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賊  第九百五十八章 先查一查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叛賊 | 夜深   作者:夜深  書名:大叛賊  更新時間:2020-12-26
 
在外人看來,董銘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一個小小的光州知州居然憑著一份奏折上達天庭,直接入了朱怡成的眼,搖身一變就成了監察御史。

雖說原本的知州是六品官,監察御史只不過是七品。可他的調任卻引來無數人的羨慕不已,要知道監察御史和地方官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官職只有七品,可權利大的嚇死人,更何況軍機處的命令明確指出,由董銘直接負責一道,這等于就從一個小小的地級市長搖身一變就成中央駐派的巡視小組的組長。

作為讀書人的董銘自小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心,他最為敬佩之人正是前明的海瑞,做官后的董銘也一直以海瑞為榜樣,剛正不阿一心為民,無論是之前當知縣或是后來成為光州知州,董銘都是如此要求自己的,這也是董銘在這種情況下敢于直言上書的原因。

在上書之前,董銘曾經預料到自己這份奏折會引來極大波瀾,但他卻不擔心自己會落得和海瑞同樣的下場。畢竟朱怡成不是嘉靖皇帝,如今的大明也不是當年的嘉靖朝,何況董銘也未在奏折中同當年的海瑞一般把皇帝給罵的狗血淋頭,更是報著必死之心直言不諱,甚至買好了棺材坐在家中等著皇帝派人來要他的命那種姿態。

在董銘看來,朱怡成是不折不扣的明君,更是再造神州的天下之主。雖然大明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整體而言眼下的大明卻是蒸蒸日上,充滿活力。

董銘之所以上這份奏折,那是他作為地方官員的職責,更是擔心大明過于重視商業而忽視了農本,如此長久下去,對國家必然是有損害的,憂心之下,董銘才會如此而為,而他同樣也知道,朝內外關于商業方面的利益牽涉極廣,他這份奏折究竟是否能起到效果連他自己都無法知曉。

而當朝廷的命令下達后,忐忑不安的董銘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非但沒有怪罪于他,反而就此表彰了他。甚至還把他直接由知州轉為監察御史,負責一道,同時表示農商并舉的重要性,加以勉勵。

當接到圣旨和由軍機處正式下達的任命后,董銘頓時神情激動,忍不住淚流滿面。他朝著京師的方向行跪拜大禮,以謝君恩深重,并發誓絕不辜負皇帝信任。

調任監察御史之后,董銘很快就正式上任,上任之初董銘帶著人深入民間,以收集其負責的一道各地所有農田和糧產的情況,并著手處理和解決民間擅自毀田的一系列問題。

相比普通監察御史,董銘是擔任過地方官的,從這點來講他對于地方的政務極為熟悉。再者,董銘雖然上了那份奏折,也強烈反對現在民間毀田改種的情況,可是董銘并非是不懂經濟之人,更不是只會讀死書的老古板。

所謂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董銘還是明白,其實他并不反對正常的商業,卻痛恨如今為了追求財富而肆無忌憚地所為,尤其是在那些產糧區,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而毀壞農田,導致糧食產量急劇下降,并造成地方不穩定的局面。

對于這種情況,董銘認為必須及時制止,一旦如此下去那么就算大明再富,假如有天災人禍,依舊會鬧出大事。

這點,倒是和廖煥之當初同朱怡成私下溝通的一致,商業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行業,如果僅僅是一個部分的飛躍,那是會帶來整個社會發展的畸形。正是因為如此,朱怡成最終才會同意派出監察御史并讓董銘負責一道,同時讓曾逸書籌建太倉,以預防萬一。

董銘的工作干的著實不錯,在他摸清了地方所有情況后就著手開始整頓。雖然其中遇見不少阻力,但因為他的身份改變和朝廷的支持,地方官員只能配合。所以僅僅兩個月來,董銘就著手處理了大大小小上百件毀田改種的情況,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處罰。

與此同時,董銘同地方布政司溝通,根據當地各不同情況出臺了針對性的條文以作限制,而且還提出了必須要在保證農業的基礎上進行商業和其他方面的有序更改,對于盲目地又或者破壞性地追求商業利潤,董銘更是毫不客氣,在溝通無效的情況下,他直接下手抓人,狠狠判決了幾個唱對臺戲的家伙,以做到殺雞給猴看的效果。

在他的強力手腕和清醒的判斷之下,他所負責的一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雖說被損害利益的那些人對董銘所謂恨之入骨,背地里更是罵之不絕。可在他的一系列推行之下,民間反應卻是極好,甚至不少地方的百姓還直接稱董銘為“青天”,這也足以證明董銘的能力。

“大人,您看看這個。”這一日,董銘正在處理公務,作為監察御史他是沒有專門衙門的,眼下他正在下面的一縣中借用縣衙的地方來進行辦公室。

聽到部下的聲音,董銘接過細看,翻看了會兒后頓時問道:“此事可已證實?”

“這……倒還未來得及證實,不過在下看來,從其講述來看十有八九是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簡直就是沒把大人的政令放在眼里啊!”

這個部下的話有些針對性,隱隱約約有著挑撥,但董銘卻未受這方面的影響。作為曾經的地方官,董銘并不是只懂得看表面文章的那種官員,他很清查有些東西不能僅僅只看表面,而必須要徹底搞清楚真實原因。

這種事,董銘以前吃過虧,作為官員雖然手握大權,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知縣,對于民間來講也是“百里侯”的存在。所謂的破家知府、滅門縣令,這可不是隨便說說,一旦有些事先入為主,輕易就作出了錯誤的判斷,那么結果往往是無法挽回的。

“此事先派人下去好好查一查,把所有所查匯總后全部再報于本官再講。”董銘沒有絲毫情緒波動,而是做出了最正確的安排。同時,他用銳利的目光掃了一眼這位下屬,目光中分明帶著警告的意思,這讓這位下屬心中頓時一驚,連忙稱是。

也不去理他,董銘其實心里清楚,隨著著手整頓的進行,有些人在這些事中未免不會存有私心,尤其是在許多人眼里看來,董銘當初上書也是有以此為自己揚名的嫌疑。

畢竟在前明時期,作為文臣這樣做的人可不手,甚至有許多清流為了給自己揚名和提高自己身價,甚至甘愿以觸犯皇帝和挨廷杖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董銘知道自己的初衷自然是為了公心,可誰能保證別人能夠理解?這世界上可不會缺少自以為聰明,覺得找到晉升捷徑的家伙。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