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爺  第二百四十一章 時報造聲勢,敕建顯忠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朝小公爺 | 貪狼獨坐   作者:貪狼獨坐  書名:明朝小公爺  更新時間:2019-09-11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是最新一期《帝國時報》的時評。

上面評的是兩宮及勛貴們,聽聞陜西大災納捐救助的情況。

“鄉間地裂涌水泛濫,流而成河……蒲州城北地裂涌出沙水……”

“韓城甚重矣!來時聲響如雷,倒塌官民房屋五千余舍,報稱殆男婦一百七十余……”

“縣東八里處遍地決裂,有長一二丈或四、五丈,涌水溢流成河……”

“……蔡家堡、嚴伯村等亦四處涌水幾成河……莊田盡毀,鄉野哀鳴,饑民嗷嗷……”

“陛下圣明!先免災地稅賦錢糧,著內庫撥付錢糧運轉各省、衛所助災民來京安置……”

“各武職勛戚皆感恩于上且知國朝庫困,自發納捐以助賑撫……”

此報一出頓時兩京十三省的百姓、讀書人,皆盡交口稱贊。

原本還有士紳、讀書人腹議,地龍翻身天子失德之類的話。

但這《帝國時報》一出,頓時沒了聲息了。

升斗小民們聽著讀書老爺、說書讀報人嘴里說的那慘狀,不由得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又聽得陛下愛護子民撥付錢糧,命衛所護送他們來京安置那必然得贊嘆。

誰敢保證自己這輩子,就一定不遭個地龍翻身、江河泛濫、澇旱蝗寒?!

陛下如此愛民,將來若是自己遭災了也有個盼頭啊!不至于一家老小等死罷。

官宦們交口稱贊則是因為國朝免去了錢糧稅賦,又將災民引往京師讓他們壓力驟減。

闊且沿途花用皆可錄于賬簿報于國朝撥付,這必然要稱贊啊!

士紳、大商、豪族們自然也會稱贊,每逢災年必生大量流民、饑民。

這些人若是在這里不走一直呆下去,到時候人餓著急了啥事兒做不出來啊!

國朝把他們都引去京師安置了,那豈不是說自己就沒了風險了么?!

還能趁機低價收購這些人的土地,這可是大大滴掙了一筆啊!

順便啊,自己等人再跟官府勾搭一番于糧食賬簿上做些許手腳……

那這大災中自家的存糧銀子,可不還得滾滾而來么!

“此事還需麻煩錢公,夷州糧產一季三熟如今已是第二季可采了。”

御書房內,此時除了弘治皇帝陛下之外就只有錢能、蕭敬、牟斌三人。

其余伺候的小太監甚至都被命令離開,外面則是由熊烈山親自帶著可靠的侍衛把守讓人不得靠近。

“大批災民涌入,必然會導致糧價大漲!甚至會有不法奸商,囤貨居奇!”

卻見張小公爺對著錢能,長長了做了一個揖。

“二十萬災民、京師百姓口糧、陛下威名,全在錢公一人矣!”

錢老太監激動的腿肚子都在打哆嗦,他個老太監何曾有如此之大的臉面啊?!

陛下、三大學士甚至朝堂上下、天下舉子讀書人都交口稱贊的風云麒麟兒,如今卻對自己行禮致意。

而且人家這不是為私利求自己,乃是為陛下公事!還是在這御書房內、陛下面前!

“小公爺放心,錢能雖是沒了根子的人卻是也知忠君報國之理!”

老錢激動的面皮都漲紅了,對著小公爺一個深深的回禮。

然后轉身對著弘治皇帝大禮拜下:“還請陛下放心,內臣就是拼了性命也必然不負陛下所托!”

“多了不敢說,五十萬石的糧食是能湊出來的!”

老錢敢說這話自然是有根底的,去歲他還只是牛刀小試那產出的糧食就可以讓他收上來十萬石了。

土司們繳納上來的大約是五六萬石,余下的則是那些個罪囚家屬們耕作產出。

看到了產出后土司們直接把整個寨子都遷出來了,手上的耕地那擴大了三四倍!

而且有了第一季的經驗,再有那些個耕作好手們的指點產量必然攀升。

老錢開始也沒經驗,那些犯官家屬沒幾個有耕作經驗的,又都是老弱還沒多少耕牛。

第一季種下來后發現老弱太多這田不好耕作啊,趕緊讓水師幫忙從閩南購買耕牛運來。

同時又再聘了一大批耕作好手前來幫忙,再將田畝嘩啦啦的擴出去了兩三倍。

新送來的海商、衛所囚犯們抽調出些許表現好的、老實的,一并協助耕作。

如此一來僅僅錢能手里的官田,他就有把握能收上來至少十萬石。

土司們種糧食大發了,自然吸引到了其他夷州土司們的注意。

于是前來投靠錢公公希望能夠得到種植技術的土司、部族就更多了,錢公公那是來者不拒啊!

他們雖然手生但新開出來的田畝數量也不少啊,眼瞅都可以收獲了。

雖然他們繳納上來的頂多十來萬石,但這不妨礙錢公公可以從他們手上收購糧食啊!

錢公公在夷州的威望那可不是蓋的,連生祠夷州的土司們都給他修起來了。

他說要收購糧食,那夷州的土司們絕對只留下良種和口糧其他全平價賣給他。

弘治皇帝心下感慨,先帝們時而重用內官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甚至這都不是大明朝的專利,而是很多王朝都會存在的事情。

讀史都讀的是儒家子弟們寫的史,上面夸贊的沒幾句貶低的卻到處都是。

開朝初期弘治皇帝也曾對于史書上的記載頗為信任,但到了現在么……

“錢伴伴,你且好好做事!朕決計不會虧待了爾等忠臣!”

卻見弘治皇帝一擺手,沉聲道:“癡虎兒之前,就有為爾等請建顯忠祠于大內!”

“所有內官入職都先往添續香火伺候,敬拜瞻仰!皇家猶在,便香火不滅……”

“錢伴伴、蕭伴伴!此事朕已有了章程,爾等只需好好辦事!將來那顯忠祠中,必有爾等一席之地!”

弘治皇帝這話一出口,別說錢能了,便是蕭敬也從弘治皇帝身邊走下玉階熱淚盈眶大禮拜下。

“陛下厚恩啊!內臣……內臣等銘感五內!此君恩,內臣等便是萬死也難報萬一啊!!”

說話間兩個老太監竟是嗚嗚的痛哭了起來,看得小公爺在一旁亦是嘆氣不已。

內官們一直都被文臣詬病經常攻訐,即便是蕭敬這樣老實懂事兒的照樣不落好。

甚至一定程度上來說,在那些個讀書人眼里他們這些內官連人都不能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