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鱷  第八百一十五章 鐵路干線

類別: 歷史 | 清史 | 民國 | 大清巨鱷 | 塞外流云   作者:塞外流云  書名:大清巨鱷  更新時間:2019-07-04
 
對于建筑,易知足是個十足的外行,不過他的見識卻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比的,他走過的橋比別人走的路還多,這話可能一點也不夸張,后世他見過的路過的各種各樣的大橋多了,別說是跨江大橋,跨海大橋也不稀奇。

有沒有水下凝固的水泥,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有很多特種水泥,這年頭拉索橋顯然是不現實的,要修建跨越長江的大橋肯定是要有橋墩的,而修筑橋墩需要的應該就是一種特種水泥。

在華爾森面前,他自然不會露怯,當即便含笑道:“看來貴國對于水泥的研究還停留在初步階段,我國的水泥廠正在研究一系列的具有特使用途的水泥,為了早日出成果,早日完成跨江大橋,我希望貴國也可以抽調一批化學家來我國共同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共享。”

華爾森敏銳的主意到了對方說的‘也’字,略微沉吟才問道:“還有其他國家參與?”

“當然。”易知足頜首道:“美利堅和俄國也會參與。”

一聽美利堅和俄國也會參與,華爾森自然不希望英國被排擠正在外,當即便道:“我想我國的化學家對這個研究課題也應該十分感興趣。”

“我們也很期待貴國的參與。”易知足微笑著道:“科技無國界,造福全人類的科技成果,應該是屬于全世界的,不應該有國界之分。”

對于這話,華爾森差點嗤之以鼻,心里暗忖這家伙倒真是適合做政客,這話說的還真是冠冕堂皇,清國若非是缺乏人才,會有如此好心?

易知足如此做確實是因為人才的匱缺,這些年大清雖然在源源不斷的培育西學人才,但因為日時太短,人才還沒能完全成長起來,因此,他需要借調各國的精英人才集中進行一些課題研究,如此既能加快國內的人才成長,也不至于讓大清落于人后。

當然,這種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唯有他有這個本事,他可以為眾多的科研人員指明方向,也有雄厚的財力作為后盾,這才是他是元奇最大的資本。

華爾森關心的是鐵路,略微沉吟便徑直問道:“不知道元奇計劃修建哪幾條鐵路?”

“元奇計劃修建的鐵路不少。”易知足斟酌著道:“有一條最為適合貴國承建,元奇計劃修建一條北京至廣州的鐵路,這將是一條橫貫南北的大干線,全長二千多公里。”

京廣鐵路!全長二千多公里!華爾森心里一跳,元奇果真是大手筆!如果真能承攬這條鐵路,國內所有積壓的鐵軌全部運來都不夠,僅這一條鐵路就足以拉動國內與之相關的工業,足以讓無數工廠起死回生!

很快他就冷靜下來,就算現在的物價大幅下跌,鐵路的修建成本大幅降低,但每公里的造價也要合三、四萬銀元,二千多公里,就是將近一億銀元的造價,他不懷疑元奇的財力,畢竟這幾年元奇在歐洲的棉花貿易和金融市場大賺特賺,這是眾所周知之事,他考慮是英國要不要投資這條鐵路。

北京至廣州,這是橫貫清國南北的大干線,絕對是一條極具商業價值的鐵路,絕對不亞于京滬鐵路!

“非常感謝閣下對我國鐵路公司的信任。”華爾森滿面笑容的微微欠身道:“請允許我代表他們向殿下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易知足含笑道:“這條鐵路牽扯甚廣,相關細節還須仔細磋商。”

牽扯甚廣?是牽扯到清國的朝廷嗎?華爾森一點也不在乎,對于這條鐵路,英吉利是志在必得!他站起身來,“我會盡快發電報回國,并且著在貴國境內的鐵路公司派人前來與貴方磋商。”

送走華爾森一行,趙烈文忍不住道:“大掌柜怎會平白給英國人諾大一個彩頭?”

