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偉大舵手  第992章新的形勢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明末之偉大舵手 | 英聯邦   作者:英聯邦  書名:明末之偉大舵手  更新時間:2020-10-31
 
公元1644年,大明天啟24年,南洋帝國漢興20年。

大明天啟皇帝已經當了24年的皇帝,他今年也都40歲了,也已經由登位時的一個16歲少年變成了40歲的中年大叔,他的皇妃也都突破了30人之多,而且他的皇子公主也突破了50多個人,論起這一點,他是大明所有皇帝之中子裔最多的一個。

要知道大明的親王有只有一百多個王系,而已光是他自己就貢獻了接近25個王系,已經接近了太祖皇帝的規模了。

要知道皇帝的兒子肯定得封為親王的,這親王的是世世代代相傳的。

大明300年,也就是一百多個王系而已,光是他朱由校現在就貢獻了25個,這種生育能力可是非常的強。

只不過到了朱由校以后,他就開始制定了新的標準,那就是像南洋帝國進行了學習,即使是大明的親王他同樣是需要納稅的,而且他也不像以前的親王一樣,只要封藩以后,就大量的賞賜田地,而藩王們刎大肆的搶奪民田民地,搞到地方民百姓怨聲載道。

朱由校他的做法不同,它就是不會給他的兒子們很好的封地,但是允許他們做生意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東西來補貼收入。

要知道以前大明的親王們,除了他們的俸祿和田地稅以外,就沒有別的收入,明面上他們是不允許做生意的,暗地里他們人人都做生意,賺錢反而可以成功的避稅了。

天啟皇帝經過了20多年的整頓,他終于成功的讓官商一體收稅了,現在是他官商一體收稅的第三個年頭,大明的稅收正式突破了一億兩白銀,直接向南洋帝國看齊。

不過此時的南洋帝國,它的年X已經突破了2億白銀,增長率非常的高。

朱由校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官商一體收稅,這與他這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的政策有關,他這20年來一直都在提拔和任用跟他政見相同的人,如果跟他政見不同的,總會受到他明理暗里的排擠,不要說進入內閣,就是想進入翰林院或者是六部當堂官都不可能。

通過長期的培養,他終于培養出一批忠誠于他皇帝的朝臣,他從不操之過急,而是徐徐圖之,成功地實行的這些政策。

在他的權臣孫承忠、魏廣微、李逢春等先后退下去了以后,朝中再也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抗衡了,每一個大臣基本上都是支持他的,這就令他官商一體收稅的政策得到的如愿以償的推行。

他也通過他的親信和朝廷人事組織,把不聽他話的人都擠出了朝廷之外,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終于成功的官商一體的收稅了。

即使是皇族發起的,是朝廷發起的提議,還是有多地發生了民變,許多人組織起來抗稅。

這一次天啟皇帝他毫不手軟,毫不柔弱,絕對不學他的那一位皇祖父,對此進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是直接的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對于那些參與民變的仕人子弟,一律的鏟除,對于他參與民變的百姓,即使是不明就里被裹挾的,都毫不容易的進行鎮壓。

所有參與民變的讀書人一類的被他們貶為賤民,終身不得讀書,不得入仕,而且他擁有《大明日報》等宣傳機構,在宣傳導向方面他也都不怕仕林。

可以這么說,他天啟皇帝敢公開的官商一起收稅,就是因為他掌握了強大的軍事武力,同時也掌握了輿論導向權,以前仕林所掌握的清議,早已經不在他們的手中,皇帝也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仕林中人想利用百姓鬧事來抗拒這件事情,結果被皇帝無情的鎮壓,他們在想利用當年對付萬歷皇帝抗拒的方法,那是完全不行的,百姓也都心里面明白,只是幾個地方的人發生了民變而已。

有許多鄉紳和仕子們跳了出來,強烈的反抗,這些人都被皇帝無情的驅逐出去,無情的把他們趕走,皇帝對他們毫不手軟,其方式就是把他們逐出官場,逐出仕林,終身不得錄用,子子孫孫不得入仕。

如此強硬的鎮壓政策,可是令這些是鄉紳和士林官員們十分的震驚,十分的害怕,今日的皇帝,掌握的不單只是金錢權力,而且還有極強的輿論導向權,他已經達到了把黑說成白,把白說成黑的地步。

官員們想反抗他的政策,反對他的做法,這是很難的了。

要知道即使是萬歷皇帝時代,官員們想要對抗皇帝也不能直接對抗,只是挑逗百姓起來鬧事,讓百姓來對付皇帝,現在好了,現在的百姓一般都讀報紙識字,民智也都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他們都知道皇帝主旨是向當官的收稅,向百姓減稅,在這樣子的情況之下,誰還那么傻聽當官的叫喚出去鬧事?

