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業  第0549章 伐晉?滅晉?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冉魏霸業 | 迷惘的小羊羔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書名:冉魏霸業  更新時間:2020-03-12
 
歸根結底,這就是利用士兵墾種荒地的制度。

是當年曹操為了增加生產設立的制度。

衛所制就是跟“府兵制”類似,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閑時訓練,戰時從軍打仗。雖說這兩種軍事制度類似,但是兩個戰斗力卻不一樣。

而產生戰斗力保持時間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屯田兵多是因為曹魏想增加收入,解決士兵生計而設立的,所以當曹魏穩定下來時,這種兵制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而衛所兵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明朝對外戰爭與對內維穩靠的都是衛所兵,從明朝建立到明朝滅亡,靠的都是衛所兵。

而且衛所兵有一系列的規定,主要任務不跟屯田兵一樣是為了發展生產,所以兩者的實力相差很多。

不過就算兩種軍事制度設立之處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隨著局勢的穩定,地方豪強的出現,侵占了屯田兵的土地,屯田兵變得名存實亡,而衛所兵的屯田多被軍官吞蝕,軍士破產逃亡,徒存官署,戰斗力也大大下降。

歸根到底還是沒有管好地主階級對土地的侵占。

冉閔覺得韋謏說的有道理,當務之急,不是修建什么大運河,而是讓這三十多萬的降卒去屯田,墾荒戍邊,這也能給魏國創造出一筆不菲的收入!

解決了戰俘的事情,崔皓又出列道:“陛下,這一戰,咱們俘虜的晉軍將領甚多,不知道你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晉將多名士,倘若殺之影響不好,恐寒天下士子之心。這樣,對于能招撫的,可以在軍中或者地方擔任官職,酌情而定,對于不能招撫的,賞賜金銀玉帛,賜給他們一處宅邸居住大梁,但有一點,就是不得出大梁城。”

“陛下圣明!”

對于謝安、謝尚、孫盛等人,冉閔早就有心招攬了,但他們不怎么配合,不過沒關系,思想工作到位了,相信一切都不成問題。

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嘛!

崔皓退下,大司馬李農便出列道:“陛下,還有就是對晉作戰,收復失地的一干事宜。鴻溝、濟陽、陽武三戰,我軍三戰三勝,大敗晉軍,臣請遣一支偏師收復江淮、襄樊失地,并舉大軍南下,一戰而滅晉,一統江山!”

“一統江山,真的有那么容易嗎?”冉閔幽幽的道。

這時,崔皓當即跳了出來,說道:“萬萬不可啊陛下!臣以為收復失地可以,但是不可大軍跨過長江,繼續南下滅晉!連年的大戰,士卒早已疲敝不堪,糧餉緊缺,將士思鄉心切,恐無戰意,而且晉國之疆域何其之遼闊,晉人又是何其之多也!”

“晉國立足于南方數十年,一向以天下正統自居,深得民心,又得到江南士族的擁戴。眼下他們是吃了一場大敗,可戰之兵全無,但是僅憑我魏國眼下的國力,想要全取江南,滅亡東晉,想要統治長江以南的廣袤的晉國土地,那是絕無可能的!到時候無數的晉人,在野心家的煽動之下,必將奮起反抗。”

“陛下通讀經史子集,應該知道春秋時吳軍攻占楚都郢,卻未能徹底滅楚的典故。孫武一生最巔峰的就是滅楚之戰,奔襲千里,五戰滅郢!但為何連國都都陷落了,主力軍隊都被打敗了,楚國還能破而后立?”

對此,包括冉閔在內,一些飽讀詩書的人都很清楚。

擁有強大的實力以及兵圣孫武的吳國,為什么最終沒有滅掉楚國,還被楚軍收復失地趕出楚國呢?

首先,吳軍犯有嚴重的戰略失誤。吳軍打下郢都后,孫武曾經勸說過吳王闔閭,說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是吳國這個后起小國能夠一口吞并的,應該早早立一個楚國宗室做傀儡,讓這個傀儡政權割讓大片土地給吳國,然后徐徐圖之,逐漸吞并楚國。

但是吳王闔閭和吳軍上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根本聽不進孫武的建議。

闔閭還縱容吳軍官兵大肆淫掠,據史書記載,“吳軍以尊卑班次,處楚王宮室”,加深了楚國人對吳國的仇視。

吳軍占領郢都后,楚軍聞風逃散,自信心滿滿的吳王闔閭并沒有乘勝全力進擊,只派了一路偏軍去追殺楚昭王,而主力留在郢都周圍,這給了楚軍喘息的機會。

楚國國都丟失后,楚昭王逃到隨國,召集各地部隊,準備反擊吳軍。

楚國的公子申(即子西)也收編了柏舉之戰后潰敗的楚軍殘余力量,對抗吳軍。

其次,是秦國卷入了戰爭。吳軍攻破了郢都后,楚國大夫申包胥逃了出去。

申包胥思來想去,認為楚國已經不可能獨立對付吳國了,必須去其它國家搬救兵,而能拯救楚國的只有秦國。申包胥星夜兼程來到秦國,面對秦哀公的無動于衷,跪著哭了七天七夜。

最后秦哀公被打動了,同時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決定發兵援楚,派遣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輛戰車馳援楚國。

