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440節 三屯營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旅明 | 素羅漢   作者:素羅漢  書名:旅明  更新時間:2019-07-04
 
三月二十八號晨,飛虎營突入山區的第三天。

玄誠子正了正頭上的道冠,捋捋頜下長須,心中默念一聲“無量天尊”后,伸腿邁過高高的門檻,跨進了碧霞宮大殿。

恢弘堂皇的大殿中,站著一些身穿奇怪綠襖的“香客”。

這群軍漢中唯一一名身著明國武官袍服的人,此刻正背對玄誠子,仰頭打量著碧霞宮中供奉的正神:碧霞元君。

“將軍,喝口山茶吧。”

玄誠子來到施主身后,側過身,露出了后邊端著茶盤的小道童。

“哦,還有茶啊,多謝道長。”

這位武將轉過身,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后,不由得點點頭:“茶不錯,別有風味。”

玄誠子道長微笑著解釋道:“此茶乃老道祖師所傳,制法獨特,往日里,山下的大將軍都喜喝。老道小時聽師傅說,就是當年的戚大將軍,也是經常來殿里喝茶的。”

“呵呵,了解了解,薊鎮官兵常來此地拜神仙,這個本將都知道。”

武將說到這里,伸手從懷中掏出幾個閃亮的銀餅子交到老道手中:“好歹也算是半個薊鎮的人了,咱爺們今天也不例外,吶,這是香火錢。”

“無量天尊,老道謝過將軍。”

“呵呵,老道,別忙謝,本將還有些話問你。”

“還請將軍示下。”

“嗯,你可知道,這山下軍城里的韃子,有多少人哇?”

“總數在五六百人上下,俱為騎兵。”

“彼輩與左右鄰可有來往?”

“近幾日東去的多,西來的少,每日總有兩三騎過路。”

“呦呵,老道,我發現你很有感覺啊?”

“不瞞將軍,自從山下被韃子占了后,老道日夜觀望,無日不在祈盼天兵歸來。”

“很好,本將向你保證,用不了多久,你又可以收香客的供奉了。”

整個燕山走廊的地形是這樣的:從京城往東,過了薊鎮這個兩山夾道的窄口后,就是長寬各有40里的遵化平原。

繼續往東過遵化平原,地形會急劇收窄,變成一段長80里,平均寬度還不到一里的山區要道。

這段要道左通黎河,右通灤河,水陸并行,極其重要。

出了這段窄道后,便是另一塊灤河平原。此地已經靠海,緊鄰秦皇島,北邊是一系列包括山海關,喜峰口在內的險關要隘。

總之,整個燕山走廊的地形就像一個啞鈴,兩頭是平原,中間是一根細杠。

穿越眾這一次的戰役計劃,將會從啞鈴的正中點開始破局。

至于說啞鈴的左邊,由于被韃兵據守的遵化,距離明軍盤踞的薊鎮只有區區八十里,雙方此刻正在緊張對峙中,所以穿越眾就不打算去趟渾水了。

留著遵化,讓兩幫人互相牽制,給穿越眾收拾啞鈴右邊的韃子騰出時間,這是最合理的解決方式。

這樣一來,位于啞鈴正中的戰略要地三屯營,就成了穿越眾第一個要拔掉的釘子了。

薊鎮的治所,在明初時是安排在獅子峪的。到了明英宗時期,由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開始激化,邊軍守御壓力增大,于是時任薊鎮第七任總兵的胡鏞,便移鎮位置更好的三屯營,從而開創了三屯營186年的鎮治基業。

三屯營是燕山走廊中段的一處丁字路口。

此地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常年以來都扼守著北方蒙古族進貢的貢路:“去喜峰二舍矣......左山海,右居庸,而綰轂其中,以要貢路示重。”

三屯營這個路口,走北邊的山路,距離喜峰口只有二舍,也就是六十里路。

位于啞鈴窄道正中間的三屯營,距離東西兩邊的山海關和居庸關路程差不多,正是作為京師北方軍事指揮中心的最佳地點“近邊則無鞭長莫及之弊,不臨前沿則有戰略回旋余地”。

這一百多年以來,身為“天下第一鎮”的薊鎮歷任總兵官,都把治所設在了三屯營城。

從3月25日起,穿越眾的騎兵部隊北上越過了150里平原,進入燕山余脈。這之后部隊散開,細細將方圓百余里的山脈群搜索了一番后,于3月30日,逐漸聚集在了景忠山下。

景忠山海拔610米,腳下就是三屯營城,正好俯瞰。

景忠山風景秀美,景點眾多,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山。早在嘉靖二年,薊鎮總兵官馬永便在山上增建碧霞宮,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漸興盛。此后,包括戚繼光在內的薊鎮官兵經常登臨此山,留下許多名篇佳句。