這些當官的和鄉紳們挑動不了百姓們去鬧事,他們就沒有辦法了,只好自己出手,結果他們自己跳了出來,面對的可是皇帝無情的大棒。

皇室一直都在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他們一直也在收權,經過這些年的收權,他們已經逐步的掌握了最終的權利。

皇帝主要是把權力放在了軍機處、兵部、內閣等等,而且他也學習了南洋帝國成立國會的做法,把權力進一步的進行分散,這種方式完全的打破了仕林讀書人和文官掌握一切權力的局面,打破了他們一家獨大的局面。

改變了這種局面以后,皇帝他也都在逐步的改變朝廷的用人方式,以前朝廷的用人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通過讀書,進士出生。

非進士出生,不得美官,已經成為了大明朝廷的規則,但是天啟皇帝朱由校他正在逐步改變的這一種方式。

進士出生還是朝廷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但是他同樣也會通過地方推舉或者是國子監提拔的方式獲得人才。

而且天啟皇帝因為軍方的勢力崛起,也都在軍方調入了不少的人才,擔任文職,比如說現任的兵部尚書馬祥麟,就是一個有現役軍官轉過來的。

馬祥麟他自從調入了兵部以后,一直就在兵部里面辦事,通過20多年的努力,終于坐上了兵部一把手的位置。

他也可以說是大明300多年以來首位是由地方土司擔任的兵部尚書,當然他也辭去了土司的位置,在朝廷一直當官。

更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天啟皇帝朱由校他打破了大明自從正統以后,非翰林學士不得擔任內閣重臣的慣例。

現任的四位內閣重臣,其中有兩位不是翰林學院出身的,甚至有一位是直接是由軍隊里面進行提拔的(毛文龍),他們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的方式,令內閣之中更加的多元化,閣臣更加的有能力。

以前的以前的內閣輔臣,一般都是以清貴為主,但是在天啟皇帝執政期間,清貴的官員可是得不到他的認可和重用,他始終認為官員過于清貴就意味著他的執政能力相當的差或者說是沒有執政能力,既然沒有這樣的能力,又如何輔助皇帝呢?眼高手低又如何能夠為皇帝匡扶天下呢?

所以他才會一意孤行,打破了非詞臣不得出任內閣輔臣的做法。

所以說這些做法如果是他一開始這么搞的話,肯定會引來極其強烈的反對,但是他只是通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徐徐而圖之,這就令他們如愿以償的達成了自己的計劃。

而且朱由校他也在不斷的努力中,他讓大明軍隊的控制權更加的分散,像以前無論是兵部還是內閣對于軍隊都有指導權的,但是自從軍機處出來以后,軍機處也都開始掌兵了,現在的局面就是內閣、兵部、軍機處都有資格掌兵,甚至就連他最近成立的國防部,對于軍隊也都有領導權,這就進一步分散了大臣們的權利,他們之間是相互牽制,相互依賴的。

這一種做法的出現讓大明軍隊更有了效率,大明的軍隊也有天啟元年的430萬下降到了現在的220萬,在紙面上他們軍隊的數量直接的就減少了一半,但是他軍隊的作戰效率卻提高了好幾倍不止。

大明天啟皇帝自從他登位以后,一直就處于擴張的時代,他的軍隊一一掃200年來守成的局面,走出了長城,走向了大漠,走向了遙遠的西方。

今日的大明,他們的軍隊在北方已經打到了北冰海,北海就是一片荒蕪的大陸,再去以后就是傳聞中的北極了,他們的軍隊是一路的追殺當年的建奴,追到了北冰海附近。

他們追殺到了北冰海附近的時候,終于成功的殺死了建奴努爾哈赤一家最后一名男了,終于徹底的滅絕了這一個給大明帶來了深重災難的民族。

負責指揮這一次軍事行動的就是大明著名的將軍孔德興,孔德興他在北冰海之濱勒石為記,上面寫的就是:“犯我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

孔德興這一位曾經在建奴手下吃盡了苦頭的人,終于完成了他當年的諾言,就是只要有一口氣在,一定會殺光建奴,劉鋌大帥報仇,此時的孔德興,他已經是元帥軍銜,在剿滅了建奴以后,他也正式的光榮退役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