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說的這些事耶律隆慶他還真的知道,劉安的過往他專門派人去汴梁打聽過。
耶律隆慶放下茶碗:“閑聊就這到這里,說點正事。”
“好。”劉安也很嚴肅的作出了回應。
“安哥兒,你會把你的家產送人嗎?我指的是憑白無故,不求回報的送人?”
“我,象傻子!”
耶律隆慶淡然一笑:“那么,你為何把六個金礦的位置泄漏給我契丹人?”
“這個……嘿嘿。”
“有陰謀,對吧!”
劉安微微的點了點頭:“有點這個意思,沒有憑空送的好處,也沒有憑空的施恩,除了親娘,這世上沒有絕對無私的幫助。”
“對,除了親娘。”
耶律隆慶認可劉安這話,心里還對劉安很佩服,能總結的如此精辟,確實了得。
劉安又給茶碗里加上茶:“有句話不吐不快。”
“這里只有你我,話不傳六耳。”
劉安點了點頭:“這天下,你們遼人稱北朝、稱我宋為南朝。”
“對!”
“我認為,這天下只有一個。我若說滅遼你肯定不高興,那我換個說法,宋遼只能存在一個,或是宋滅遼,或是遼滅宋。但是,兩位劍客在長街比劍,有人圍觀,有人卻藏匿在暗處伺機下黑手。”
“講的好,宋國與我大契丹是敵人,但你和我卻可以是朋友,戰場上相見,生死由命,戰場之外,我耶律燕隱認你這個朋友。”
耶律隆慶字燕隱,小字普賢奴。
耶律隆慶繼續說道:“但,宋國能滅我大契丹嗎?”
“以前不能,以后能。”
“為何?”
“第一次宋遼之戰,因為趙光義太狂,剛滅北漢就倉促北上,疲兵應戰。第二次宋遼大戰,一個不知兵卻自以為天下無敵的趙光義是兵敗的主因。”
耶律隆慶呆住了。
劉安身為宋臣,竟然直呼宋國先帝之名,這是死罪。
劉安看到耶律隆慶的反應后冷冷說道:“名字不是讓人叫的嗎?還要避諱一下,連相同的字都不能用,真高貴的人,世人皆敬,假高貴的人才用這些虛的。更何況,我也不怕你把我的話傳出去,大宋現在殺不了我。”
耶律隆慶聲音都有幾分顫抖,他是百戰豪將,在尸山血海之中打過滾,可此時他卻感覺到了劉安身上帶給他的一種壓力。
“你,你要反宋?謀上?逆君?”
“不,我來這世上走一圈,我是漢人,我為華夏文明而血戰,而粉身碎骨。扯遠了,再說這第三次宋遼之戰。若我不出兵,你會舉兵南下,直撲汴梁,對不對。”
“對。”耶律隆慶沒反對。
劉安繼續說道:“宋遼之間,誰攻誰敗。別自信說你可以攻破汴梁城,你最多打到澶州,王超十萬兵馬,李繼隆十五萬禁軍,還有我放著太原的十二萬兵馬,以及河間府、真定府的兵馬,最終的結果會是和談。”
“會和談,卻會反過來談。”
“沒錯,大宋會花錢買平安,你們會接受!”
“對!”
“大宋花很少的錢買一個不戰,你們也樂意不戰。而后,我大宋與你遼國沒有了戰爭,那么都會盡情花錢。遼軍馬不上鞍,而宋軍軍備松懈,不出百年若有強敵起,兩國皆亡。”
耶律隆慶這次沉思了很久,默默的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我感覺我大契丹的國力已經在不斷下滑了,貴族們不思進取,只顧享樂。渤海人不愿意臣服,年年有叛亂,女真人也一樣。高麗是藏在暗處的刺客,只等我大契丹虛弱,他們必會進兵。”
劉安笑了:“現在卻不同了,我大宋開始訓練兵馬,為了下一次宋遼大戰作準備。想來你遼國也一樣,一邊作著宋遼第四次大戰的準備,一邊整備兵馬要對高麗、女真下手。”
“是!”耶律隆慶認可了這個話。
“我劉安,要為大宋創造一個敵人,若能滅遼之后,我還會再創造另一個外敵,只要一直有外敵在,大宋的軍備就不會減弱,只要保持強軍在手,天下在我手。”
“你還是想反!”
“我對皇帝那把椅子沒興趣,我要的是七海征服,誰在乎區區一把椅子。我幫你遼國搞錢,就是為了讓你們不斷的增強軍備,然后你擋不住遼國貴族會追求更加奢華的生活,你軍中的將領會腐化到只想撈錢,因為你們窮太久了。”
“陽謀!那么七海是什么?”
“七海,就是天下。七海有兩種說法,第一種還沒真正形成體系,但已經有了本源,源自大食人,分為華夏活、紅海、綠海、大馬士某海、威尼斯海、本都海、卓章海。而我的七海是,太平洋、大西洋、天竺洋、地中海、北海、華夏海、南洋。”
耶律隆慶有點尷尬:“這個,聽不懂。”
“沒關系,我換種說法,這天下有多長,東西縱橫一共八萬零一百五十二里,南北縱橫八萬零十六里。遼國有多大?大宋有多大?”
劉安說完耶律隆慶竟然伸手比劃了一下,然后指了指桌子:“桌上一只茶碗?”
“比這個大點,怎么也有洗杯的這瓷盆這么大。”
耶律隆慶眼神之中有了一些迷離:“七海,七海!”
劉安把自己杯中的茶倒掉,也把耶律隆慶的茶倒掉,換上新茶,泡上水后把耶律隆慶那一杯推過去,自己拿起一杯后說道:“等宋遼分出高下,或是我帶你去征服七海,或是我身死,會有人繼承我的遺志。”
“不,宋國敗,我也不會殺你。”耶律隆慶給了劉安一個承諾。
劉安搖了搖頭。
劉安原本想說,宋不會敗,我只是說一句狠話罷了。
可看耶律隆慶如此認真,劉安一舉茶碗:“謝過。”
“不,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你這樣的人不能死,死了是天下的損失。”
“真的?”
“真的!”耶律隆慶很認真的點了點頭。
劉安樂了:“我給你說一個有趣的,我最近安排人在搞一個研究,這事有點難。現在連門邊都沒有摸到。若是成功了,從汴梁到幽州,一日夜。每車載重,五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