望著華爾森的背影,易知足嘴角擒著笑道:“京廣鐵路也就英國人能修,咱們若是提出,朝廷必然是百般推諉,再則,歐洲的這次經濟危機對咱們大清也必然是有沖擊的,這個時候修建這條鐵路干線最為合適,利于刺激經濟,拉動消費。

正好元奇手里也有些富裕的銀子,總不能都放在倉庫睡覺,錢必須流通起來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價值。

另外,總得給英國人一些甜頭,這樣,咱們降價抵制西洋低價傾銷的時間會大幅縮短,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這條南北干線遲早要修,選擇這個時候修建,至少能節約上千萬白銀。”

趙烈文擔憂的道:“消息傳開,其他各國怕是會紛紛求上門來。”

“咱們又不是有求必應,擔心什么?”易知足笑道:“美利堅目前處于戰后恢復階段,而且因為戰爭損失慘重,他們沒有實力承接如此大的工程。”說到這里,他沉吟了下才道:“著解修元給北德意志聯邦發封電報,看看他們是否有意競標我國境內的鐵路。”

趙烈文愕然道:“還要修建鐵路?資金周轉的過來?”

“元奇又不需要全額出資,只要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就成。””易知足不以為意的道:“京廣鐵路,英國人至少會投資三成左右,他們國內的資金正愁沒地方去,豈會放過如此好的機會。”

趙烈文不解的道:“元奇又不是沒銀子,為何還要讓他們投資,平白的背負利息。”

“不要怕背負利息。”易知足說著轉過身緩步踱向書房,邊走邊道:“大量的資金涌入的同時也會帶來技術和人才,大清若能吸納歐洲的富裕資金,必將會極大的促進大清的經濟和工業。

也不要怕人家賺咱們的錢,咱們要抱著開放的心態,以海納百川的姿態吸納全世界的資金和技術人才,唯有如此,咱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再過幾年,咱們就應該主動放開內陸省份,鼓勵提倡自由貿易,歡迎世界各國前來投資。”

趙烈文聽的一呆,半晌說不出話來,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口通商這是與英吉利打死打活,才迫不得已開放的,天津算是朝廷主動對外開放的,實則也是迫于元奇的壓力,為了抗衡元奇發展工業才開放的,而且英法等多次提出要求,開放內陸省份,朝廷都沒答應,如今易知足居然說要主動開放。

見他不吭聲,易知足也不理會,徑直緩步回房,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唯有開放,全面開放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富國強軍,封閉半封閉,只會導致積貧積弱,若不是考慮到大清目前的情況經受不住沖擊,他早幾年就想逐步的開放內陸幾個城市。

堪堪才走到書房門口,林美蓮從后面快步追了上來稟報道:“大掌柜,南洋總督馬制臺求見。”

馬儀清來了?易知足轉過身笑道:“快讓他進來。”

馬儀清是行商子弟中官位最為顯赫,能與其相提并論的也唯有伍長青,堪稱是易知足的左膀右臂,自南洋建省便一直呆在南洋,由呂宋巡撫遷升南洋總督,掌管南洋兩省,年紀不大,僅比易知足年長兩歲,是大清所有總督中最年輕的。

一身便裝快步而來的馬儀清抬眼看見易知足在院子門口迎接,不由的加快了腳步,還離著十余步他就拱手笑道:“大掌柜藩王之尊,可不敢當大掌柜遠迎。”

易知足笑道:“君湖兄一聲不吭就來了上海,準沒好事,我這是剛剛送人。”

“大掌柜一猜就著。”馬儀清笑嘻嘻的走到跟前,“在下是來打秋風的。”

“你這個南洋總督還用得著打秋風?”易知足皺了下眉頭,“沒聽說說南洋遭災啊。”

“托大掌柜的福,南洋風調雨順。”馬儀清笑道,說著又向趙烈文拱手見禮。

“進去再說。”易知足說著回頭吩咐林美蓮道:“吩咐后廚,辦一桌酒宴,另外,著人將伍長青、嚴世寬、吳云棟幾人請來,君湖兄難得來一遭,大家也聚聚。”

三人寒暄著進了書房,落座閑談了幾句之后,馬儀清便抱怨道:“大掌柜可不能太偏心,東南鐵路修的熱火朝天,咱們南洋兩省卻是一條鐵路也沒有。”

