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興攻略  第四百零八章 昭勛閣評價歷代功過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振興攻略 | 吾誰與歸   作者:吾誰與歸  書名:北宋振興攻略  更新時間:2019-09-06
 
官家高興的時候,很容易聽進去勸諫,李綱小心的組織了自己的語言,盡量不觸碰到老趙家的底線。

當初趙匡在陳橋驛黃袍加身,一直是烙印在老趙家身上的鐵一樣的事實。

欺負孤兒寡母這種事,說出去是真的不好聽。

但當時是五代十國的黑道政治,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爹,誰就是皇帝,這是不爭的事實。

況且第一個干出黃袍加身這種把戲的,也不是趙大。

五代十國天福十二年,后漢高祖劉知遠病逝,在其臨終之際,劉知遠命郭威輔佐他的幼子劉承祐。

當時的郭威是后漢的樞密使。

郭威和朝中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把持朝政。

劉承祐想要親政,四個大臣,誰都不讓。劉承祐只好和親信密謀,埋伏了刀斧手在了宮門。

趁著上朝的時間,殺死了楊邠、史弘肇、王章,并且將他們所有的族人,殺的干干凈凈。

郭威在鄴城,僥幸躲過一劫。

他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大敗了后漢的禁軍,漢隱帝劉承祐逃亡途中被殺。

郭威進入汴京,請太后臨朝稱制,并且立了新的皇帝劉赟(yun)作為皇帝。

在劉赟還未走到京城的時候,郭威指使人假報契丹入寇。

他自己本人率大軍出京迎敵,行至中途,兵士嘩變,將黃袍加于郭威之身,擁立為帝,然后他轉回汴梁。

劉赟行至宋州時,被人殺害。

郭威正式登基,成為了后周的開國皇帝。

而后,郭威傳位給了自己的義子柴榮,柴榮和趙匡聯手,打下了大片的江山,可惜柴榮英年早逝,傳位給了幼帝。

趙匡幾乎和郭威一樣,帶領軍卒北上抗遼,走到陳橋驛,被黃袍加身,登基稱帝。

本身后周就是黃袍加身來的皇位,被趙匡用同樣的黃袍加身滅國。形成了一種歷史非常常見的循環。

趙匡當年的黃袍加身,不管他到底愿不愿意意,陳橋驛,徹底成了他身上永遠洗不掉的污點,陳橋驛也成了武夫亂國的象征。

而現在的趙家人可是太宗一系,趙光義的血脈,自然對這件事防范更深。

李綱認為陳橋驛不能碰,趙桓卻偏偏一直對陳橋驛有想法。

“太宰啊,一百六十年過去了。應該轉變下大宋國民對大宋武人的看法了。陳橋驛是個不錯的選擇。”趙桓反過來勸說李綱。

在陳橋驛接王稟回朝,在趙桓看來是對王稟最高的認可。

“官家,你這不是在迎王稟,是在殺了他啊。屆時朝政必然議論紛紛,時日一久,王稟如何自處?狄青之事,一如昨日。”

李綱反手將了趙桓一軍,官家你可以永遠信任王稟,但是朝臣絕對不會,那王稟他自己呢?

朝政議論抹黑,逼迫武將,狄青的例子可就在這文德殿發生的!

趙桓一驚,他光想著改變大宋人對武人的看法,但是忘記了王稟本人。

自己這是在消費王稟的忠誠啊!

有一種殺人不見血的手段,叫做捧殺,把人捧得高高,捧到天上去,然后摔死他。

自己這是把王稟放在火架上烤,王稟殺人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強,但這朝中的明槍暗箭,王稟能應付?

改變大宋百姓對武人的看法很多很多,潛移默化最為合適。

趙桓點了點頭,李綱這個宰執當的很好。

“行了,行了,你們文臣一張嘴,能把死的說成活的。那就換個地方,換個地方行了吧,怕了你了。”

“即使不在陳橋驛辦了,也要辦的盛大,辦得體面。”

