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苦巴巴等著琦善接見的官員滿是羨慕嫉妒的注視下,易知足快步走進了琦善所住的獨院,他已經收到消息,琦善和林則徐今日去了長樂機器廠、長州造船廠、廣東水師彈藥局視察,而且還去正在修建的火車站逛了一圈,顯然是想看火車鐵路。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的小說
這讓有些不安,琦善是道光倚重的肱股大臣,此番前來廣州,下車伊始,就急于視察元奇的工廠和佛廣鐵路,這顯然不合常理,很顯然,考察元奇的情況也是對方此次來廣州的任務之一,看來,朝廷對于元奇團練的防范之心不是一般的重。
走進客廳,他飛快的瞥了一眼,見屋里就琦善和林則徐兩人,兩人一身便服也并非是按官場規矩上下首而坐,而是隨意的相對而坐,也不知在聊些什么,似乎相談甚歡,相比起林則徐,琦善顯的清瘦些,同樣是蓄著長須,看著比林則徐年輕的多,似乎才四十多歲。
不過,易知足詳細的了解過琦善的情況,知道他比林則徐實則僅小一歲,今年才五十五歲,正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年紀。第一次見面,他自然不好失禮,瞥了一眼就趕緊低眉垂眼,上前大禮參見。
琦善仔細的打量了他兩眼,見他不僅年輕,而且身形挺拔,容貌也十分俊朗,且舉止穩重,毫無一般官員見他之時的局促模樣,尤為難得的是一口官話絲毫不夾雜廣東口音,反而還帶有些京味,不由的暗自贊許,廣東官話,他聽起來著實是費勁。
“知足無須拘禮。”琦善含笑道:“一篇《鐵路興國十八條》一篇《國債輪》,令知足名滿京師,老夫亦是慕名已久......。”說著,見易知足守禮站著,便指了指椅子,道:“無須拘禮,坐。”
“謝大人。”易知足說著,大大方方的在下首落座,腰桿挺的筆直,對方不僅是欽差,還有可能是接任林則徐成為兩廣總督,第一印象很重要,他可不希望初次見面就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尤其對方是滿人,很有可能會想方設法的遏制元奇,這第一印象就更不能壞,否則以后難以挽回。
林則徐清楚易知足的性子,再則他也急于知道英夷是否增兵,俟其落座,他就直接問道:“知足與英夷洽談的結果如何?”
與懿律談的主要是交還戰俘,易知足不好直說,當即欠身道:“在下昨日與英軍艦隊總司令懿律以及英吉利駐華總監督義律在澳門澳葡總督署見的面,通過交談,可以肯定的有兩點,一是英吉利正大規模向廣州派遣援兵,兵力約在一萬至一萬五之間。二是英軍艦隊總司令懿律,因為作戰不力,將面臨革職,新任艦隊總司令據說是英國海軍少將璞鼎查。”
一聽英吉利增兵一萬至一萬五千人,林則徐心里不由的一緊,琦善也是一臉凝重,幾千人就已經讓大清束手無策了,如今增兵一萬多,那會是什么情形?
不待兩人開口,易知足接著道:“這次懿律約見在下,主要目的是為了交換被咱們俘虜的四千余戰俘.....。”
“交換?”琦善沉聲道:“英夷拿什么交換?”
“用東南沿海港口城池的安全作為交換條件。”易知足道:“若是咱們交還所有戰俘,懿律保證,在談判結束之前,實則也就是英吉利援兵到達之前,不再攻擊沿海的港口城池,否則,他們將變本加厲,無差別的襲擊沿海的所有港口城池。”
“無恥!”林則徐忿忿的罵了一句,才道:“知足如何回復他們的?”
“還能如何回復?”易知足苦笑著道:“用四千英軍戰俘換取大清海疆大半年的安穩,這筆買賣還是合算的,在下已經同意,十日之內,交還所有英軍戰俘。”
“不妥。”琦善沉聲道:“英夷大舉增兵,顯然是為了擴大戰事,此時交還四千余戰俘,豈非是增強英夷實力?”
