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臨時的特使官職罷了,皇帝都開口了。
李沆也沒說什么。
制刀工藝什么在他看來,把外族高超的工藝學回來,就算不制刀,制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個可,能辦。
至于胡旦,這點小事,他應該沒問題。
下午酉時,也就是約四點左右。
劉安下班。
出了皇宮劉安拉住了李沆:“李公,我請你喝酒。”
“喝酒,還是有事?”
“喝酒,也有點事。”
“很難辦?”
“很小的事情,只需要李公給我壯個聲威。”
“成。要好酒。”
“當然有好酒。”劉安扶著李沆上了自己的馬車,然后吩咐:“醉仙居、摘星樓。然后把汴梁城那幾個瓷器商會的會首、宿老、長事叫來。”
聽完劉安的吩咐,李沆笑了:“年輕,就是好。”
李沆猜到了,劉安這是不服氣,憑什么高麗秘色天下第一。
不過,李沆是支持的。
作為天朝上國,而且瓷器源自中原,怎么能讓外邦天下第一,這不合適。
大宋現在不差錢,竟然以使用外邦瓷器為榮,這事有點丟臉。
接星樓。
劉安與李沆到了之后,李沆洗了一把臉,喝了一杯茶、休息了片刻之后才和劉安到了前廳。
劉安先請李沆坐下,在眾人施禮的時候,劉安將桌上一只茶碗輕輕的掃在地上。
那只茶碗瞬間就摔的粉碎。
正躬身施禮的各商會大人物沒一個敢直起腰來,更沒有人敢抬頭。
他們心里清楚,別看這位只有十七歲,卻是掌握他們命運的人。
劉安踩在瓷碗的碎片上從每個人身邊都經過一次后回到前面:“腰彎的累吧?”
“不……”有個中年人正準備回答不累,卻被其他人用眼神制止。
劉安開口說道:“高麗秘色,天下第一。這話我不知道你們聽到什么感覺,都坐下,誰來給我這個年輕的小官來講解一下,瓷器是什么,瓷器的發展歷程?”
眾人依然不敢抬頭。
一直到李沆說道:“都坐下吧,老夫也想聽一聽。”
眾人這才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卻是半個屁股挨在椅子上,不敢坐實。
有位老者沒回去,因為他是這些人當中公認的大匠。
“劉學士,最早的瓷器出現在漢武時代的紹興青瓷,而后越窯崛起青瓷與黑瓷皆為天下最好的瓷器。在西晉時,器型與色彩開始大變,品種繁多、式樣繁多,色彩也不僅僅是青色,出現了灰、白。唐時,我中原有南青北白之比。”
劉安點了點頭:“老人家,我知道你,宮里有一套茶碗就是出自你的手,黑盞,極品。但我問你一句,若有一天,官家問我等,天下最好的瓷器在那里,那么我應該回答什么?”
所有人齊跪。
劉安不是在問罪,這是誅心之問。
這些人都是把一生融入瓷器的人,他們自問,若有一天官家這樣問,他們怎么回答。
是高麗秘色嗎?
這個人,他們丟不起。
這個臉,丟的是瓷器老祖宗的臉。
劉安背著手:“水結冰為零,水沸騰為一百。以這個來測算,鐵融化成鐵水約為一千五百。木柴燃燒在不同的環境下,最低為四百五,最高為八百。木炭可最高達一千。”
當下,就有人在記錄。
劉安的話,絕對可信。
劉安看記錄的人寫完,繼續說道:“石炭也有三六九等分,最低八百,最高一千二百。焦炭可達一千五百,而吹氧高爐,我可以讓焦炭的燃燒溫度達到二千以上。”
“瓷器,最佳溫度是一千二百。”
“我的話講完了,你們可明白?還有兩個月,介時汴梁城中外邦使節與客商會有許多,我想看到驚喜,我相信官家更希望你們的瓷器讓高麗瓷商低下他們狂妄的頭。”
劉安說完后,李沆知道是他需要給劉安壯成威的時候了。
李沆站了起來:“禹州窯、開封窯、汝州窯、定州窯、越州窯、建州窯……
李沆厲害,把大宋眼下有名的窯全點了。
“你們,老夫在看著。官家在看著。”也只有李沆在這個時候敢代表皇帝說話,劉安的身份與資歷還不夠。
所有人站了起來,躬身聽話。
“兩個月。”
“我等必全力以赴!”
劉安這時來了一句:“我不聽口號,我要見東西,兩個月后,我要見東西。”
“兩個月,必有精品獻官家。”
劉安猛的一揮手,所有人依次退下。
李沆坐在那里擺著茶碗,慢吞吞的說道:“老夫雖然提倡以和為貴,但高麗轉貢遼國,此事老夫心里也不舒服。”
“那混賬高麗棒子,等過兩年騰出手來,一定要狠狠收拾。”
“這個,老夫支持你。”
李沆是主和派,但也有天朝上國的高傲。
高麗不再給大宋進貢,轉而給遼國進貢,國書送到之后李沆整整一夜沒睡,他心里難受。
李沆說道:“十年前,遼國為了壓制我大宋,陣兵高麗邊界,一箭未發,高麗便奉遼斷宋,老夫不希望打仗,可那時老夫卻勸過先帝派兵支援高麗。可我大宋兵馬未動,高麗便……”
李沆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劉安卻大笑:“李公,半島那些貨色從幾百年前開始就是墻頭草,你信他們?”
“哈,哈哈。”李沆也是干笑幾聲:“說的好,這次瓷器的事情,老夫支持你,辦好,新年之時,六谷、西州、烏茲、黨項、大理、瞿越的使節團都會到,高麗、大和也會有商隊前來。”
“請李公放心,這點小事我還是能辦好的。”
李沆搖了搖頭:“不是怕你辦不好,你別生事就行。”
“生事?”劉安一副很乖寶寶的樣子,閃了閃自己的賣萌大眼睛:“我這么好的孩子,怎么會生事呢?”
“你呀!”李沆搖了搖頭,沒再說什么。
劉安笑著扶李沆起來,他要親自送李沆回府。
再說汴梁城各商會。
劉安只是摔了一只茶碗,可對于汴梁城的商會而言,這就是一場小地震。
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