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鱷  第七百三十九章 推行新學

類別: 歷史 | 清史 | 民國 | 大清巨鱷 | 塞外流云   作者:塞外流云  書名:大清巨鱷  更新時間:2019-07-04
 
易知足如此好說話,曾國藩是暗松了口氣,綿愉、肅順則是大感意外,房間里的氣氛也隨即輕松起來,綿愉含笑道:“國家進退人才,唯名與器,朝廷若能給予各省新學每年五十舉額,已遠勝科舉,朝野上下對于新學必趨之若鶩,如此一來,怕是對于科舉沖擊太大......。頂點小說23”

什么意思?真當他好說話,這各省新學舉額還想一降再降不成?易知足緩緩掃了三人一眼,沉聲道:“新學昌盛,對于科舉造成沖擊,這是必然,朝廷需要考慮的不是平衡科舉與新學,而是如何完美的將科舉與新學合二為一。

如今新學稍有基礎的也就廣州、上海兩地,往大了說,也就廣東和江蘇兩省,東南其他各省不過也才是剛起步,新學培養人才,也并非是速成,至少需要十余年,如此長的時間,還不足以讓朝廷進行有效的整合?”

聽的他語氣不善,綿愉哪里還敢得寸進尺,當即頜首道:“還是國城思慮長遠,科舉與新學,皆是為國儲才選才,確實應該進行有效整合。”

曾國藩聽的暗暗點頭,要想不廢除科舉,將科舉與新學合二為一或許是唯一的法子,對方能提出這個建議,看來確實是沒有廢除科舉的意思,略微沉吟,他才開口道:“關于科舉革新,廢除八股文,增考歷史、地理,鎮海公可有具體的建議?諸如史地教材......。”

“科舉考試教材以及科目,歷來都是官定,朝廷召集鴻學大儒編輯校定即可。”易知足緩聲道:“大清如今正在逐步敞開國門,融入世界,我大清士紳不能再坐井觀天,只知中國,不知世界,他們也必須了解世界,不論歷史還是地理,都應該分為本國與世界兩部分,世界部分可以組織一些留學生進行進行收集和編輯教材。”

“鎮海公所言極是。”曾國藩心里暗自嘆服,接著又道:“關于地理,僅是單純的山川河流,地理形勝,行政劃分?”

易知足笑了笑,道:“地理既然能單獨做為一個科目,豈能如此簡單,總的來說,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包括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等等諸多方面,你們尋找從普魯士歸國的留學生......。”

如此繁雜?曾國藩皺了下眉頭,“僅是編撰教材,怕是都得花費十余年之久......。”

“這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再則,地理學也會不斷的發展完善,先從本國地理著手,我國歷代也不乏地理學家,不乏地理著作。”易知足如數家珍一般,“酈道元、沈括、徐霞客、張衡、徐光啟等都留有地理著作。”

這確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曾國藩心里暗忖,回京之后一定要奏請將編撰教材一事定在上海,至少地理必須定在上海。

次日上午,咸豐明發上諭,立國育才,所關至大,新學不倡,國家不興,為積極推行新學,鼓勵各省興學堂,倡新學,朝廷特頒布《各學堂獎勵章程》,施行新學以科名獎勵制度,各省大學堂每年獎予舉額,中等省份獎以五十舉額,高等及其同等程度學堂獎予貢額、生額,數額視學堂規模而定。

這道上諭一頒發,立即在京師引起轟動,一時間電報頻傳,大江南北各省大小報紙紛紛刊發號外及時進行報道,朝野上下一片轟動!

科舉三年一試,生員、舉人的數額都有定數,一般大省,鄉試舉額也不過一百,平均下來,一年不過三十左右,中等省份舉額只有七八十,一年不過二三十,這新學倒好,中等省份的舉額直接就定為五十!而且這個定額還是專門給新學堂的!這顯然已遠遠超過正常的科舉定額!

明擺著的,朝廷對于新學的重視遠遠超過科舉,這讓大清所有的百姓都看到了一條博取功名的捷徑,至少在目前來說,是一條捷徑!