秦軍入楚后,與楚國的抵抗力量會師,楚國潰逃的軍隊看到秦國的援兵來了,士氣大振,秦楚聯軍先是在沂地打敗了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的軍隊,然后滅掉了吳國的盟友唐國,使吳軍遭遇當頭一棒。

吃了敗仗的夫概動了歪心思,認為自己是攻破楚國的大功臣,才能不在其兄闔閭之下,王者之位有能者居之,既然闔閭能從吳王僚手中奪得王位,自己為什么不可以效仿呢?

利令智昏的夫概遂鋌而走險,偷偷地溜回國內,趁著闔閭以及吳國重臣都在楚國的機會,居然自立為吳王。

闔閭沒有想到在這關鍵時刻夫概會弄這一出,毫不猶豫地將楚國的戰事托付給伍子胥、孫武、伯嚭等人,自己率領部分精兵殺回吳國,結果勢如破竹,打得夫概狼狽逃命到死敵楚國那里,向楚昭王投降。

這時候,正好傳來吳國的老鄰居越國蠢蠢欲動偷襲的消息,于是吳軍放棄固守郢城,伍子胥與孫武等率領軍隊返回國內。

總而言之,吳國最終沒有能夠滅掉楚國,和闔閭不聽取孫武的正確建議,驕傲自大、過分自信,沒有乘勝全力進擊。

以及秦國出兵援助楚國有直接關系,加上夫概的意外叛亂,和越國的趁機偷襲,以及吳軍的軍紀敗壞和楚國人抵抗的決心,如此紛繁復雜的局面,即使有孫武的吳國也不能繼續強行打下去,只有選擇撤軍。

吳國攻破楚國之戰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戰爭之一,雖然吳國最終未能滅掉楚國,卻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吳王闔閭也一躍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

吳國在晉國的扶持下興起不到八十年,能夠一舉打敗老牌霸主楚國,奠定東南霸主的地位,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徐機不贊同尚書令崔皓的說法,出列道:“陛下,崔令君所言固然有理,但是今日之魏,不是昔日之吳,今日之晉,也不是昔日之楚!晉國的主力全軍覆沒,國中已無可戰之兵,內外交困,岌岌可危,若不趁此良機一舉滅晉,恐生事端。正所謂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請陛下三思!”

這時,李農也是贊同地道:“陛下,徐大人所言極是。對于吳軍千里奔襲,五戰入郢之事,臣也知曉!吳王闔閭之滅楚,實際上是聯軍攻破了郢都并短暫占領之,只是擊敗楚國,占領首都,只不過楚國全境未被占領完。”

“因為楚國的社稷淪陷,楚昭王出逃,所以時人稱為‘破楚’。但申包胥千里乞師秦庭,召來了秦兵,加上楚國殘軍合力,吳人很快退去,楚昭王重新歸郢都,復國成功!”

李農肅容道:“眼下晉國可謂是全軍覆沒了。其國內皆是老弱,不堪一擊,此時不滅晉,更待何時?”

有李農、徐機的牽頭,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分成兩派,各執一詞,各抒己見。

一派請冉閔同意派兵收復江淮、襄樊失地,并出兵滅晉,另一派則是只請求冉閔收復失地,便偃旗息鼓。

主戰派比較激進,基本上是武將,還有幾個好戰的文臣。而主和派則是較為溫和,基本上是文臣,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打仗是勞民傷財的事情,而且一旦打仗起來,他們要操勞很多,夙夜在公,這身體實在是吃不消啊!

冉閔想了想,便道:“若滅晉,咱們需要多少兵力?”

李農在心里暗自盤算了一下,說道:“陛下,至少需要二十萬的兵力!”

聞言,冉閔笑而不語。

崔皓則是吹胡子瞪眼地道:“李農!大司馬!你這是在欺君!二十萬人馬你就想滅晉,未必太過癡人說夢了吧?晉國的國內雖無多少可戰之兵了,但是他們還可以征召更多的新兵作戰,哪怕是臨陣磨槍,哪怕是在后面給你搗亂,不知道你的二十萬滅晉大軍是否受得了?你是想重蹈當年李信伐楚之覆轍嗎?”

“崔令君,消消氣。”李農訕訕地笑著道:“現在的晉國,羸弱不堪,二十萬的軍隊足夠滅晉了。若不是長江以南的晉地夠大,我還想請求陛下只給我精兵十萬人,保證晉國各地的城池望風披靡,其軍聞風喪膽!”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