下令道:“傳令全軍,立即向建業進軍。”
與此同時,建業,吳王宮內,孫策及其一眾下屬齊聚一堂,但氣氛卻是極為的沉悶。…。。
任誰也沒有想到,無敵的孫武大都督,這次不但敗了,而且還敗的這么慘,五萬水軍竟然全軍覆沒了。
可就這一戰的失敗,卻不能怪到孫武身上,若不是孫權的一萬五千援軍未按時抵達,并且戰場抗命的話,這一戰再怎么打也不至于全軍覆沒啊。
此時孫策也是一臉的懊悔,早知會是現在的局面,他還不如不向孫權求援,結果援軍是來了但還不如不來呢,不但沒幫上一點忙,反而還拖了孫武的后腿,最終造成了這場恥辱性的大敗。
隨著五萬水軍的全軍覆沒,整個吳國都將是楚國水軍的后花園,今后楚國水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沒了水軍的防護,楚國水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進軍攻打建業了。
這對于建業來說不亞于晴天霹靂,畢竟身為都城的建業雖是一座堅城,但卻只有兩萬守軍,又能堅持多久呢?而一旦建業淪陷的話,這對吳軍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孫策自然也知道這點,所以早在水戰開始前,就已經在組織百姓,進行守城準備,就是擔心水軍損失過大后,楚軍會直接攻打建業,只是他沒想到自家水軍這次會輸的這么慘。
事情已經發生,再怎么后悔也沒用了,孫策能做的只有加強建業的守備力量,盡可能的利用建業來消耗楚軍。
可這也是治標不治本,面對源源不斷的楚軍,建業陷落不過是早晚的事。
但孫策也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孫武,希望孫武能夠在建業淪陷前,打一場大勝仗來振奮人心吧。
孫策站在建業城頭,眺望長江水道上的楚國水軍,沉聲道:“劉秀,我們就在建業做個了斷吧。”
孫策已經提前將他的母親,以及家中的老幼婦孺,全都送去了大秦安置,并留下遺命在他死后由孫武繼位,顯然是做好了戰死在建業的準備。
(本章完)
請:m.lvse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