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興攻略  第五百三十七章 正月里的鍘刀,閑不住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振興攻略 | 吾誰與歸   作者:吾誰與歸  書名:北宋振興攻略  更新時間:2019-10-20
 
京東東路的劉豫,本來是濟南知府。

金兵大舉南下,并沒有打到濟南的時候,他就開始準備投降金人的準備,招納了一大堆準備一起投金的人,暗搓搓的準備投降。

可惜戰局風云變化,劉豫不僅沒有投降成功,三年一遷的文人政治體系人,讓他從濟南知府走到了京東東路的經略使。

相公這個詞在大宋有這極為特殊的含義,只有做一路長官,才能被人稱為相公。

趙桓真的給了大宋文人足夠的寬仁。

可是大宋的文人,在讓他失望這件事上,從來沒讓他失望過!

在正常的歷史線里,劉豫這個人是偽齊的皇帝。

金國在靖康之恥后,無力統治關內地區,不得不建立漢人政權加以統治關內地區。

偽齊是偽楚之后的第二個金國扶持的傀儡政權。

偽楚這個政權的存在時間很短,僅僅存在不到月余的時間,偽楚皇帝張邦昌就用最快的速度投降了南宋。

而偽齊這個政權,存在時間長達七年之久,而這個劉豫正是偽齊的皇帝。

趙桓一直認為,不管是張邦昌也好,還是劉豫、張孝純也罷,都是被大勢所逼迫,迫不得已才做出了投靠金人的決定。

結果劉豫還是讓自己失望到了極致。

有些人可能是迫不得已,比如張邦昌一個月的皇帝,立刻投降了南宋。

張孝純和王稟,在太原苦苦撐了二百五十天,無一援軍到達太原。

結果到現在張孝純在河套地區雖然依舊瑟瑟發抖,保持著文臣這種生物特有的懦弱,但是,事,辦得還算不錯。

劉豫顯然不屬于迫不得已,趙桓命令皇城司的察子,查了他近一年的時間,終于肯定了此人,已經變成了金國的走狗。

變節,一個趙桓無法容忍的詞匯。

趙桓詢問臣子的意見,李綱用最快的時間,同意了趙桓的想法。

殺之而后快。

周三畏瞄了一眼李綱,站出來朗聲說道:“臣認為夷三族更為恰當。”

他沒什么情報,不知道劉豫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但是李綱如此堅決的支持官家的決定,他已經猜出了劉豫大概是降了金。

混在朝堂里,沒點這個眼力價,那就沒得混了。

趙桓看著其他人,都沒人反對,批紅了劉豫斬首的札子,說道:“夷三族啊,還是算了,家人一律流放嶺南吧。”

“酈瓊、李成、徐文等知府,和劉豫一起的知府,也都一并砍了,家人同樣流放嶺南即是。”趙桓再次批紅了三道札子。

趙桓已經欽定了四個人死罪,四家人流放。

“這些京官呢?”趙桓看著人數最為龐大的京官,愣愣的問道。

這是讓趙桓最失望透頂的一群人!

他們吃著大宋的俸祿,受著大宋的教育,享受著大宋的繁華的生活,享受在大宋高高在上的地位帶來的特權,不思報國也就算了,還變了節。

這讓趙桓氣的青筋爆抖!

“臣以為殺了為好。”李綱看著趙桓的臉色說道。

趙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還以為李太宰會說什么,法不責眾的話。”

李綱無奈的說道:“臣不讓官家殺太學生,就是為了補上這些闕呀。”

“這些人都是經年老吏,他們享受了這么多國朝優待,卻想要做騎墻派,首鼠兩端,兩頭撈好處,不殺,不足以警示天下。”

趙桓雙手抱著頭,靠在椅背上,看著這一長排的名單,他想了很久很久,才說道:“李太宰,朕想給他們一個機會。”

“不可!”

李綱擲地有聲的大聲說道!

他知道皇帝想說什么,早就準備好了這兩個字!

在趙桓剛剛說完的時候,李綱就把這話扔了出來。

“喊那么大聲干什么,朕聽得見。”趙桓嘆了口氣,這些人自掘墳墓,就連趙桓這個皇帝,都救不了他們。

殺死一個官員,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還需要將他們的家人流放到嶺南,防止他們在京中搗亂。

這一道政令下去,毀掉的是一百三十二個家庭,不僅僅是一百三十二個人頭落地那么簡單而已。

趙桓其實想留他們一命的原因,并不是說憐憫生命,他還沒那么閑。

也不是害怕青史留暴君之名。

他都殺了劉豫了,一個經略相公都被自己車了,這暴戾之名,絕對逃不過去了。

虱子多了不愁,反正都這么多虱子了,也無所謂了。

他其實擔心的是這些人,都是皇城司的察子們調查出來的變節臣子。

他擔心自己搞這種特務政治,弄得人心惶惶,影響靖康三年對金人的作戰推進。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還是想要解決主要矛盾。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趙桓并不想自己成為大宋后世皇帝們效仿的對象。