穿越眾今天登山拜廟,主要是為了收集本地情報,順帶偵查山下軍情。

新上任的飛虎營營官張中琪,在碧霞宮里和老道聊完天后,便出宮去了山前的觀景臺。

碧霞宮香火旺盛,所以剛才的老道看似古拙清奇,其實是個隱形大富豪——觀景臺是用房山出的漢白玉鋪設,其上雕文刻神,精美異常。

此刻的觀景臺上,以錢鐵山為首的一伙人,正圍著一套袖珍無人機地面站在看著什么。等張中琪走進一看,地面站的液晶屏幕上,赫然就是腳下三屯營城的航拍畫面。

“里面有多少人?老道說有五六百韃子。”

“差不多。”特戰隊副隊長杜德威接了話:“咱們前期偵查也是這個數,這兩天沒什么變化。”

張中琪嗯了一聲:“那什么時候打?”

“明天吧。”錢鐵山這時站直了身,叉腰環視了一圈周圍的山景:“今晚老杜帶人再突近偵查一下,然后咱們開會,順便等一等補給。”

離著景忠山腳下不遠的一處無名山谷,已經成為了部隊的前進基地。這處山谷地勢較高,一旁還有條小河能提供水源,所以幾排草綠色的帆布行軍帳篷已經立在了這里。

小河兩岸,長長的兩排馬匹正低頭在飲水。上游一點的地方,先期來到此地駐扎的飛虎隊員,正拿著帆布桶提水,準備架鍋煮飯。

由于后金大軍主力已經撤走,所以留守在后路幾座城池里的韃兵可以說是沒什么斗志的——歷史上孫承宗組織好部隊后,只莽了一波就把所有城池都拿了下來。

同樣是這些明國部隊,不久前還被八旗兵打得丟盔卸甲。

而同樣是這些八旗兵,一等占據優勢兵力的孫承宗攻城,這幫人打開城門吹著口哨就跑路了,馬背上還馱滿了大包小包。

這是必然會發生的情況:八旗兵的強項本來就不是城池攻防戰,何況留守的這些騎兵既無長久的糧草供給,人數又少,連城墻都填不滿,怎么可能死守不退。

在這種局面下,已經和三屯營一山之隔的飛虎營,就開始大搖大擺地宿營了,再也不會在意暴露問題——韃兵已經開始全面收縮,就等著有人來攻城,根本沒必要再四下放出探馬。

隨著這幾天撒出去的士兵陸續歸建,無名谷中也越來越熱鬧,炊煙不斷升起。

到了傍晚時分,一隊臨時征召的騎馬輔兵,將第一批山外的補給用馱馬送了過來。

這些輔兵是真正的后勤人員。他們將大車隊停在南邊的山口后,又將補給轉移到馱馬上,然后穿過百里山路,將補給送到了這里。

看到第一批補給到達,已經在山谷里建起臨時指揮部的穿越眾,這下再沒有后顧之憂,開始準備晚上的偵查活動。到了晚上十點來鐘,由特戰隊副司令杜德威率領的偵查小隊便準時步行出發了。

月朗星稀,偵查隊出了景忠山山口,距離三屯營城就只有一里多的路程,所以不需要騎馬。

出發后半小時,小隊就來到了護城河外空無一人的棚戶區。戴著夜視儀的特戰隊員,接下來便放出了配有紅外鏡頭和夜視鏡頭的大疆無人機。

白天放出的無人機只能在高處航拍,這時候放出的無人機就可以靠近懸停偵查了。很快,無人機傳來了詳細的城池畫面,在無名谷指揮部的錢鐵山,也同步收到了數據。

三屯營在萬歷三年時,時任薊鎮總兵官的戚繼光,對城池撥款進行了一次大型維護。

重修后的三屯營城是磚石結構,城墻高3丈,頂寬1丈5尺,周圍7里。

城池有3個主門:南為景忠門,東為賓日門,西為鞏京門。各門還筑有重門,用以增強城池的防御。在東、西兩個主門之北50米,還有兩個便門,俗稱小東門、小西門。

三屯營的城防設施很全:城門上有望樓,北城臺上建有紫極宮,城角上建有角樓5座,東西重門上建有樓臺,沿城臺又均勻布列了9座敵臺。

此外,城里尚有水關兩處,城外城內之水可以流通。寬7尺,深3丈的護城河水,是引來的附近橫河活水,不但繞城一周,而且在東門外有長350丈、寬10丈、深7尺的震湖。

可惜,如此精湛完備的城防系統,卻沒有配套的軍隊來守衛它——滿清入關后,第一時間就突襲了三屯營,結果明軍士氣渙散斗志全無,沒做什么抵抗就將這處咽喉要地拱手相讓。

在偵查城池建筑細節的同時,城墻四周不停游走的韃兵守衛,他們的紅外輪廓也清晰地出現在了液晶屏幕上。

偵查完城墻后,無人機又飛向了城池內部的總兵府......韃子的主力就在那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