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爺  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朝小公爺 | 貪狼獨坐   作者:貪狼獨坐  書名:明朝小公爺  更新時間:2020-06-07
 
若是張小公爺知道熊孩子咋想,估計心里得撇嘴。

小爺那會兒跟著處男哥一塊兒救災過幾次,災后的重建他們是捐助參與的。

整個規劃是處男哥一直跟著、最終和地方一起拍板執行的,因為他們捐的錢。

處男哥不可能整天都盯著,這件事情盯的最多的反而是當時的張癡虎。

張癡虎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杯子、拍了多少次臺,罵了多少娘才把這些事兒辦下來。

那會兒他親自砸過當時某關系戶的建材店,領著人拆過某關系戶的磚窯。

在大街上帶著人把揚言要懟了他的某關系戶當街按了,扭送去判刑……

人得罪了不少,但事情終究辦下來了。

“你這人啊!做朋友是最好的朋友,做兄弟是最靠得住的兄弟。”

“可一旦成為對手……就是最狠的對手!”

這是事后那幾個為他送行的當地負責人,敬張癡虎酒的時候說的。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把事情辦起來,沿途火花帶閃電那過程不要太刺激。

這么一趟下來,再有配合地方扶貧的經驗。

張癡虎那是啥妖魔鬼怪都見識過了,完全是身經百戰的模板。

“……些許小事,不足為患!堪堪毛賊而已,陛下隨手可以定!”

弘治皇帝借著這次機會,直接搬到了新皇宮內。

這次表現摸底里面,很多殿前衛的情況讓弘治皇帝心寒發冷。

終究是一咬牙,讓熊烈山、陳州同二人從國防軍中遴選身家清白的忠勇之士充入殿前衛。

只是這些殿前衛都需要經過戴義的再次篩選,還需要經過他的調訓。

主要是讓他們熟悉如何在極端情況下,保護弘治皇帝的安全。

同時還需要知道一些殿前禮儀,充當專門的儀衛。

曾經隸屬于錦衣衛的殿前衛黯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弘治皇帝親自選拔的殿前衛。

“此番賑災,臣之所思、臣之所想乃為我大明儲君立德、立心之途!”

弘治皇帝在自己的議事殿里,顯得很是猶豫。

畢竟他只有這一個兒子啊,就這么放出去了心里如何安定?!

可誠如張小公爺所言,若是困于深宮中如何能知曉民情?!

弘治皇帝自己對于這點體會是最深的,很多事情若非是他調動了廠衛深查無從知曉。

甚至一部分事情都是陳州同進宮后,他才一點點的知曉的。

“癡虎兒啊!朕亦不瞞你,此事朕確實很猶豫。”

弘治皇帝沉默一會兒,才悠悠的嘆氣。

三大學士今天沒在,否則的話他們肯定反對此事。

畢竟讓儲君出城去,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自從英宗之后無論是皇室、勛貴還是朝臣,都極為反對皇帝抑或是皇家繼承人離開京師。

英宗朝那一次損失的不僅僅是皇室、勛貴,朝臣也幾乎換了一茬兒。

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兒,那可就是天下大變的事情啊!

沒有人能夠冒得起這個風險,他們只能是竭盡全力的阻止此事。

“若是太子出去,你能與朕保證……太子安然無恙否?!”

弘治皇帝深深的呼出一口氣,盯著張小公爺一字一句的問道。

見得張小公爺似乎想再說什么,弘治皇帝卻又開口打斷了他。

“癡虎兒啊!朕知你忠心大明、忠心我皇家,否則不會有此提議……”

眼見弘治皇帝望著張小公爺,一字一句的道:“可你得想清楚了!”

“你若應承下來,朕必然答應你!”

但應承下來,這責任就得你來擔負了。

而且是你親口應承的,出現了問題是需要負責的!

弘治皇帝自然也是知曉的,張小公爺此舉說到底都是為了大明、為了他皇家。

否則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完全沒有必要再承擔這樣的風險。

他只需要躺在現在的功勞簿上,無論是弘治皇帝還是太子都一如既往的尊重他。

給他的榮寵只會更多,絕不會少半分。

他為大明做的已經夠多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冒這樣的風險。

“陛下!臣,乃是為大明萬年而計!”

眼見玉螭虎望著弘治皇帝,絲毫沒有退讓的打算。

他深深的一揖,聲音低沉而堅定。

“陛下康健!說句大不敬的話,太子將來必然克繼大統。”

“臣即便是有年歲數十,陛下、太子恩寵。然,其后如何?!”

張小公爺將自己的擔心一點點的和盤托出,皇家的培養就出現了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大明朝才出現的,是歷朝歷代都逃脫不去的命運。

如何實行對皇家子弟的教育,歷代帝王都在思考中。

沒有人有一個答案,或者說歷史不斷輪回、王朝的更迭都無聲的說明了他們教育的失敗。

“若不知民之疾苦,如何治大明之國?!”

這就是張小公爺提出的思路,熊孩子這一回出去既是歷練也是經驗。

皇家的教育應該改變了,或者說從張小公爺這里就已經在改變了。

熊孩子現在有貨殖的經驗、有工程營造的經驗,甚至有耕田收糧的經驗。

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有應對天災的經驗。

知道百姓們心里在想什么、他們需要什么,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君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張小公爺輕聲念出了陸放翁的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一個長揖作到底。

“太子不親至當地,如何知曉民情?!百姓又如何知曉皇恩浩蕩?!”

“此番前往,臣認為亦是‘皇家濟世安民慈善會’亮于世間之好時候!”

在張小公爺的規劃中,皇家必須要多施恩德與百姓。

作為儲君必須要在繼承皇位之前,多與百姓接觸、多做慈善之舉。

對于熊孩子的培養只是一個模板,最終的目的是要將這種模式徹底的定下來。

以后大明所有的儲君、皇子,都必須要經過這一道訓練。

即便是他們不能成為皇帝,也需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懂得感恩、懂得慈悲,體會到百姓艱辛的人。

“至少不能如現在的諸家藩王,如此米蟲……”

張小公爺話沒說完就被弘治皇帝吹胡子瞪眼的打斷了,好歹也是他朱家的子弟。

被這么說他臉上有些掛不住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