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爺  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伍)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朝小公爺 | 貪狼獨坐   作者:貪狼獨坐  書名:明朝小公爺  更新時間:2020-06-25
 
“此番災變,哪怕是清淤完成已至秋收了!些許大戶人家尚可,小戶人家怎么辦?!”

劉大夏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他之前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以往都是國朝出糧賑災至冬后,但這必然是要死不少人的。

尤其是大災之后僅僅是依靠國朝的賑濟,哪里能救得幾個人?!

粥只能是混個水飽,如何能跟米飯一樣飽人。

吃不飽的情況下自然疾病叢生,尤其冬季要到來這更可怕。

以往冬季不少人都得凍餓而斃,如今遇上洪澇絕收情況只會更嚴重!

劉大夏也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不解決掉的話,哪怕是暫時支撐住了最終也會演化成暴亂!

國朝一直輸血的話,對于國朝來說也是個巨大的問題。

救濟一時還可以,一直救濟到春季還得準備良種……

這尼瑪地主家也扛不住啊!

別看現在國朝糧秣充盈,但劉大夏又不是那等初入朝堂的小年輕。

他很清楚這是暫時的、也是不充分的,不能被眼前這點兒糧秣給遮住了眼。

國朝腹地受災絕收,這就意味著到明年夏收這里都不會有糧秣上繳。

也就是說明年國朝在糧秣稅務上,就得差一大截。

這邊拼命的支出,明年又少了一大截糧秣稅賦。

且誰又敢保證,明年就一定風調雨順?!

若是再有災患,怎么辦?!

西南又是新征之地,免不得大軍駐守、平亂。

大軍現在又不再屯田了,新征之地還得執行一段兒的懷柔安撫。

方方面面國朝都得燒糧食啊!

且若是江南一地再有災患,夏糧收不上來國朝可就得面臨大問題。

“此番整飭之后,災民無所事事亦易受蠱惑,難保不成其害。”

隨著張小公爺的娓娓道來,劉大夏也不住的點頭。

這些災民現在其實大部分開始閑賦下來了,讓他們呆在這里根本就沒什么用處。

想要體現他們的用處,就得讓他們活泛起了。

國朝如今在草原上還是缺了不少人,這批人過去未必就能耕作。

但能分配牛羊馬匹給他們養,這些回頭也能換錢啊!

比他們在這里無所事事要強多了,且他們成批的遷徙土地也空置下來了。

中原腹地多年耕作之下,地力損耗極為嚴重。

每年的收成都在減少,且丁口太多、田畝不足。

這歷來都是國朝頭疼的問題,這次干脆可以一并解決。

只要這些小戶都置換出去了,國朝收回來后反正明年也趕不上了。

正好可以休耕,這些百姓到了草原上放牛羊亦是好事兒。

牛羊肉通過貨殖會,可以從產糧的西南邊陲換回來米糧。

互通有無,才能夠保證國朝的正常運轉……

“老夫這便回去準備一番,各州府戶籍名冊此番亦應做整肅了。”

提到這個事情,劉大夏臉色就很難看。

不清理不知道,這一個大災下來啥都變得清楚明白。

很多隱匿的隱戶藏也藏不住了,直接曝露在了劉大夏的視野之下。

也是這一次劉大夏才深切的體會到,這些士紳鄉老們對國朝的侵蝕力度有多大!

“些許投效貧戶、賣身奴籍,亦趁此機會解決了罷!”

張小公爺點了點頭,對著劉大夏輕聲道:“此事,還需老大人來督促!”

“老夫自是義不容辭!”

劉大夏也覺著這事兒得自己來,若是讓太子或者張小公爺來辦……

說不得就得又是一陣腥風血雨。

老劉這也是心有余悸,張小公爺這堪稱殺神啊!

走哪兒都殺的人頭滾滾,哪怕身在帝都還是鬧的天翻地覆。

國朝上下其實多有些怵咱小公爺,雖然確實倒霉的幾乎都有取死之道。

但這殺伐過甚,確實也會讓人害怕。

坊間有傳扶桑大和尚曾言道,張小公爺乃大威德明王現世。

后又有靈隱寺禪師亦對此有贊,且說乃護國佑民為國之柱石之寓。

據說龍虎山天師亦曾言,玉螭虎乃“天乙貴人”難得的身具“天魁”、“天鉞”之相。

《三車一攬》賦云:“天乙文星,得之聰明智慧”。

驚神賦云:“日干座貴,一世清高”。

天乙貴人,命中最吉之神,若人遇之則榮,功名早達、官祿易進、如命乘旺氣,終將登將相公候方位。

大小運行年至此,亦主升官進財。一切加臨至此皆為吉!

天魁者北斗第一,號“天魁文昌,命遇得貴”。

天魁入命,命主與神佛多有緣生。

更得正星旺吉、少煞!

少年娶美妻、文章蓋世、金榜提名,更得事業稱意。

天鉞屬丁火、象陰,乃號“皇師外掃,天鉞四臨”。

功名中主有殺伐,公直忠義、剛毅果敢、機智謀斷、學富五車!

此者多為柱石重臣,為天子鉞征伐四方。

據那天師所言,張小公爺此為“魁鉞加身”!

乃國之柱石、天子之鉞,義理忠直、貴不可言。

如今瞧來,似乎還真是沒有斷錯啊!

眾人便是又商討了一番之后,劉大夏便匆匆告辭而去。

次日一大幫的州府官員便被召集到了劉大夏的帳幕里,老劉也沒啥廢話直接拍了桌子。

此番災民遷徙乃國朝大事,辦成了諸位在吏部那邊老夫自有評語!

辦不成,回頭諸部追索下來么……

唔……你們懂的。

懂,我等當然特么的很懂了!

下面的這些官員們,就快要哭了。

都說玉螭虎來了不是升官發財,就是一家整整齊齊到邊疆落地。

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不過這些個州府官員們也算是卯足了勁兒,要辦個彩兒出來。

說到底咱考科舉為啥?!

為了銀子沒錯,可也是為了光宗耀祖、為了揚名后世啊。

若是有這個機會,哪個讀書人肯放棄啊?!

這不是實在混不上去了,才琢磨給自己弄點兒銀子享受么。

現在必然入閣的劉東山都說了,只要此番事宜辦妥大家妥妥擢升啊!

那尼瑪還猶豫個毛線啊!

本來這些大戶就看他們不順眼,仗著自己地頭蛇沒少跟他們為難。

大家心里隔應也堵的慌,可終究都是讀書人。

且自己說到底是在人家地盤上,萬一人家發難一個“死于盜匪”那找誰哭去?!

現在不一樣了啊!

如今太子、玉螭虎帶著數萬大軍在側,且還有糧秣、醫者和藥品。

這尼瑪天助我也,趁機把受災的大族給拆了、干了豈非快哉?!

一眾州府下的官員們轟然應諾,拍胸脯保證必然將戶籍整理清楚。

隨著他們轟然行動起來,下面的大戶人家很快的感受到了這股凜冽之氣。

然而他們現在自顧不暇,哪里還有心思干預此事?!

此番洪災太過厲害,他們也僅僅是搶出一些金銀口糧。

自己所剩無幾勉強度日,如何還敢與國朝頂牛?!

于是即便是他們很是反對,卻也只能是捏著鼻子認了……

“轟隆~!”

然而,一場大雨不期而至。

張小公爺在自己的車房內看著窗外的大雨,臉色凝重了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