“合著是打擂臺來的?”易知足笑道:“剛送走一個要鐵路項目的,君湖兄可可的就來訴苦,還真是湊巧了。”

“英國人?”馬儀清皺了下眉頭道:“英國是海上強國,即便是要修鐵路也不能讓英國人插手。”

易知足點了點頭,轉而道:“元奇一直沒有南洋兩省修建鐵路的計劃。”

一聽這話,馬儀清急了,連忙道:“南洋兩省經過十余年的休養生息,如今民間已經頗為富足,不少商賈呼吁修建貫通南北的鐵路,我們可以就地募集資金。”

易知足打趣他道:“能募集足夠的資金,君湖兄還用得著來打秋風?”

馬儀清訕笑道:“在下琢磨著,修建鐵路,元奇總得占股一半罷。”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之所以沒有計劃在呂宋修建鐵路,是考慮到呂宋的鐵路商業價值不大,鐵路造價不菲,動輒數百上千萬銀元,投資總要考慮收益不是。”

沉默了一陣,馬儀清才開口道:“呂宋這些年雖然人口增長迅速,但要跟內陸比卻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人口流動也不大,不過,從南到北,卻是遍布大大小小的種植園,而且也分布有不少礦藏,修建鐵路,不至于虧損嚴重。”

點了支煙,易知足才道:“咱們不是將南洋兩省作為殖民地經營,不能完全從投資收益方面考慮,既是地方士紳商賈積極呼吁,咱們也應該順應民心,這樣,元奇出資百分之五十一,剩下的南洋自行籌備。”

見他如此輕易的就同意了,馬儀清不由的大喜過望,連忙拱手道:“謝大掌柜體貼!”

“君湖兄說的對,呂宋修建鐵路不能假手外人。”易知足沉吟著道:“這條鐵路讓我們自己的鐵路公司承建,我會吩咐下去,著他們盡快進行線路勘測,打出預算。”頓了頓,他接著問道:“君湖兄就是專門為這事跑來上海?”

“這不是小事。”馬儀清笑道:“在下要不跑這一趟,大掌柜能輕易同意?”

易知足笑了笑,道:“元奇對呂宋的基礎建設這些年可沒少投錢,一則是給移民提供就業機會,再則也是為了改善呂宋的基礎條件,修建鐵路確實是沒有計劃,因為在我看來,至少應該等到十年之后,等到橡膠成為熱門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再考慮修建鐵路。

著實是沒想到呂宋的士紳商賈會呼吁官府修建鐵路,看來,呂宋的富裕已經超過來我的想象,雖然孤懸海外,卻也知道與時俱進,君湖兄功不可沒。”

馬儀清連忙擺手道:“大掌柜可別給在下臉上貼金,呂宋富足,那是因為輕徭薄賦,是因為橡膠價格節節高升,是因為元奇在馬尼拉開辦的一系列工廠,知道與時俱進,那是因為長期不間斷的推行免費教育,如今呂宋的年輕人識字率高達九成。”

說到這里,他輕笑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再則是吏治清明,南洋兩省試行的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監督,保證了地方官吏的清廉,在下忝為南洋總督,不過是垂拱而治。”

易知足聽的頗為心動,道:“君湖兄不妨在上海多逗留幾日,或是回廣州看看,過幾日咱們一道前往馬尼拉,實地考察一下。”

聽的這話,馬儀清欣喜的道:“大掌柜可有兩年沒去馬尼拉了。”

趙烈文在旁聽的卻是暗笑,他很清楚,易知足去馬尼拉,是擔心京廣鐵路的事情,朝廷害怕修建京廣鐵路,得知消息必然要派人前來上海勸阻游說,去馬尼拉明擺著是想避一避。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轉而問道:“這次降價風潮,似乎沒看見君湖訴苦的電報,呂宋沒遭受多大的波及?”

馬儀清聽的一笑,“呂宋私人開辦的實業很少,元奇開辦的廠子都有補貼,能受什么波及,尋常百姓對這一波降價都是拍手稱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