東南各省登時為之沸騰,原本門可羅雀新學堂立刻就被圍的水泄不通,爭搶著報名入學,因為新學堂實行的是免費入學,免費教育制度,不論是士紳富戶商賈還是寒門小戶,只要是家中有符合入學條件的孩子都紛紛趕往新學堂報名。

元奇固然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不遺余力,也舍得投銀子,但最大的瓶頸卻是師資,因為師資嚴重不足,東南各省都只在縣一級開辦新式學堂,而且是一縣一所,隨著消息傳開,縣城附近百姓也紛紛帶著適齡孩童涌入縣城,人滿為患,各府縣新學堂紛紛發電告急。

上海,鎮海公府,荷園,聽雨軒。

聽雨軒坐落在湖畔,是一棟二層小樓,一樓前面是院子后面則是向湖面延伸的一個平臺,十分適合觀景,恭親王奕、惠親王綿愉、怡親王載垣、醇郡王奕、軍機大臣肅順、文祥以及曾國藩等一眾人或坐或立散漫的在平臺上賞景閑談。

易知足在趙烈文的陪同下緩步踱了過來,一眾人見他進來,紛紛迎了上來,拱手見禮,“諸位都可算是舊識故交,今日這場合就無須拘禮,大家隨意就好。”

聽的這話,綿愉笑呵呵的道:“這提議好,私下場合沒必要拘禮,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諸位隨意。”易知足笑著踱到圍欄邊,依欄而坐,今日天氣有些陰,沒有太陽,他選擇在這里見眾人,倒不是因為清凈,而是因為這里開闊,一行人有幾桿老煙槍,呆在房間里著實是不合適。

見的易知足選擇在靠湖的圍欄邊落座,一眾人想拘禮也是拘不成,索性的分散隨意而坐,奕率先開口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人誠不欺我,此番出訪西洋,周游列國,不僅是大開眼界,也讓咱們意識到我大清與西洋列國的巨大差距......。”

易知足頜首道:“出訪西洋使團能夠清楚看到大清與西洋各國之間的巨大差距,元奇這番心思就沒白費。”

醇郡王奕笑道:“國城兄倡議朝廷組建大規模使團出訪西洋,目的就是讓朝廷認識到大清與西洋各國的差距?”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凡事都怕對比。”易知足緩聲道:“大清遭遇了兩次西洋入侵的危機,最終都化險為夷,朝野上下一片歡騰的時候,或許就我最清楚,大清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這次英法西荷四國入侵,得以大勝純屬僥幸,若不是南洋海軍艦隊裝備了新式后裝線膛炮,有實力封鎖渤海口,這一戰,縱使津京陸戰能勝,戰爭也必然曠日持久。

以英法兩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展現出來的實力,這場戰爭持續下去,戰敗的必然是我大清,所以說,這一戰能大獲全勝,實是天佑我大清!不過,這次有天佑,下次還有沒有天佑?

以我大清目前的軍事實力,綜合國力,有沒有能力應對一場克里米亞戰爭那樣規模大小的戰爭?有沒有能力應對一場兵力超過百萬的大規模戰爭?”

“沒有!”易知足語氣篤定的道:“與英法兩國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在經濟、政治、軍事、文教等方面與兩國有著極大的差距,如果現在我們不能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將無法應對下一次西洋入侵的危機!

值得欣慰的是,在接連兩次安然度過西洋入侵的危機之后,尤其是在第二次大勝的情況下,諸位還能清醒的認識到大清與西洋強國的巨大差距。”

聽的這番話,綿愉瞥了載垣一眼,心里暗笑,朝廷認識到的不是大清與西洋各國的巨大差距,而是與元奇的巨大差距!若非是元奇壓的朝廷喘不過氣來,朝廷根本就不可能贊成奕等人提出來的變法革新!

奕沉聲道:“西洋還會入侵?”