皇城司的特務政治,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那是皇帝手中極為鋒利的劍。

用的不好,就是武曌酷吏政治,那樣的政治體系,很容易分崩離析,自決于臣民。

他可是深深知道,祖宗之法的大宋有多坑。

到現在他還在補趙光義留下的坑,什么時候河北路上的坑填完了,才算完。

自己要是弄個祖宗之法出來,后世的子孫照著來,也是件麻煩事。

但是李綱顯然早就準備好了大堆的說辭,來應對自己的婦人之仁。

“那這件事邢獄督辦起來,要反復核實,不放過一個叛臣,也不冤枉任何一個好人,先收押歸案,查實一人,朕批紅一人。”

趙桓想了想,這些人留在朝堂里,也是個禍害,說不定在什么地方給自己來一刀,更耽誤事。

還是李綱說得對,殺了就是。

“額,官家要殺他們?”李綱愣愣的問道。

他這準備了很久的勸諫的話,就是為了說服皇帝下必殺之心。

可是皇帝似乎是直接同意了自己的看法?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朕知道你想說什么,其實朕也是考慮了很久,從年前歸京,到現在這么久的時間。到現在朕還是有些猶豫。”

“但愿朕做這些事,大宋臣民們能夠正確的看待,而不是畏懼。”

他也就是動了惻隱之心,總覺得都是宋人,給個機會也無妨。

但是仔細琢磨,還是殺了了事。

至于臣民會不會畏懼自己,他也無法左右臣民們的想法。

大宋的皇帝是官家,不是天子。

大宋的百姓會送大宋皇帝燈盞,上元節掛在宮闈中,以示與民同樂。

可是自己這屠刀一舉,恐怕大宋的百姓們,會畏懼自己這個越來越強勢的皇帝了。

他不喜歡這種感覺,但是卻又不得不如此。

自己貌似在李綱鋪設的路越走越遠了,也就是越來越向著強權皇帝而去。

他笑著說道:“朕回了趟汴京,殺了三千金國黑水司的探子。殺了近三百人的叛臣。”

“都是些該死之人,朕倒是不忍心殺戮,制造殺孽,可是他們偏偏要撞到朕的刀鋒上來!”

《吊古戰場文》算是徹底結束了風波。

大宋皇帝殺的血流成河,三百余戶遷往嶺南而落幕。

趙桓在文德殿整整熬了十幾天,熬過了整個正月,這十幾天,開封府的鍘刀可一天沒閑著。

每天做的事,就是反復核查這些人的罪狀,召這些曾經的臣子上殿,詢問案宗是否有誤。

但顯然程褚這個人辦事非常細膩,他報上來的這些人,無一例外,全是證據確鑿的人。

趙桓還因為見這些叛臣,被一個叛臣罵的狗血淋頭。

無外乎一些重視武將,抬高武夫的地位,最終也會死在莽夫的手里,再現當年關隴把控朝政之危局。

關隴集團,宇文泰創立了府兵制度,定下了基本國策“關中本位政策”,立下了八柱國、十二將軍基本西魏格局。

十二大將軍出將為相,不光是軍事統帥,同樣是政治領導核心。

至此將近四百年的時間里,關隴顯赫的十二大家族,一直處于食物鏈的頂端。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國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將軍之一。

大概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府兵制徹底名存實亡之后,關隴集團才徹底落寞。

代替的是藩鎮割據。

所以軍強則君弱,軍強,皇帝被生殺予奪。

似乎成了從漢末到唐末的一種基本事實,這也成了幾乎所有的皇帝的一塊心病。

大頭兵靠不住。

趙桓被罵了以后,也只能唾面自干。

當初他和種師道定下那基本國策“軍功爵均田征兵制”之后,其實就已經沒有了任何回頭路的可能。

趙桓清楚的知道,可能存在的危險,但是他也做好了肉爛在鍋里的準備。

反正再怎么打,也是漢人在這關中打的死去活來,還能便宜給金國人?!

然后,他就把那個罵他的臣工,給殺了。

軍強君弱,皇帝被生殺予奪還未發生,這個臣工卻是扎扎實實的背叛了大宋。

“這幾天御街口,殺了多少了?”趙桓用力的伸了伸懶腰問道。

趙英打開札子說道:“一天大約有十來個人吧。”

“百姓的反應怎么樣?”趙桓看著趙英說道。

趙英眼珠子一轉,說道:“好!”

趙桓嗤笑了一聲說道:“盡扯犢子,皇帝一天殺十個臣子,他們會說好?!”

“他們就是在叫好。臣說的是實情。”趙英摸了摸后腦勺說道。

趙桓搖了搖頭,他怎么就不信,大宋的百姓會為自己殺奸臣而大聲叫好呢?

大宋的皇帝都是沒脾氣的官家,大宋的百姓應該對自己這種殺的血流成河的皇帝,罵聲載道才對。

趙桓走上了文華樓,看著御街口的圍觀的百姓,人頭落地,轟然的叫好聲傳來。

可能趙英說的是實話?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