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第420章 南京勛貴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 大明第一帥   作者:大明第一帥  書名: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更新時間:2019-12-06
 
正陽門是南京的正門,昔年南京還是大明京師時,正陽門是大明的國門,外國使臣來朝覲見必須經過正陽門出入。

當皇太子儀仗進入正陽門時,立即引起了南京城的轟動,大明二百多年沒有皇帝或皇太子出現在南京城了,這可是件百年未見的稀罕事。

關于皇太子的傳聞可不少,有人說他是位文武雙全的仁君,不僅平掉了盤踞在中原的流寇,還北上收復了遼東,更是養活了大量的百姓。

也有人說朱慈烺異常兇殘,不僅將八大晉商給一鍋端了,連京師中的勛貴也殺了一大批,其中還包括自己的外公嘉定候。

但無論怎么樣,令人肯定的是,皇太子與天武軍不好惹!

進城的天武軍連綿不絕,似乎沒有盡頭,朱慈烺坐在龍輦之中,透過簾子看向在城門兩側夾到歡迎的南京大小官員們,只見他們個個低眉俯首,臉上滿是畏懼之色。

朱慈烺暗暗點頭,此番帶十萬天武軍進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南京官員們的畏懼會讓自己少不少麻煩,他對南京各方勢力雖有一定的了解,也打算殺一批立威,但初來乍到,還得先深入了解一下再動手比較好。

一位身穿玉帶蟒袍的中年男子,領著一眾南京勛貴和文武官員上前幾步,道:“臣魏國公徐弘基率南京臣民恭迎皇太子殿下!”

大明的官話并不是后世的北京普通話,而是南京話,在語言上沒有什么溝通難度。

朱慈烺微微點頭,對魏國公徐弘基并不陌生,他是中山王徐達的第十四世孫,萬歷年間襲封魏國公,與京師的定國公徐允禎是同宗。

徐家一門兩國公,分駐南北二京,并掌管兩京的京營兵權,可謂是勛貴中最有實力的。

在徐弘基之后,一群勛貴也紛紛出列請安,有懷遠侯常延齡,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弘濟,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忻城伯爵趙之龍,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安城伯張國才

其中靈璧侯湯國祚是湯和的后人,湯和和徐達是最早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累封至信國公,獲賜世襲誥券,七十歲時壽終,被追封為東甌王。

但在湯和死后,因其子、孫、曾孫三代均早逝,無法襲爵,湯氏子孫到了明英宗時失去了爵位,明世宗時湯和五世孫湯紹宗以功臣后續封靈璧侯,仍獲誥券。

臨淮侯李弘濟是岐陽王李文忠的十一世孫,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大明開國元勛,戰功顯赫,死后不僅封王還配享太廟。

懷遠侯常延齡是常遇春的后人,誠意伯劉孔昭是劉伯溫的后人

南京的一幫勛貴,祖上大多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各家族勢力在江南一帶根深蒂固。

朱慈烺對這些開國功臣之后并不感冒,在這里站著的一群勛貴,大多是沒骨氣的孬種,歷史上清兵入關南下后,南京大多數勛貴都主動開城迎降,丟盡了他們祖宗的臉面!

魏國公徐弘基道:“殿下,臣等迎駕來晚了,還請殿下恕罪。”

朱慈烺笑呵呵道:“不晚,眾卿都是功臣之后,不必那么客氣。”

朱慈烺知道他們中有很多人很失望,不希望自己來南京監國,但既然來了,又帶來了十萬天武軍,諒誰也不敢陰陽怪氣齜牙咧嘴的。

徐弘基繼續道:“為殿下準備的接風宴已經在奉天殿安排好了,請殿下移步宮城。”

“好!”朱慈烺點點頭,對徐弘基的態度很滿意。

南京城中最有實權的三個職位,分別是南京守備,南京鎮守太監,南京兵部尚書,其中魏國公徐弘基就以勛貴兼職南京守備,掌管后軍都督府,在南京勛貴中最有分量。

整座南京城和北京城類似,也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三道城墻,由于位于東郊的南京紫禁城距離鐘山太近,朱元璋擔心有人在鐘山上炮轟紫禁城,就下令修建一道外郭城。

南京城是依水而建,東南兩面是陸地,北面是玄武湖,西邊是秦淮河,都是南京的屏障,在城外除了四周山川的天然屏障,還有六座衛城,經過數代的修建,這些城防結構非常的完善。

南京城的城防分為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城墻普遍都在四丈以上,十分的堅固,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豆腐渣攻城,下旨在每一塊磚石上都必須刻上制造人的名字,徹底貫徹責任到人的原則,如果哪塊城磚出現了塌陷,那么制造人和負責監工的官員實行連坐制。

朱慈烺曾在后世瀏覽南京明城墻時看到過刻有制造人的磚石,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雨,南京明城墻依然堅固萬分。

南京城樓雄偉壯闊,俯視全城一覽無余,城墻寬達五丈,可容多騎并排,上面放置了床弩、投石器、火炮一類的大型城防武器,而且分為上下兩層,可謂是固若金湯。

不過朱慈烺清楚,歷史上無論是南明還是太平天國,乃至民國,南京依托城防守住的例子可以說沒有,可見城防的強弱并不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往往敵軍攻到南京城下時,基本都已經大勢已去了。

儀仗前往紫禁城之時,朱慈烺透過簾子看向周圍的南京城百姓,眉頭不禁微微一皺。

他見周圍的百姓中一片穿紅戴綠的,不僅腳上的鞋子五花八門的,連頭上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甚至有不少人頭戴綠帽子

“真是天高皇帝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朱慈烺心中有些不悅。

大明在穿衣服上有著嚴格規定,比如讀書人穿著“逢掖”,庶民只能是“服淺色”,不得穿金戴銀,首飾也不允許用金玉珠翠,如今南京城內的讀書人不像讀書人,老百姓不像老百姓,越來越不循規蹈矩,越來越不靠譜了。

朱慈烺并非封建思想,穿紅戴綠本沒什么,在后世也習以為常,關鍵是這里有些士人百姓還他媽的穿著大紅袍服,甚至有的男同志趿著一雙大紅繡花鞋,戴著綠帽子更是隨處可見,一色的女裝大佬

這不僅僅是民風開放的問題了,已經涉及到了一些政治,江南的民眾已經開始將朝廷律令置若罔聞,甚至越是不允許,大家越是想試試,對朝廷規定的各種規矩說打亂就打亂。

這個苗頭很不好,百姓都是如此,江南這些士人呢?難怪朝廷對江南的掌控力越來越弱,各種稅都收不上來,其中的問題太大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