“如果我們不夠強大,西洋入侵是必然,而且是頻頻入侵。”易知足頜首道:“現在是霸權時代,拋卻英吉利、法蘭西不說,普魯士、美利堅、沙皇俄國,奧匈帝國、撒丁王國盡皆雄心勃勃,一旦強勢崛起,誰會放過利潤巨大的東西方貿易?”

奕接著道:“國城兄的意思,朝廷必須變法圖強,富國強兵,否則必然是戰連禍接。”

聽的這話,易知足一笑,“諸位如此大陣容前來上海,不是為了變法?”

“此番前來上海,確實為變法之事而來。”見的說破了,奕索性爽快的點明,“朝廷也意識到與西洋列強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非得變法圖強不可,是以,朝廷計劃推行一系列的變法,包括軍事、經濟、文教、政治、法制等方面,我等是特意前來征詢國城兄的看法。”

“朝廷立志變法圖強,富國強軍,這是大清之幸,亦是百姓之幸。”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元奇會積極響應,并大力支持配合。”

這可以說是句空話,但卻表明了態度,在場眾人沒人覺的意外,畢竟易知足明里暗里多次鼓勵朝廷變法,方才那番話也是鼓勵朝廷變法圖強,只不過,他這個態度,反而讓眾人心里不踏實!

元奇雖然沒有明著割據地方,但實際上卻與割據無異,一直以來也是隱隱與朝廷抗衡,朝廷變法革新以圖富國強軍,按理,元奇是應該反對,并且千方百計阻擾才合乎情理,但他卻偏偏支持,甚至不惜逼迫朝廷進行變法革新,推行新學,科舉革新,實際就是教育革新。

眾人心里雖然不解,卻是沒人敢直言相問,實則也問不出口,而且即便是問了,對方也不可能實言相告。

奕一臉和煦,滿面春風的道:“天下皆知,國城兄素來以國事為重,元奇亦處處以大局為重,得元奇極力支持朝廷變法,實是朝廷之幸,萬民之幸。”

易知足點了支煙,語氣輕松的道:“此番變法革新,可否方便詳細說說?”

“國城兄熟知中西,見識淵博,眼界開闊,慮事深遠。”奕含笑道:“此番咱們一行前來,不僅是為了爭取元奇對朝廷變法的極力支持,也是特意前來聽取國城兄對變法的高見。”

頓了頓,他才接著道:“文教方面,是推行新學,革新科舉,軍事方面,是革故鼎新,著力裁減舊軍,編練新軍,明年開始,把原有各省的綠營、防勇逐年裁減十之二三,分三至五年全部裁淘一空。”

易知足微微點了點頭,“綠營本就不堪一用,廢除是必然,但地方防務又當如何?”

奕道:“從各省綠營中精選出若干營,分為常備、續備和巡警三部分,一律操習新式槍炮,嚴加訓練,使之成為勁旅。”

“常備、續備和巡警三部分,倒是可圈可點。”易知足緩聲道:“不過,綠營已從根子上爛掉,繼續從綠營精選,部隊作風、習氣都會沿襲下來,不出數年,依然又是如今綠營模樣。”

“那依國城兄之見.....?”

“實行募兵制,重新招募,以三五年為期,到期退伍,另募新兵。”易知足緩聲道:“如此,既能保證軍隊的戰力,又能培養大量合格的士兵,寓兵于民,一旦有戰事,能夠迅速的招募大批經過嚴格訓練的合格兵員,但在平時,軍隊規模不大,利于減輕朝廷財政壓力。”

募兵的開支可不是綠營能比的!奕心里腹誹,卻沒說什么,瞥了曾國藩一眼,見他在提筆記錄,便有意停頓了一陣。

略微沉吟,他才接著道:“經濟方面,則是振興農工商業,激勵開荒屯田,擴大耕地面積,改進農業技術,大力興修水利,興辦農事試驗場,引進日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農具等。

工商業,朝廷計劃成立商部,則是鼓勵支持各地民間開辦工廠,興辦商業公司、以招股辦法開辦股份制企業,實行官辦企業與民辦企業并舉,并制定章程以保護私營商業權益,保護私有財產等一系列舉措。”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