易知足瞥了林則徐一眼,緩聲道:“在下之所以貿然同意,是出于幾點考慮,一則英軍艦隊在海上來去自如,防不勝防,若是蓄意攻擊沿海,大半年時間,至少會有十多座城池慘遭英軍荼毒,尤為可慮的是江南。
再則,懿律之所以急于索回戰俘,是不甘失敗,希望能在他手中,也就是援兵抵達之前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咱們交還戰俘,英軍實力未損,若是談判再稍做讓步,一場迫在眉睫的大規模戰爭,有可能就此化為無形。
另則,這批四千余人的英軍戰俘,咱們遲早要交還英軍,不過是早晚而已,不論是交換戰俘還是英軍付贖金贖回,在下竊以為,都不及此時痛快的交還給英軍。”
這批數量龐大的英軍戰俘,琦善早就打算將作為與英夷談判的籌碼,如果白白的交還給英軍,他與英夷的談判只怕會相當艱難,但易知足說的在理,他也不好直接反駁,略微沉吟,他才道:“戰事尚未結束,就將四千戰俘拱手交還,知足如何向朝廷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易知足看了看兩人,含笑道:“要向朝廷和天下人交代的,是二位大人,與小子無關,元奇團練不過是負責羈押管理這批戰俘而已,況且,交還四千戰俘,如此大事,豈是在下區區一個行商能夠做主的,廣州這不還有欽差大人和部堂大人坐鎮。”
琦善不由的一楞,合著這事情還得他兩人來背負這惡名?林則徐卻是瞪了易知足一眼,道:“如此大事,知足也敢擅自答應。”
“十日之期是英夷提出來的。”易知足一臉無辜的道:“再則,在下也跟英夷說的明白,此事最終須得二位大人定奪。”
聽這話,琦善臉色稍稍緩和,他知道林則徐最重清名,當即試探道:“少穆以為該當如何?”
林則徐心里明白不過,這批英軍戰俘,他根本就做不了主,想要做主,就的給元奇支付二百萬的賞銀,易知足這不過是給他們兩人臺階下,再則,他也贊同易知足的想法,用四千戰俘換取沿海各省大半年的太平,這筆帳怎么算都合算。
對于琦善的那點心思,他也是一清二楚,略微沉吟,他才道:“英夷艦隊早靜庵兄兩日抵達廣州,若是再度北上,攪亂江南,咱們怕是都難辭其咎,況且,若真能就此消弭一場戰事,亦是功德無量,京師,咱們如實上奏,至于天下士紳,可以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聽的從他口中說出‘正確的輿論引導’,易知足不由的暗笑,林部堂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接受能力也強,立馬就能想到用報紙來進行輿論引導。
琦善并不知道林則徐頒發懸賞告示的事情,聽的這話,不由頗覺意外,想想,也不無道理,易知足與英夷約定的是十日之期,在他這個欽差抵達廣州十日后,英軍艦隊再度北上攪亂江南,道光豈能輕饒的了他?
不過,如此一來,與英夷的談判可就不是一般的麻煩,英夷提出的要求很是苛刻,做出讓步,讓到什么程度,英夷才會滿意?懿律才能體面的結束這場戰事?更要命的是,與英夷談判,完全是他這個欽差大臣的差事,談判不力,喪權辱國的惡名只能他一個人來承受。
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覺釋然,林則徐珍惜羽毛,談判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指望他,有他摻和,只會談崩,談判的惡果總的有人來承擔,若是真能通過談判消弭這場戰事,就算是背個惡名又如何?