李綱聽到官家不在陳橋驛,搞天子親自出城相迎,他松了一口氣,這世界上有一種死法,叫君恩難受。

“叫李邦彥過來一趟,好不容易出了個人物,一定要好好宣傳一下。”趙桓笑著對趙英說道。

趙桓當然不打算捧殺王稟,但是必要的宣傳還是要有的。

他準備讓王稟在汴京過個年,過幾天的舒心日子,再去云中路。

王稟這樣的鋒利的劍,窩在朝中實在是太浪費了,王稟歸京授勛之后,過個舒心的年,安排他回到云中路去。

待在朝堂這個陰謀場里,整天跟文臣們搞什么唇槍舌戰,氣都要氣死。

軍人的歸宿,就是戰場。

李邦彥來到了文德殿,獻上了他最新寫的大宋英豪傳。

官家讓他宣傳王稟,當然不能只寫王稟的豐功偉績,那樣百姓們只能抱有崇敬,卻沒有親切。

李邦彥從宋江起義開始寫起,貼合實際的把王稟平叛和被人誤會渲染的極其到位,把河東路的關鍵之戰,太原守城的二百天,從地理位置到王稟的種種應對,寫的一清二楚。

“士美寫的這個大宋英豪傳,一經刊印,大家又要罵童貫了。”趙桓無奈的說道。

童貫當年到底是趙佶授意令其千里赴闕,還是他自己決定,這個問題,土里的童貫回答不出來了。

“就這樣刊印吧。”趙桓想了想,還是決定就這樣刊印,求仁得仁,童貫到最后用自己的自殺,為趙佶換取生機,趙桓也不想再計較了。

“還有這個官家,臣隨冊刊印了一組王稟的畫像,還有烘焙好的王稟的陶塑。”

“大宋書局刊印的三國演義賣的很好,典藏版一出,就是哄搶一空,和三國殺那副牌,有很大的關系,臣就想到了這個。”

李邦彥將另外一組物件遞了上去,是來自大宋書局刊印的畫像和陶塑。陶塑的個頭不高,但是非常的精致,看來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趙桓拿著王稟的陶塑看了半天,這李邦彥還真是有點商業頭腦啊。

寫的書引人入勝也就罷了,這做買賣,都直接學自己搞起了周邊?

“臣也找到好多茶社的說書人,還有不少的民藝社,讓他們出了不少說書人用的話本,專門用來說王稟的事。”李邦彥又掏出了一沓札子,遞了上去。

從官方媒體,到民間口舌,沒有一處放過的全方位宣傳攻勢。

趙桓看著李邦彥的袖子,尋思著,里面是不是還有東西可以掏出來。

“沒了,官家。”李邦彥無奈的攤了攤手。

“李太宰,朕決議仿照前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的云臺閣二十八將,前唐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做一個咱們大宋的昭勛閣。”

趙桓直接拋出去扔出去一個蒺藜炮的藥包,炸的李綱和李邦彥目瞪口呆。

李綱猶豫的說道:“官家,大宋中興在即,不適合建閣。”

“不管是麒麟閣、云臺閣和凌煙閣多數都是紀念死去的元勛。朕知道,朕這個昭勛閣是給天下人看的,不是給朕一個人看的。不是建在宮內,而是建在城外。”趙桓解釋道。

麒麟閣、云臺閣、凌煙閣都是皇帝擬好名單,畫好畫像,放在宮里,而趙桓卻打算建在城外,雕上雕塑,告訴大宋所有人。

青史留名,就在此時。

“建在城外?”李綱一臉茫然,官家又準備搞什么幺蛾子?

趙桓解釋道:“就是專門興建一個從太祖時候起的名臣名將閣,左為功高宰輔,右為功高侯王。雕陶塑題功過。隔外面次第功臣,掛畫像書事跡。此舉旨在激勵民心。”

李綱這才明白官家的意思,主意倒是不錯,看起來是個虛名,但是人這一生,不就是爭名奪利嗎?

不過他很快的想到了一個問題,輕聲問道:“那太宗朝怎么辦?”

趙桓這才想起來,趙光義的名臣都是趙大留給他的。

為了湊數,太宗朝配享太廟還有個懿德皇后符氏。這是從配享太廟這個待遇,唯一的一例。

太宗朝配享太廟的其他人,都是趙大的人。

比如薛居正,就跟著他趙光義混了五年。比如潘美,那是從趙匡還未稱帝就鞍前馬后。

趙桓當初給種師道配享太廟的時候,專門研究過這件事。

有點難辦啊!

趙桓撓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