況且,林則徐都同意交還戰俘,他還能如何?以欽差的身份壓制,倒不是不可以,問題是這事傳出去,他必然成為眾矢之的。
默然良久,他才開口道:“少穆既然贊成,那就交還給他們,不過,戰俘交還之前,我的詳細核查。”
這是擔心廣東方面弄虛作假,謊報戰功,林則徐頜首道:“這是自然。”
經這事一攪和,琦善的心情有些低落,半晌沒吭聲,見這情形,林則徐站起身道:“靜庵兄奔波了一日,早些歇息罷,在下告辭。”
易知足也連忙跟著起身,躬身行禮,不想琦善卻道:“知足且留下來。”說著,他起身將林則徐送了出去,折回廳堂,落座后,他一邊伸手讓座一邊含笑道:“知足的《國債論》老夫仔細的讀過,相當精辟,朝廷歲入有定,用度卻是無常,一旦遭逢大事,難免捉襟見肘.....。”
正所謂聽話聽音,一聽這話,易知足不由的暗暗叫苦,道光這是想發行國債?眼下元奇銀行的日子可不好過,見的琦善一頓,他趕緊抓住話縫兒,道:“在下斗膽,朝廷之所以入不敷出,根源在于永不加賦......。”
琦善一楞,暗忖這小子膽子不是一般的大,永不加賦,這是圣祖康熙改革賦稅制度時發布的恩旨,這也敢抨擊?
見琦善沒吭聲,易知足接著道:“永不加賦是祖制,也是朝廷深得人心之舉措,且已推行百余年,難以更改,朝廷眼下要想走出財政困境,唯有仿效西洋,鼓勵商貿,發展工業,不須十年,就能大為改觀。”
“元奇這兩年繳納的稅銀,確實相當可觀,已經及得上尋常中等省份的賦稅,而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長.....。”琦善說到這里,發覺偏離了話題,頓了頓,他才接著道:“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英吉利犬羊之性,畏威不畏德,如今大舉增兵,一場大戰在所難免,然朝廷國庫空虛,無力支撐一場大戰,欲嘗試發行一千萬兩白銀的國債,元奇可能承擔?”
聽的這話,易知足不由的暗自警惕,朝廷派琦善來廣州談判,事先根本就不知道英軍大舉增兵的情況,什么一場大戰在所難免,純粹是扯談,是什么原因讓道光想元奇攤派一千萬兩國債?
答案不言自明,道光這是想釜底抽薪,道光能不知道廣州的情形?不知道廣州面臨戰事,人心惶惶,元奇幾番遭遇擠兌?此時向元奇攤派一千萬兩國債,這是想置元奇于死地。
拒絕!顯然不可能,他之前就向朝廷表態,元奇可以承接朝廷發行國債,此時拒絕的話,朝廷絕對不會容忍元奇,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能將元奇抄個干干凈凈,更何況元奇本身就有許多為朝廷所不容的事情。
同意,這一千萬足以將元奇銀行抽干,即便不會倒閉破產,亦會元氣大傷,他也不敢多考慮,沉吟了片刻,他便沉聲道:“國事艱難,元奇斷無袖手旁觀之理,更何況這是朝廷發行的第一筆國債,元奇豈有推諉之理。”
聽的這話,琦善不由暗暗吃驚,他當然清楚元奇銀行現在的處境,也明白道光向元奇發行這一千萬兩白銀國債的意圖,但他怎么也沒想到,易知足只是稍加沉吟,就一口應承下來,這小子可真是不簡單,難怪如此年輕就能但任元奇大掌柜,還能在短短時間內將元奇經營的風生水起。
頓了頓,易知足才接著道:“朝廷第一次嘗試發行國債,元奇也是第一次承接國債,元奇銀行的境況,想必朝廷和大人也都清楚,無須贅言,在下只說一點,元奇銀行很樂意承接國債,但是不可能因為承接國債而倒閉破產,想來這也不是朝廷樂意看到的。
一千萬兩白銀,對朝廷來說或許是小數目,但對元奇來說,卻不是小數目,元奇承接這筆國債,但有諸多細節要議定清楚,大人可能全權做主?”
這小子還真不是一般厲害,轉過頭來就將他一軍,不用多想,琦善也明白,這小子所謂的細節,絕對能夠難到他,至少是以他的身份地位拍不了板的,但他卻不能示弱,當即含笑道:“本部堂歷任要職,卻未主理過戶部,生平也未跟錢莊銀號打過交道,有那些細節要議定,知足且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